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以三星集团为例进行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以三星集团为例进行分析

理论研究商品与质量2012年4月刊58浅析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赵佳妮(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361005)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人力资源管理到底有什么重要性呢?它是否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本文通过对企业管理发展过程进行回顾,并解释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三星集团的分析,得出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了核心竞争力的结论。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竞争力;三星一、企业管理发展历程(一)经验管理阶段从1769年至1910年为经验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了管理职能同体力劳动的分离,管理工作由资本家个人执行。

企业管理的特点为: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缺乏合理的规章制度;缺乏合理的分工;靠经验、直觉决策;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管理稳定性差;管理效率低下、士气低落。

(二)科学管理阶段从1911年至1980年为科学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了资本家同管理人员的分离,管理人员总结管理经验,使之系统化并加以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理论。

此时企业管理的特点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控制方式--严格的外部监督;管理的人性假设前提--以经济人为主的多种人性假设;管理特色--纯理性管理,排除感情因素;依靠科学手段进行决策;管理稳定性好;管理效果--高效率,低士气。

(三)文化管理阶段从1981年至今为文化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从经济的定性概念发展为定量分析,采用数理决策方法,并在各项管理中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

在这一时期,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管理中心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由理性管理转向非理性管理;管理重点从直接管理行为转向管理思想,靠思想影响行为;管理的人性假设前提由经济人转向观念人;控制方法由外部控制为主转向自我控制为主;管理手段由硬管理为主转向软硬结合,以软管理为主。

管理稳定性好,管理效率高,同时员工士气也高。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出现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组织、培训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末。

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人事管理的思想却源远流长。

从时间上看,从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

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人事管理让位于人力资源管理。

在企业管理逐步进入文化管理阶段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也不断成熟。

三、三星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特色及其核心竞争力(一)三星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色1、坚持"人才第一"理念"人才第一"是三星创始人李秉哲创业经营企业的信条。

三星集团将选拔人才看作经营好企业的根本,推行"责任经营制"和"因才适用"的原则。

李秉哲是韩国最早采用考试取才制度的企业家之一,三星被韩国企业界誉为"人才学校"。

在三星训练中心里,悬挂着李秉哲亲笔题写的"人才第一"的匾额。

在用人策略上他引用了中国的一句俗语:"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如果你无法信任这个人的话,就不要将重任交付给他;一旦决定用这个人,就要信任他,全权交给他。

2、善于使用天才、奇才、个性人才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三星的"人才经营"新战略是:注重吸纳"天才";善用"个性"人才;敢用奇才、怪才。

掌握"天才"或"天才级"人才是人才战略的首位任务。

三星目前已拥有不少具有世界一流技术水平的"准天才"级人才和一大批企业首脑、技术专家和专业经营者,正是这些人才支撑起了三星的大厦。

三星人力资源管理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善用"个性"人才。

所谓个性人才就是整体看起来不算十分优秀,但在特定方面兴趣浓厚,才能超人,能够在所在领域独树一帜的人。

这样的人通常不合群,在组织内部协调共事方面存在缺陷,令许多企业经营者对其不喜欢,不爱用。

但三星认为,"个性"人才对事业极为执著,有望成为特定领域的专家。

一旦扬长避短,便可担当大任。

三星一直坚持在不同部门大胆任用多种类型的人才,敢用奇才、怪才。

三星公司中,很多高层管理人员在学校中的专业和最初进入的领域,与他们现在的职位并不一样。

但是,却在公司中得到了新的位置和更好的发挥。

3、良好的激励机制。

在激励制度上,三星集团贯彻"按能力区分人才,凭业绩回报人才"的原则,强化对员工的日常考核,按实际工作业绩确定年薪,形成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

部公正的业绩评价是三星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人才潜能的有效手段。

4、人才培训奉行"人才第一"原则的三星集团,始终坚信企业的成败取决于员工的素质。

初人三星的员工要进行公司文化、公司制度以及人际沟通、礼貌礼仪等培训,使其能尽早融人三星大家庭。

工作两年和四、五年的核心员工将分别被派往韩国进行半年或一年的专门培训,归国后将担负起骨干员工和现地领导的重任。

此外,公司针对管理职、销售职、生产职按不同层次还有很多课程。

据统计,全球三星员工平均每年享有12天的培训。

公司认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力资源是无限的。

与其他公司相比,三星对其骨干员工的培训更是独具匠心,三星集团也特别重视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专门创办了"CEO学校"。

同时,三星集团将技术分为基础技术、尖端技术、核心技术、未来技术等四大类,同时配备相应人才,建立适合各水平人才的培训系统。

5、强文化的影响三星员工对三星充满了感情,而三星员工忠诚度高的最大原因,源自三星一个月的入社教育。

所有新员工都要接受4周的入门教育。

每位新来的"员工"经过培训后,都会牢牢地树立起"我就是三星、三星就是我"的信念。

(二)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即核心能力,蒂斯认为核心能力是为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支柱优势基础的一组相异的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规则。

埃里克森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有机结合,组织资本反映了协调和组织生产的技术方面,而社会资本显示了社会环境对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组织自主拥有的、能够为客户提供独特价值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无法模仿的,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管理等要素的集合。

核心竞争力的特点是价值性、稀缺性与独特性、难以模仿性、组织化。

人才工程是构建三星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三星集团始终坚信企业的成败在于员工的素质,在"新经营运动"中奉行并强化了"人才第一原则",投入大量传统资本促使其转化为雄厚的知识资本,并坚定不移地把人才工程作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三)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提高三星的核心竞争力首先,人力资源具备价值性、稀缺性与独特性、难以模仿性、组织化这四个基本特征,所以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核心能力要素,支撑着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

1、人力资源的价值有效性人力资源能够为客户提供出色的服务,以达成最优质,并且有助于发展新的商业机会,同时可以最小化产品成本、服务成本、送货成本,从而直接影响效率和生产率。

可以看出人力资源具有价值有效性。

2、人力资源的稀缺性与独特性特殊人力资源不能随意从市场上获得,无法购买或转让,只为某一企业量身定做,因此难以模仿或复制;而员工的知识、技能与能力也具有特殊性,是难以替代的。

因此,人力资源具有稀缺性和独特性。

3、人力资源的难以模仿性企业独特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相匹配和融合的,员工独特的价值观、核心专长与技能,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一体化特征,难以准确识别、模仿。

——以三星集团为例进行分析2012年4月刊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59浙江省服装出口问题研究□费燕(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春130012)摘要:纺织服装业是中国主要的创汇产品,浙江省在近几年的服装出口超过广东省成为全国第一的出口大省,在世界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后配额时代,本文主要分析了其服装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服装;出口;对外贸易一、浙江省服装出口现状1、浙江地区出口现状分析如图1-1浙江服装类产量占全国的份额图,2007年浙江省的服装生常量为38.9亿件,全国为195.4亿件,占比为19%左右,2008年浙江省服装生产量为40.4亿件,全国为204.8亿件,占比为19%左右,2009年浙江省服装生常量为42.9亿件,全国的生常量为237.5亿件,占比为18%左右,2010年浙江省的服装生常量为48.8亿件,全国的产量为285.2亿件,占比为17%左右。

从图中可以看出占比呈下降趋势,但是从数据中可以得出产量是逐年上升的,可见在服装产量上其他省份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广州,山东,江苏等纺织大省,可见在服装生产出口上存在着较大的竞争。

其中生产的服装种类占比情况如下图,其中针织服装的产量占了绝大部分,其次是梭织。

可见浙江省在生产服装技术含量的提升。

图1-1浙江省服装产量的品种占比2、浙江地区出口量排名分析从出口排名来看,如表1-1浙江省在这四年的出口量一直维持在400亿美元的量能上,最近四年全国排名前五的城市是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山东。

浙江在服装出口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其次就是广东省,相比于第五位的山东,浙江的出口量相当于其3倍,可见浙江服装出口量的绝对位领先地位,广东省的出口量与浙江省相比,差距较小,一直差距在80亿美元左右,这五年随着出口量的上升,差距也在稳步的上升。

表1-1全国服装出口量前五的城市(单位:亿美元)2007出口量2008出口量2009出口量2010(1-8)出口量广东423.67浙江422.6浙江397.7浙江414浙江370.66广东341.3广东309.9广东334.2江苏263.22江苏292.1江苏267.2江苏289.8上海156.32上海166.2上海152.9上海166.6山东142.56山东155.5山东142.0山东146.33、浙江地区服装出口主要产区及服装类型分析浙江省服装主要产区主要分布在绍兴,嘉兴,杭州萧山,绍兴,义务,温州等。

服装的产量分布的就比较的均匀,大部分省市都占到了一定的比率。

由数据分析得出各个产区大部分的占比在6%-15%之间,各省市的差距不是很大,可见浙江省的产区分布较分散,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