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

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

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4个选项,只有1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填入括号内)1.AA001石油在化学上是以( )化合物为主体的复杂的混合物。

A.氮氢B.氢氧C.碳氢D.氮氧2.AA001石油是以( )为主要化学组分的可燃有机矿产。

A.固态烃B.液态烃C.气态烃D.混合烃3.AA001石油主要由三种烃类组成,即烷烃、( )和芳香烃。

A.烯烃B.炔烃C.石蜡烃D.环烷烃4.AA002石油中除碳、氢外,还有氧、( )、硫等元素,一般它们的总量不超过1%,个别油田可达5%~7%。

A.钙B.氮C.磷D.镁5.AA002石油中碳含量占( )。

A.80%-88%B.81%-89%C.82%~90%D.83%-91%6.AA002如果石油中含( ),则具有腐蚀性,会降低石油的品质A.碳B.氢C.硫D.氮7.AA003石油的组分主要以( )为主。

A沥青质 B.碳质 C.胶质 D.油质8.AA003根据石油中不同的物质对某些介质有不同的( )和溶解性,将石油组分分为四种,即油质、胶质、沥青质和碳质。

A.黏附性B.吸附性C.依附性D.吸食性9.AA003石油中烷烃的碳原子个数为15~42时,呈固态的碳氢化合物称为( )。

A.蜡B.胶质C.重烃D.沥青质10AA004.石油的颜色大致能反映石油( )组分的含量。

A.重B.轻C.蜡D.馏11.AA004石油的含蜡量多时,石油相对密度也较大,可使( )和井筒结蜡严重,给油管理增加困难。

A.管线B.井底C.阀门D.流程12.AA004利用石油的( )可以鉴定岩心、岩屑及钻井液中有无微量石油存在。

A.旋光性B.含蜡性C.荧光性D.溶解性13.AA005地层石油的物理性质直接影响石油在地下的( )和流动能力。

A.储存状况B.流动状况C.体积形态D.溶解状况14.AA005石油分子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受到的阻力或( )称为石油黏度。

A.外应力B.内应力C.外摩擦力D.内摩擦力15.石油相对密度的大小取决于石油的( )。

A.物理性质B.化学成分C.黏度D.胶质含量16AA006.石油压缩系数的单位是( )。

A.kg/m3 B MPa C MPa-1 D.mPa·s17.AA006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其在标准状况下地面脱气后原油体积的比值称( )系数。

A.体积B.收缩C.压缩D.膨胀18.AA006石油凝点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密度B.黏度C.含气量D.含蜡量19.AA007从广义上理解,天然气是以天然气态存在于( )中的一切气体。

A.大气B.油层C.地层D.自然界20.AA007相对密度大的天然气中( )的含量相对较多。

A.轻烃B.重烃C.乙烷D.丙烷21.AA007石油地质学中所指的天然气是指与石油有相似产状,通常以( )为主的气体。

A.烃类B.乙烷C.丙烷D.丁烷22.AA0O8气藏气是指( )中天然气的单独聚集。

A.圈闭B.油藏C.气藏D.油气藏23.AA0O8在地层条件下,当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形成( )。

A.气顶气B.凝析气C.气藏气D.溶解气24.AAO08在地层条件下,天然气可溶于石油或( ),称其为油内溶解气或水内溶解气A.油田水B.油层水C.地下水D.夹层水25.AA009天然气的可燃成分是( )。

A. N2B.CO2 C .CH4 D. H226.AA009—般情况下( )常与石油相伴生。

A.干气B.湿气C.油田气D.煤田气7.AA009天然气是各种气体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各种碳氢化合物,其中()量超过80%。

A.甲烷B.乙烷C.丙烷D.丁烷28.AA010在现场鉴定干气的方法是将天然气点燃,若火焰颜色为( )色即为干气A.蓝B.黄C.红D.白29.AAO10干气可来自地下干气藏,也可由煤田气、( )聚集而成。

A.气田气B.沼泽气C.凝析气D.伴生气30.AA010天然气根据矿藏分为气田气、油田气、( )。

A.煤田气B.沼泽气C.伴生气D.凝析气31.AA011天然气在接近常压条件下,黏度随( )的增加而增大。

A.温度B.体积C.压力D.阻力32.AO011天然气在流动时,其分子间产生的摩擦力称为天然气的( )。

A.阻力B.流压C.密度D.黏度33.AA011单位体积的天然气,压力每变化1MPa,气体体积的变化率称为( )系数。

A.弹性压缩B.弹性收缩C.体积压缩D.体积变化34.AAO12当温度不变时,单组分的气体,在单位体积溶剂中的溶解度与绝对压力成( )关系A.正比B.反比C.平方D.对数35.AAO12当天然气溶于石油之后,就会降低石油的相对密度、黏度及表面张力,使石油的( )增大。

A.体积B.密度C.溶解度D.流动性36.AA012温度一定,天然气与液体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则溶解度与压力成( )关系。

A.反比B.正比C.平方D.对数37.AAO13在油田范围内发育的地下水称为( )。

A.油田水B.气田水C.地层水D.油层水38.AAO13油田水是与( )相连通的水A.含水层B.含油层C.地层水D.夹层水39.AAO13油田水包括油层水和( )。

A.转化水B.气田水C.地层水D.非油层水40.AAO14油田水在油藏边水和底水处呈( )状态。

A.自由B.分层C.油气混合D.油水混合41.AA014油田水的相对密度一般为( )。

A.0.100~0.105B.0.900-1.000C.1.001~1.050D.1.101-1.15042.AAO14油田水含氯化氢时呈淡( )色A.黑褐B.黑红C.黄绿D.青绿43A.A015油田水中最常见的Cl-、SO-24、CO-23、CHO-3被称为( )离子。

A.阴B.阳C.简单D.复杂44.AA015油田水除含有离子成分外,还含有气体成分、( )组分及微量元素。

A.油水B.油气C.有机D.无机45.AA015含有CaCl2的油田地层水水型,称为( )。

A.游离水B.混合水C.软水D.硬水46.AA016底水是在油、气层底部,托着油、气的( )。

A.地表水B.地下水C.油田水D.气田水47.AA016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是含油、气良好标志的水型为( )。

A.硫酸钠水型B.碳酸钠水型C.氯化钙水型D.氯化镁水型48.AAO16按照苏林分类法,,将油田水分为( )水型、碳酸氢钠水型、氯化镁水型、氯化钙水型A.硫酸钠B.硫酸镁C.碳酸镁D.碳酸钙49.AAO17原始有机质的堆积环境必须是()环境A.生油B.氧化C.储油D.还原50.AAO17细菌按其习性可分为喜氧细菌、厌氧细菌及( )细菌。

A.氧化B.通性C.有机D.无机51.AAO17有机质开始大量转化为( )的温度称为门限温度或成熟温度。

A.石油B.油水C.油气水D.油气52.AAO18压力升高可以促进( )向石油的转化。

A.有机质B.无机质C.有机物D.无机物53.AA018油气生成所需要的( ),随生油母质不同而有差异。

A.湿度B.温度C.细菌D.压力54.AAO18在还原环境里,( )能分解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而产生沥青质。

A.蛋白质B.氨基酸C.温度D.细菌55.AA019主要生油阶段是( )在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热催化降解和聚合加氢等作用生成烃类。

A.干酪根B.细菌C.轻质烃D.重质烃56.AAO19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过程可分为初期生油阶段、( )阶段和热裂解生气阶段。

A.主要生油B.主要生气C.中期生气D.中期生油57.AA019有机质经过生物化学分解作用后,同时生成复杂的高分子固态化合物,称为( )A.沥青B.石油C.轻质烃D.干酪根58.AA020在沉积物压结成岩的过程中,油气从生油层向临近储层发生同期运移时,( )压力的作用极为重要。

A.原始B.饱和C.流动D.地静59.AAO20构造运动力能够形成各种通道,为油气( )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A.生成B.裂解C.运移D.储存60.AA020在倾斜的地层里,由于地壳运动,更有利于( )发挥作用。

A.浮力B.水动力C.地静压力D.毛细管力61.AAO21油气在( )运移过程中的物理状态,既可以呈胶状分散的微滴在溶液或气体中移动,也可以呈真溶液状态运移。

A.初次B.二次C.三次D.四次62.AAO21油气运移的基本方式有( )和扩散。

A.流动B.渗流C.渗滤D.渗透63.AA01 l油气在孔渗性较好的岩石中运移的主要流动类型是( )。

A.达西流B.扩散流C.浮力流D.渗流64.A022油气二次运移的流动类型有渗流、浮力流、( )。

A.分散流B.扩散流C.沉降流D.发射流65.A022气态烃大部分以溶解于水的状态运移,也可呈气泡或串珠状,从( )运移到储层A.生气层B.生油层C.夹层D.断层66.AA022当埋藏深度达到生油层深度后,泥质生油岩中的沉积水大部分已成为( ),可排出量很小A.地层水B.油田水C.束缚水D.注入水67.ABO01常采用在标准层控制下的“()”的对比方法进行油层对比。

A.旋回一厚度B.厚度一旋回C.旋回一等厚D.等厚一旋回68.AABO01纵向上油层对比时按旋回级次,由( )逐级对比。

A.小到大B.大到小C大到中 D.中到大69. AB001油层对比最为广泛采用的资料是( )曲线。

A.岩性B.电性C.测井D.测试70AB002 测井资料能清楚地反映( )标准层特征。

A.岩性B.物性C.电性D.油性71.AB002测井资料能较明显地反映岩性组合( )特征。

A.沉积B.旋回C.韵律D.砂体72.AB002 进行油层对比,选择测并资料的标准是应较好地反映油层岩性、物性和( )特征。

A.储油性B.孔隙性C.含水率D.含油性73.AB003上下有泥岩分隔的具有含油条件的砂岩、粉砂岩等岩层称为( )。

A.油层B.单油层C.隔层D.夹层74.AB003油层剖面中渗透率相对很低或不渗透的岩层称为( )。

A.油层B.单油层C.隔层D.夹层75.AB003油层分布状况、油层性质基本相同,是在一套相似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油层的组合称为( )。

A.油层B.单油层C.隔层D.油层组76.AB004油层单元可分为单油层、砂岩组、( )和含油层系四个级别。

A.夹层B.隔层C.油层组D.储层77.AB004砂岩组是油层组内含油砂岩集中发育的层段,由若干相互临近的( )组合而成A.生油层B.单油层C.多油层D.复合油层78.AB004含油层系是岩石类型相近、油水分布特征相同的( )。

A.单油层B.多油层C.砂岩组D.油层组合79.AB005产油层分为产层段、( )、产层带。

A.产油段B.产油组C.产层组D.产层单元80.AB005产油层对比时,全井层位相当,即使岩性不同或( )出现的部位不同若试采资料证明两井之间连通,也可连线对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