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做好教师队伍建设五篇文章

做好教师队伍建设五篇文章

、解决教师“量”的问题农村教师数量不足、年龄老化、得不到及时补充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

而教师补充前提是要有空缺编制,过去的编制核定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学校现状,编制普遍核定较低,村小编制还经常被中心学校挤占挪用。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按照《四川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试行办法》规定,对农村学校一律按照省定师生比高线进行编制核定;农村初中按教职工与学生比1:18 核定,农村小学按照师生比1:23 核定;同时,考虑到农村村小班多学生少现状,灵活采取了班比办法:乡镇村小中不到1 人1 班的,按1 个班2 人,2 个班4 人,3 个班5 人,4 个班6 人,5 个班7 人,6 个班8 人计配教职工;为缓解乡镇小学承担幼儿教育的矛盾,2008 年,县政府专门安排农村幼儿教师编制150 名,分五年逐步到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幼儿教师占农村小学编制的现象。

近三年,我们在编制核定、教师补充上坚持向农村学校倾斜,共补充占编新教师786 名,其中补充农村教师582 名,切实解决了农村教师数量不足问题。

二、解决学科“缺”的问题农村学校不仅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教师紧缺、学科不配套也是突出现象。

为了缓解专业教师紧缺这一矛盾,我们采取“三条” 途径(高校签约、县外优秀人才引进、公开招聘),为农村学校补充紧缺学科(英语、音、体、美)专业教师。

三年来共补充89 名紧缺专业教师,配齐配足了乡镇中心校一级学校艺体专业教师,部分基点校、村小也配备了艺体专业教师。

同时,我们通过资源共享,建立多方位的向农村流动、向贫困地区流动的专业教师调节制度,我们着力实施“三项”计划:一是“结对帮扶”计划,实施重点学校和农村学校、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农村优质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的结对帮扶,先后安排了64 所学校形成了结对帮扶学校,在结对帮扶中,着力在人员、资源、课堂、教研、科研等方面开展交流互助;二是“对口交流”计划,制定了《南溪县教师支教活动方案》和《南溪县城乡教师互动交流实施意见》,通过城乡学校对口支援、手拉手活动、名优教师送教下乡、城区教师到乡镇任教、乡镇教师到城区学校挂靠学习、中心校教师到村小巡回授课等方式,先后分派了186 名教师进行了城乡互动交流,实现了区域内教师资源共享、教师素质共同提高,让山村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三是“走读走教”计划,针对村小音乐、体育、美术、英语教师不足现状,由乡镇中心校统一安排相应学科教师到村小支教,采取走读走教形式,把音、体、美、英语学科教学送教到村小,着力实现区域内师资均衡。

三、解决教师“质”的问题为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我们实施了“三项”工程:一是“学历提升”工程,我们把教师学历提升作为教师素质提升的关键,实行学历提高奖励制度(在规定时间内,小学取得专科学历、初中取得本科学历奖励800 元),如今全县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54% ,专科及以上毕业(学历提高)率93.6% ;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38%, 本科毕业(提高学历)率68.4% 。

二是“骨干培养”工程,我们完善了农村骨干教师梯队培养方案,为农村青年教师个性发展搭建了成长平台,着力打造一批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教学技能全、教学功夫硬的骨干教师队伍。

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32 人,市级骨干教师培训370 人次,县骨干教师培训2075 人次,培训骨干教师达教师总数的61% 以上,在省市级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会上,我县部分农村教师开始崭露头角。

三是“全员培训”工程,我们实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和农村青年教师素质提升计划,2007 年起,我们实行了“三项” 考试制度(全员教育教学能力考试、新教师学识考试、教师“三新一德”考试),着力提高队伍政治和业务素质,同时加大结果运用,让全县教师感到了工作压力,学习已成为了教师们实实在在的自觉行为。

四、解决教师“德”的问题农村教师队伍中还存在少数人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意识不够强,治学不够严谨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我县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制约了全县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着力实施“三大行动”,以正师风,以养师德:一是开门评议。

师德师风建设,效果怎样,只有家长说了算。

我们在全县相继推行“教学开放周”活动,所有学校向家长开放,所有课堂教学向家长开放;组织开展“三评三议”活动,即“教师评议领导、学生评议教师、社会评议学校” ;向社会公开了师德监督电话,设立师德举报箱,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有了来自家长的监督,各种反映和举报明显减少,乱收费、乱办班、乱补课等现象得到有效纠正。

二是活动提升。

我们举行了“创业南溪”报告会,组织全县师德标兵作事迹报告,树立先进典型和学习楷模,用身边的事感染身边的人;我们还邀请了省教育专家,开展师德专题讲座,着力提升教师境界;同时还通过开辟“师德师风大家谈”专栏,“我为南溪教育献一策”、组织师德格言和师德经典案例征集活动,不断扩大活动成果。

三是制度规范。

我们积极探索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制订完善了师德师风建设系列规章制度,强化了师德建设责任制,确定了校长是师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凡学校出现师德师风问题,若属违纪违规行为,实行与学校校长年度考核挂钩;拟订了《南溪县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和职业道德量化考核测评标准(试行)》,在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并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常规管理,实行百分制,考核出教师的具体分数,考核结果与教师评优晋职挂钩,绩效工资挂钩;我们还推行师德师风承诺制,推行全县教师向社会开展师德公开承诺。

师德师风建设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为我县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五、解决教师“稳”的问题为进一步稳定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学校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在农村长期从教,稳定从教,终身从教,我们实行“三项”政策倾斜:一是在待遇上倾斜,2008 年我县实施了边远山区教师交通津贴,每人每月50 元;2009 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施绩效工资后,在制定政策时,向农村教师作了较大倾斜,把全县农村学校按照距离县城中心远近分为四类八档,农村教师津补贴从60 元到210 元/月不等;二是在评优选先上倾斜,对中省市县开展的各类“先进教育工作者” 、“优秀教师”、“师德标兵” 、“艰苦奋斗奖” 、“怡和烛光奖” 、“星级教师”等评选表彰活动在指标分配上大力向农村学校倾斜;三是在职称评定上倾斜,要求县城学校教师评职称必须有一年以上农村工作经历,并且要求计算机过D 级和C 级,对农村学校教师则放宽要求,近年来我县农村教师中级和高级职称评定合格率均高于县城5 个和6 个百分点。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教师首次评定中级以上职称的平均年龄乡镇比县城年轻5 岁以上。

同时,针对近年来教师公招中出现的县外、市外教师日益增多的现状,为解决其住房问题,我们准备实施“安心工程” ,统一筹集资金、统一建筑标准、统一建设地点,着力解决边远农村教师无住房问题,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供住宿保障。

第三,统筹师资,均衡发展队伍。

为解决农村教师数量不足、学科紧缺、素质不强、师德不高、队伍不稳的问题,我们着力在教师“量、缺、质、德、稳”上下功夫。

一是采取“一高二灵活”的核编办法,解决教师“量” 的问题。

一高就是按照《四川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试行办法》规定,对农村学校一律按照省定师生比高线核定编制;二灵活就是灵活师生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原则配备教师。

近三年,全县共补充新教师786 名,其中补充农村教师582 名,切实解决了农村教师数量不足问题。

二是落实“三个计划” 解决学科“缺”的问题。

落实“结对帮扶”计划,开展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农村优质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在人员、资源、课堂、教研、科研等方面开展交流互助;落实“对口交流”计划,通过镇乡学校对口支援、名优教师送教下乡、城区教师到乡镇任教、乡镇教师到城区学校挂靠学习、中心校教师到村小巡回授课等方式,实现了区域内教师资源共享;落实“走读走教”计划,由乡镇中心校统一安排音、体、美、英语学科教师到村小支教,采取走读走教形式,把紧缺学科师资资源送到村小。

三是实施“三项工程” ,解决教师“质” 的问题。

实施“学历提升”工程,实行学历提高奖励制度,在规定时间内,小学取得专科学历、初中取得本科学历给予一定奖励,如今全县小学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毕业(学历提高)率93.6% ;初中专任教师本科毕业(学历提高)率68.4% 实施“骨干培养”工程,我们完善了农村骨干教师梯队培养方案,先后培养了省级骨干教师32 人,市级骨干教师203 人,县级骨干教师1025 人。

实施“全员培训”工程,2007 年起,我们推行了“三项”考试制度,即全员教育教学能力考试、新教师学识考试、教师“三新一德”考试,并加大结果运用,让全县教师感到了工作压力,学习已成为了教师们实实在在的自觉行为。

四是开展“三大行动”,解决教师“德” 的问题。

开展“开门评议”行动,我们在全县组织开展“三评三议”活动,即“教师评议领导、学生评议教师、社会评议学校”;向社会公开了师德监督电话,设立师德举报箱。

开展“活动提升” 行动,我们组织全县师德标兵作事迹报告,树立先进典型和学习楷模,用身边的事感染身边的人,同时开辟“师德师风大家谈”专栏。

开展“制度规范”行动,我们拟订了《南溪县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和职业道德量化考核测评标准(试行)》,实行师德考核百分制,考核结果与教师评优晋职挂钩,与绩效工资挂钩。

五是实行“三个倾斜” ,解决教师“稳”的问题。

在待遇上倾斜,我们实施了边远山区教师交通津贴制度,加大对农村教师津补贴额度;在评优选先上倾斜,对中省市县开展的各类评选表彰活动,我们在指标分配上大力向农村学校倾斜;在晋职硬件要求和职称结构比例上对农村教师倾斜,如今我县农村教师中级和高级职称评定合格率均高于县城5 个和6 个百分点,首次评定中级以上职称的平均年龄乡镇比县城年轻5 岁以上。

同时,我们准备实施“安心工程” ,统一筹集资金、统一建筑标准、在乡镇统一建设地点,着力解决边远农村教师无住房问题,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供住宿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