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服务方案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服务方案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服务方案1.项目设计原则本项目整体设计上体现科学性、合理性、高效性和前瞻性原则。

要求系统的技术路线和宏观规划上应与国内外公安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紧密结合。

采用先进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使系统体现一定的前瞻性,保持一定的先进性。

结合本项目建设的特点,要充分合理利用现有建设系统资源,保护用以往建设投资。

通过技术上和管理体制上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来保障公安视频信息高度共享和综合利用,实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公安业务信息能与其他相关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系统应能够支持今后各项业务功能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系统应具备易用、安全、可靠、稳定等特性,系统具备一定的数据冗余备份容灾能力;工程建设应充分考虑到系统建设的整体性、实用性、开放性和连续性;系统建成后应具备稳定可靠、易用、易维护、并能保证系统长久高效的生命力和后续建设的可持续性。

本项目在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分步实施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服务,充分利用支队原有已经建成的公安图像资源,充分利旧、合理配置,整体统筹的实现所涉及的各项子系统的信息集成、协调控制与综合管理。

2.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人口居住的集中化、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基层治安方面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逐步增多,新的形势对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推进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国家下发了多个政策文件指导平安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在做好治安防控的同时服务好人民群众。

中央综合办等九部委印发《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平安北京建设的意见》(京发(2014)15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首都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京办发(2016)2号),根据中央综治办,国家发改委等中央9部委《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996号)和国家发改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关于印发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发改办高技术[2015]2056号),根据《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公安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实施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京发改[2016]1596号)《北京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总体技术规划》[关于印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的要求,突显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在治安防范、社会管理、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本次设计将遵循深入贯彻国家、公安部、北京市其他相关规范、制度及文件要求系统技术标准规范,建立图像资源管理控制中心,以视频专网为基础,融合政务外网、互联网等网络资源,汇聚全区公共安全视频图像资源,实现区、街乡镇、社区(村)三级联网应用。

打造具有房山特色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加强治安防控、优化交通出行、服务城市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3.设计目标本方案以“安全、治理、惠民”为建设目标。

依据相关政策《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技术规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从“治安防控”、“社会管理”、“服务民生”三个维度出发,开展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人员车辆卡口、信息卡口、人脸布控、报警联防等建设,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从2018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区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区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工作目标,打造具有房山特色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加强治安防控、优化交通出行、服务城市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4.编制及设计依据与引用(1)、国家政策法规1)国务院颁发的《质量振兴刚要》2)《质量振兴刚要》中明确提出,对重点建设项目中的成套设备,在项目法人负责制的基础上,建立设备监理制度。

该文件是国家的一个法规性文件,在推动工程设备监理工作中(这其中当然包含IT工程建设监理)完全可以作为遵循的依据。

3)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档发(2008)3号)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委高技(2008)2544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六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八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案例》(国家版权局令第1号(国务院批准))8)《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国家版权局2002年1号令)9)《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主席令第十一号)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三号)1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2)《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1年第339号)1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试行)》1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15)关于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16)《转发国家版权局关于不得使用非法复制的计算机软件通知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17)《国家版权局关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管理的通知》18)《软件产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第5号)19)《中国互联网网络版权自律公约》20)《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21)《北京市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85号2006年12月15日)2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2014】69号)23)《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996号)24)《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方案(2015-2020年)》(发改办高技【2015】2056号)25)《关于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强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的意见》公通字2015-426)《全国公安机关图像信息联网总体技术方案》(公科信【2012】73号)27)《公安信息通信网边界接入平台安全规范(试行)-视频接入部分》28)《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第55号令29)《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30)《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16】17号令)31)《北京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实施方案(2016-2020)》32)《北京市公安局视频图像信息系统总体规划2016-2020》京公勤指字【2016】1340号33)《北京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总体技术规划》指安字【2017】123号附件134)《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信息化工作规划纲要》35)《智慧北京行动纲要》36)《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十三五”规划方案》3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国家标准(GBT_31000-2015)38)关于批准发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的公告39)《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实施方案(2016-2020年)》(2)、项目合同及相关文件1)建设单位与项目承建单位签订的合同2)建设单位与监督单位签订的监理合同3)其他与之相关的附件4)已批准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总体规划、初步设计及工程概算,以及建设单位对工程计量支付有关资料的编制要求等文件5)建设单位对本工程的批示、函电、决议及技术文档6)正式的建设计划、规划要点、设计要点及有关文件(3)、技术设计依据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20162)《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3)《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B/T25724-20104)《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2081520065)《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1679620096)《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DB11/T384.1~1820097)《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8)《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GB/T33356-2016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1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31496-201511)《信息安全技术鉴别与授权应用程序判定接口规范标准》GB/T31501-20151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13)《公安视频图像分析系统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A/T1399.1-201714)《公安视频图像分析系统第2部分:视频图像内容分析及描述要求》GA/T1399.2-2017 15)《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第3部分:数据库技术要求》GA/T1400.3-201716)《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第4部分:数据库技术要求》GA/T1400.4-201717)《安全防范工程费用预算编制办法》(GA/T70-2004)18)《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系列标准》(GAT669-1至10-2008、792.1-2008、793-1至3-2008)19)《图像信息采集、接入使用管理要求》(GA/T792.1-2008)20)《系统功能性能检验规范》(GA/T793.1-2008)21)《管理平台软件测试规范》(GA/T793.2-2008)22)《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GA/T493-2004)23)《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9)24)《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832-2009)25)《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T833-2009)26)《SIP:会话初始协议》(RFC3261)27)《RTSP:实时流协议》(RFC2326)28)《用于音频/视频流的RTP负载格式》(RFC3016)29)《一种实时应用的传输协议》(RFC3550RTP)30)《H.264视频的RTP负载格式》(RFC3984)31)《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1-18部分》(DB11/T384.(1~18)-2009)(4)、信息安全技术标准规范1)GB/T15839-1995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2)GA/T483-2004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程管理要求3)GB/T19715.1-2005信息技术安全管理指南第1部分:信息技术安全概念和模型4)GB/T19715.2-2005信息技术安全管理指南第2部分:管理和规划信息技术安全5)GB/T20274.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第1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6)GB/T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7)GB/T20270-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8)GB/T20282-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9)GB/T20269-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10)GB/T20261-2006信息技术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11)GB/T21052-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12)GB/T20988-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13)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14)GB/Z20985-2007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15)GB/Z20986-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16)GA/T708-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17)GA/T712-2007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软件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测试指南18)GA/T711-2007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软件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指南19)GA/T713-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测评20)GA/T710-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配置21)GA/T700-2007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入侵分级要求22)GA/T699-2007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入侵报警通讯交换技术要求23)GB/T20274.2-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第2部分:技术保障24)GB/T20274.3-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第3部分:管理保障25)GB/T20274.4-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第4部分:工程保障26)GB/T17710-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效验字符系统27)GB/T17903.1-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第1部分:概述28)GB/T17903.2-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抵赖第2部分:采用对称技术的机制29)GB/T17903.3-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抵赖第3部分:采用非对称技术的机制30)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31)GB/T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32)GB/T22080-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33)GB/T22081-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