第二章 食品的脱水干制
补充:1、果蔬干制品的工艺 研究
荔枝干制过程的护色研究:
食品保藏原理
护色荔枝干的制作工艺:
鲜荔枝→剪枝、分选→清洗→热烫→冷却→护色 液处理→沥水→干燥→包装→成品
90℃, 0.2%的柠檬酸溶液中热烫3min并强制冷却;
0.2mol/L抗坏血酸+0.2mol/L柠檬酸+0.1mol/L植 酸+0.1mol/L氯化钠+0.2mol/L亚硫酸氢钠混合液 护色处理10min。 将护色处理后沥干水分的荔枝于55-65℃恒温干燥 箱进行间歇干燥至果肉水分为28%-32%则停止干燥。
食品保藏原理
四、食品干制工艺条件的选择
选择原则: (1)尽可能使食品表面水分蒸发速度与其内部水分扩散速度 相等。 (2)恒率干燥阶段可以采用适当高些的空气湿度,以加快干 燥过程。 (3)干燥后应根据干制品的预期含水量调整空气的相对湿度。 (4)降率干燥阶段,应降低空气温度和流速。尤其是对于热 敏性食品。
食品保藏原理
第六节 中间水分食品
中间水分食品的概念
中间水分食品是指湿度范围在20%-40%(水分活度范围0.710.81)、不需要冷藏的食品(半干食品、中湿食品、半干半 湿食品)。
这类食品的保藏能力来自高浓度溶质产生的渗透压、盐和酸 及其他溶质的特有作用,使食品中水分活度降低到低于微生 物生长繁殖所需的最低水分活度。 特点:不需冷藏、发热量高、不需复水、包装简单。
六、微波干燥
食品保藏原理
第五节 干制品的包装和贮藏
一、包装前干制品的处理
1、筛选和分级 先用振动筛分选,后用人工挑选。
2、回软 也叫均湿或水分平衡,目的是使干制品内部水分均匀一 致。将干制品堆积在密闭室内或容器内进行短暂储藏即可。 3、防虫
烟熏:甲基溴、氧化乙烯、氧化丙烯、甲酸甲酯、乙酸甲酯等。 低温杀虫(-10度以下);高温热处理(75-80度)
换,湿热交换。
食品保藏原理
一、干燥过程中食品的湿热传递
1、水分梯度→导湿性。 2、温度梯度→导湿温性。
导湿性强而导温性差的食品容易干燥
食品保藏原理
二、干燥过程的特性
食品在干制过 程中,食品水 分含量逐渐减 少,干燥速率 变高后平衡再 变低,食品温 度也在不断上 升。
食品保藏原理
三、影响湿热传递的因素
酶促褐变--多酚类物质在酶的作用下氧化;
非酶促褐变—美拉德反应、脂质氧化产物和氨基酸反应。
食品保藏原理
(3)风味的变化 ①引起水分除去的物理力,也会引起一些挥发物质的去 处; ②热会带来一些异味、煮熟味。类脂物质氧化哈败、酸 败。酶引起的风味变化。
防止风味损失方法:芳香物质回收、低温干燥。
食品保藏原理
食品保藏原理
第二章 食品的脱水干制
食品保藏原理
干燥(Drying)是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 品中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 脱水(Dehydration)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水分蒸发 的过程; 食品干藏是脱水制品在它的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 变质的水平后,始终保持低水分进行长期贮藏的过程。
干藏是食品保藏最久远的方法之一
包装材料符合卫生要求,价格低廉;
包装后的产品大小、形状、外观;
食品保藏原理
包装材料和容器
金属罐、玻璃罐、木箱、纸箱、聚乙烯塑料袋、符合薄膜袋、玻 璃纸等。
内包装多采用薄膜袋、复合薄膜、防潮纸; 外包装多采用金属罐、木箱、纸箱。 真空包装和气调包装
干燥剂、吸氧剂、抗结块剂
食品保藏原理
干制品包装实例
食品保藏原理
(2)易吸湿性食品的包装 典型食品:茶叶、脱水汤料、烘烤早餐谷物、饼干等。水分 2%~8%,平衡相对湿度10%-30%。 包装要求:隔绝水、气、汽、光。 包装形式:茶:铁罐、瓷罐、复合铝箔袋,袋泡茶用纸、外 加收缩膜。 调味包:隔绝性好的玻璃瓶或塑料瓶 饼干:玻璃纸、各种复合材料,如PE、PVDC 。
食品保藏原理
(4)中吸湿性食品的包装 典型食品:蜜饯类食品,25%-40%,平衡湿度 60%-90 %。 包装要求:该类食品也易受酵母与细菌等微生物的侵袭,为 了延长其保质期,在加工过程中常辅以合适的包装,如个体单 包装、多层包装,用热充填(80~85℃)的方法或采用真空充 氮包装。因此要求包装材料有一定的耐热性和低水、汽、气透 过性。
食品保藏原理
(3)低吸湿性食品的包装 典型食品:坚果、面包等,含水量 6%~30%。 包装要求:中等的防潮性能 包装形式: 软包装材料,如蜡纸、玻璃纸及塑料薄膜常用于面包的包装; 目前多采用PEIP以及PEIPP/PE共挤薄膜包装袋,并用热 封或涂塑的金属丝扎住袋口。高级面包采用铝箔/纸或铝箔/ 聚乙烯复合材料。
食品保藏原理
1.2 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的耐热性
降低水分活度可以有效抑制微 生物的生长,但也使微生物的耐热 性增强。
图示表示:水分活度在0.20.4之间,微生物的耐热性最 高。
食品的干制虽是加热的过程,但并 不能代替杀菌。
食品保藏原理
1.3水分活度与细菌芽孢的形成和毒素的产生
芽孢的形成需要比营养细胞发育更高的水分活度; 中毒菌的毒素产生量一般随水分活度的减少而降低。 也就是,低的水分活度可以抑制细菌芽孢的形成和中毒 菌毒素的产生。 一般地,食品原料在干制前没有产生毒素,则干制后不会 有毒素产生;干制前已产生毒素,则脱水食品仍可能导致 食物中毒。
食品保藏原理
第三节 干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一、物理变化
1、干缩 水分被除去而导致体积缩小、肌肉组织细胞失去部分 或全部弹性的现象。会使食品形成多孔结构。 有均匀干缩、非均匀干缩两种。
2、表面硬化 干制品表面干燥而内部软湿的现象,是食品表面收缩和 封闭的一种特殊现象。 3、溶质迁移现象
食品保藏原理
二、化学变化
(1)温度 温度高,水分扩散速率也加快,使内部干燥也加速。
(2)空气流速 空气流速加快,食品干燥速率也加速。 (3) 空气相对湿度 脱水干制时,如果用空气作为干燥介质,空气 相对湿度越低,食品干燥速率也越快。 (4)真空度 食品在真空条件下干燥,水分容易蒸发。 (5)表面积 表面积大,湿热传递的速度快 (6)其它 组分定向、细胞结构、溶质的类型和浓度
食品保藏原理
二、水分活度
我们把食品中水的逸度和纯水的逸度之比称为水分活度。
Aw = f/f0
f —— 食品中水的逸度 f0 —— 纯水的逸度 水分逃逸的趋势通常可以近似地用水的蒸汽压来表示,在低压 或室温时,f/f0 和P/P0之差非常小(<1%),故用P/P0来定义 aw。
Aw = P/P0
P:食品中水的蒸汽分压; P0:纯水的蒸汽压(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
干制前原料质量和干制品质量的比值,即每生产1千克干制 品需要的新鲜原料的质量(千克)。
2、干制品的复水性和复原性
干制品复水后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是衡量干制品品质的 重要指标。 干制品的复原性:就是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 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及可见因素(感 官评定)等各个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干制品的复水性: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 一般用干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来表示。
Hale Waihona Puke 食品保藏原理第一节 食品脱水干制保藏原理
一、食品中水分存在的形式
1、自由水或游离水 是指食品或原料组织细胞中易流动的、 容易结冰也能溶解溶质的这部分水。在干燥 的过程中,既能以液体形式又能以蒸汽形式 移动。
食品保藏原理
2、结合水 指不易流动,不易结冰,不能作为外加 溶质的溶剂。它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几乎不 能被微生物利用,这部分水被化学或物理的 结合力所固定。 ①化学结合水②吸附结合水③结构结合水 ④渗透压结合水
(1)高吸湿性食品的包装 典型食品:速溶咖啡、奶粉,水分1%一3% ,通常平衡相 对湿度低于20%,有一些产品低10%。 包装要求:包装环境有较低的相对湿度(RH),包装材料 隔绝水、汽、气、光性能高,包装密封性好。 包装形式:金属罐、玻璃瓶、复合铝塑纸罐、铝箔袋及铝 塑复合袋 ;真空或充气;软包装:组合包装(大套小),外 袋内加干燥剂、吸氧剂。
2、绿竹笋干制工艺的 研究
食品保藏原理
工艺流程:鲜绿竹笋→清洗→去壳→热烫→
水冷却、切片(厚度约5mm)→护色液浸泡 (3min )→干燥→冷却回软→包装→成品 热烫时间:沸水中热烫7min; 护色处理:0.15%柠檬酸+0.02%乙二胺四乙酸 二钠溶液护色浸泡3min; 干燥:先85-90℃干燥3h后,再于60-65℃干 燥4h。
食品保藏原理
食品保藏原理
3、水分活度与其他变质因素的关系
3.1 水分活度与氧化作用的关系
水分活度小于0.1;
水分活度在0.3-0.4之间;
水分活度大于0.55。
食品保藏原理
3.2 水分活度与非酶褐变的关系
中等湿度时(0.6-0.9),褐变速
率最大。
食品保藏原理
第二节 食品脱水干制的基本过程
热量交换和质量交
3、板鸭干制工艺
食品保藏原理
板鸭加工工艺流程:原料鸭选择→宰杀、褪
毛→开剖整理(去五件) →腌制→定型→烘干 →整形、真空包装→贮藏 腌制:食盐6%,复合香辛料4.5%,时间24h; 小型气调干燥:热风温度49℃,气流速度 1.84m/s.
4、苹果干制
原料清洗 去皮及果 心 切 片 浸硫处理 电 热干 燥 均 湿 包 装 贮 藏 H2O
食品保藏原理
4、速化复水处理 压片法:用轧辊挤压成一定厚度的薄片。 刺孔法:双转辊作用下使干制品组织中留有较多的空隙。
5、压块
将干制品压缩成块状,减小体积,便于储运; 同时密实的产品可降低包装袋内氧气含量,可以防止氧化变质。
食品保藏原理
二、干制品的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