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标准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标准

南通职业大学《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现代纺织技术及纺织类专业总学时:74制定人:靳贺玲审核人:秦姝时间:2009年11月一、课程性质《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纺织产品开发和纺织产品设计的能力,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再结合实践技能的训练,学生不仅可以对来样进行分析,可以根据来样进行仿样设计,还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和当前流行趋势进行创新设计。

毕业后,学生可以作为纺织产品开发员和工艺员,在纺织企业从事纺织产品的开发和纺织产品的工艺设计与管理,该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通过课堂教学、织物分析实验、习题练习及织物试织等,使学生做到:1.掌握织物结构方面的知识,能分析织物样品;2.学会织物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能拟订织物组织规格和织物上机的有关项目。

二、课程定位《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对应的岗位群主要是工艺设计、质量检测和产品开发,具体有面料分析员、面料设计员、纺织面料质量检验员、纺织面料质量分析控制员(生产管理人员)、市场营销和外贸工作的人员(销售员、跟单员)等,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

其中面料分析员对应来样分析技能、面料设计员对应小样设计技能,销售员、跟单员对应面料质量检验技能,生产管理人员对应面料检验和质量控制等技能。

根据不同工作需求对学生进行不同模块的理论教学和单项训练或综合技能训练。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纺织材料学》、《织物结构与设计》、《现代机织技术》、《现代纺纱技术》、《棉纺织工厂设计》、《织物CAD》和《织物打样》等,该专业课程体系要求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化岗位工作综合能力;注重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形成综合素质教育体系。

该门课程的铺垫课程是《纺织材料学》与《纺织材料实验》,后续课程是《现代机织技术》。

《纺织材料学》是纺织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纺织材料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纺织材料的性能与织物性能的关系,从而为将来学习《织物结构与设计》进行产品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本门课程又是《现代机织技术》学习的基础,学好本门课程才能根据织物的不同性能进行工艺设计和确定工艺参数,所以,《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三、课程目标1、专业能力通过《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面料的识别和分析能力、小样制织能力、工艺设计能力、初步的产品开发能力,应具备以下知识结构:●掌握织物的基本组织结构(各种组织);●掌握织物的几何结构(紧度、密度、结构相);●掌握织物分析的步骤和方法;●合理设计织物规格;●合理选择织造工艺流程;●正确选择和计算织造工艺参数;●能制作织物小样;●能预测所织织物的性能。

2、方法能力●纺织检测仪器的使用能力;●测试结果的分析能力;●产品的调研能力;●调研结果的分析概括能力;●织物分析能力;●织物上机能力。

3、社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力;●审美和鉴赏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设置教学内容,根据岗位能力安排课程教学环节,融教、学、做一体,实验、实训、实习等关键环节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设计上,采用渐进式仿真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织物分析→上机实操(小样试织“仿真设计、创新设计”)。

在课程安排上,以任务驱动的方法来教学,从面料的仿制、改进、创新设计三个方面的任务引入,让学生边做边练,学会面料的分析、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为学生将来毕业后尽快就业上岗打下坚实基础。

理论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设施进行现场教学、边讲边练。

课外通过举办“面料分析、面料设计大赛”,以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目的。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与江苏大生集团等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资源给学生实训提供方便,企业工程师直接参与学生的实训指导工作。

五、学习内容与学时分配六、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567七、教学评价建议教学考核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求对《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考核、织物分析、织物工艺设计及小样试织实训环节。

1、理论考核(1)主要考核学生对常见织物组织的设计方法、要点,织物的分析和上机图表示的理解和掌握。

(2)平时成绩采用作业、学习态度、测验、织物分析等大型作业的综合情况评定。

理论考核成绩=平时成绩(20%)+平时测验(20%)+期末测试(60%)2、实践考核包括织物工艺设计、小样试织实训,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织物组织的知识、织物工艺设计的步骤和上机过程的掌握程度。

并用面试和答辩进行成绩考核。

八、教学基本条件(一)师资要求《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教学需要有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要求主讲教师1~2人,实验实训教师1~2人。

专任教师要求具有双师素质,对企业实际生产过程较熟悉,在教学中,能结合实物进行讲解,更具直观性;引用生产过程的实例,使课堂成为模拟车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聘请企业的一线技术骨干全过程参与课程改革与建设,企业工程师直接参与学生的实训指导工作,为本课程的产、学、研一体的教学创造条件。

(二)教学硬件设施要求1.纺织材料实验室纺织材料实验室具有从纤维、纱线、织物等几大模块的各项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仪器。

结合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学生可在此对纤维、纱线、织物全部模块的各项性能进行专业检测,掌握检测的标准,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2.织物CAD实验室织物CAD实验室是为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提供利用织物CAD系统进行织物设计与开发的实训场所。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织物CAD系统的操作应用技能,并能利用系统进行仿制设计和创新设计。

3.织物打样实验室是为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提供小样织造的实训场所。

通过学生自行设计、上机、实际试织小样,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织物结构与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校外实习基地:江苏大生集团、南通中辉纺织有限公司、南通文峰色织有限公司、通州先锋振欣色织厂、南通三喜服装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负责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是学生了解当前面料的实际生产情况,了解流行面料、流行色彩等扩展性知识的学习场所。

(三)教学资源要求1.教材选用教材内容既要满足本课程的目标,又要具有高职特点的优秀教材。

所选教材内容应具有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前瞻性,内容实用性强,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采用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由沈兰萍主编的《织物结构与设计》作为授课教材,自编讲义作为辅助教材。

2.其它教学资料的使用为促进学生实习,要求提供如下的扩充性资料:(1)收集大量传统面料和流行面料的实物样品。

(2)自编教材:《织物结构与设计实训指导书》、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织物结构与设计》讲义。

(3)其它课程资料: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出版的《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及《中国流行面料》、《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

《中国纺织面料暨花样设计大赛优秀作品集》、《中国流行面料优秀作品集》。

(4)参考教材:《织物结构与设计》(蔡陛霞主编)、《纺织品设计》(谢光银主编)、《纺织品CAD原理及应用》(顾平主编)等。

(5)各种专业期刊:《棉纺织技术》、《上海纺织科技》、《丝绸》、《纺织导报》、《现代纺织技术》等。

(6)学校多媒体教室,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持。

制作和采用包括大量样品图片、教学演示图片的多媒体课件,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九、其他说明(一)学生基础学生在学习《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前,要求具有一定的纺织材料知识,熟悉纤维和纱线的性能。

(二)校企合作方式通过与江苏大生集团、南通东邦纺织品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聘请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全过程参与课程改革与建设,在课程建设规划、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制订等方面进行指导,形成校企合作的新机制。

在编写讲义和实训指导书时,融合生产实例,并利用企业的资源给学生实训提供方便,企业工程师直接参与学生的实训指导工作,为本课程的产、学、研一体的教学创造条件。

(三)其他内容《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是综合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工科学科,教学模式应是以注重锻炼动手能力,理论结合实际为宗旨的服务于实际生产的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模式。

在教学中注意拓展知识空间,使学生在更多的信息条件下学会多方位思考问题,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每年的流行色发布,了解纺织面料的流行趋势,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观点。

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每一个课题中,给定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对任务进行分析,学习相关的知识后,由教师讲解任务实施的方法和步骤,再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所给的任务具体实施,制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实施的结果,采用全班互评和教师点评来考核评价,给出成绩,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利用CAD软件、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板书相结合来促进教学活动开展,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如一块织物布样的分析和试织)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实施教、学、练、做相结合教学,强化学生织物分析和织物设计的能力培养。

以结合纺织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开展织物分析和小样试织实训。

在教学进程设计上,采用渐进式仿真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织物分析→上机实操(小样试织“仿真设计、创新设计”)。

南通及周边地区织物生产的特点是来样加工多,自主研发较少,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特点。

在来样分析方面安排较多的实训内容,提供大量的面料样品,让学生进行分析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织物分析和织物设计的基本技能。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