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说明: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为100分。

姓名 _ 分数_
一、填空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
1、《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等
四个方面的内容。

2、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3、《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的思想、数学()
的思想、数学()的思想。

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4、“三维目标”是指()、()、()。

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6、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和(),主动探索知
识的发生与发展。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引导者与( )。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和( ),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9、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
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0、“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解决实际问
题,培养学生的()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判断题。

(每题3分,共30分)
1、《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 )
2、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
3、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
4、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5、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要求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
7、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
8、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
9、《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
10、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
三、选择题。

(把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每小题4分,共40分)
1、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A、克服困难
B、解决问题
C、相信自己
D、乐于思考
2、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

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6、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7、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

A、3-4 题/分
B、1-2 题/分
C、2-3 题/分
D、8-10 题/分
8、在第二学段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的意义。

A、分数
B、小数
C、负数
D、万以上的数
9、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A. 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10、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求是()。

(多项选择)
A、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B、恰当地组织教材。

C、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D、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说明: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为100分。

姓名 _ 分数_
一、填空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
1、《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2、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3、《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
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4、“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6、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
发展。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引导者与( 合作者 )。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基础性 )、(普及性)和( 发展性 ),使数学教
育面向全体学生。

9、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
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0、“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
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判断题。

(每题3分,共30分)
1、《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 √ )
2、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
3、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
4、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5、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要求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
7、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
8、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
9、《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
10、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
三、选择题。

(把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每小题4分,共40分)
1、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D)、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A、克服困难
B、解决问题
C、相信自己
D、乐于思考
2、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B )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

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C)。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6、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7、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B)。

A、3-4 题/分
B、1-2 题/分
C、2-3 题/分
D、8-10 题/分
8、在第二学段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C)的意义。

A、分数
B、小数
C、负数
D、万以上的数
9、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A. 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10、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求是(A B C D)。

(多项选择)
A、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B、恰当地组织教材。

C、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D、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