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执行《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执行《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有关问题的通知

(三)接轨站运量现状(近3年发到运量、办理品类)
(四)研究年度运量预测
1.专用线货运量(主要货物品名,危险货物全部品名)
2.专用线货物所经运输通道的客、货运量(区段货流密度、货流波动系数、客车对数)
(五)货流径路比选分析及推荐意见
四、相关运输通道研究
(一)运输通道概述
1.运输通道构成
2.运输通道后方通路现状
1、该办法征求意见期间,请各单位执行铁道部运输局《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编制文件。
2、该办法正式下发后,请各单位执行铁道部运输局《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试行)》编制文件。
3、集团公司组织编制的《专用线可行性研究文件编制参考模板》作废。
二、接轨方案比选及推荐意见(多方案比选专用线接轨站和接轨方案,通过接轨站运输、装卸能力适应性分析,推荐能够确保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和投资节省的方案)(附接轨站方案示意图和技术经济比较表)
三、厂站方案说明
(一)专用线全线车站概况(线路起迄点、车站数目、性质、规模、布置形式)
(二)专用线车站设计说明
1.有关部门对车站设置与设计的要求(城市规划、工矿企业、港口等的配合和要求)附厂站示意图、场(厂)区规划图(需要时附)。
五、线路方案比选及推荐意见(方案比选内容应说明其概况、各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方案评价及推荐意见,附示意图和技术经济比较表)
六、其它技术方案比选及推荐意见(机车交路方案、牵引供电方案及其它主要技术方案等)
第四章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一、接轨地区路网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现状及规划)
二、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的选择(概述铁路等级、正线数目、线间距、最小曲线半径、限制坡度、牵引种类、机车类型、牵引质量、到发线有效长度、机车交路、闭塞类型、建筑限界等的选择)
八、研究工作概述
第二章经济与运量及相关运输通道研究
一、经济特征
(一)吸引范围的确定
(二)行政区划、面积、人口及产值
(三)资源分布及开发建设情况
(四)工农业现状及发展
(五)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
二、路网构成
接轨地区路网构成(现状及规划)
三、研究年度货运量
(一)改建专用线现状货运量分析(近3年的统计资料)
(二)项目运量分析和预测(项目概况、主要品名、运量构成和流向、分品名到发货运量说明和汇总)
三、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的推荐意见
第五章运输组织
一、专用线运营现状(改建专用线附)
(一)改建专用线既有运营现状
(二)专用线车流组织及工作量
(三)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
二、车站分布
1.车站分布说明(站名、车站性质、数目、站间距等)
2.满足货运作业和技术作业要求的说明
三、运营管理方式
四、运输组织方案
(一)专用线行车方式
(二)站线轨道(轨道结构形式、轨道类型,按到发线、其它站线、次要站线分别说明钢轨、轨枕、扣件、道床等)
(三)道岔
(四)轨道附属设备和常备材料
附件
一、铺设无缝线路地段表
二、轨道主要工程数量汇总表
三、路基
(一)概述
1.既有线路基工程概况(着重说明修建沿革,路基病害类型、长度、分布范围、发生和发展原因及对运营的影响、已采用的整治措施等,改建专用线附)
添加目录,目录内容包括“章”、“一”、“(一)”三级目录,目录格式要求见“文件编制注意事项”。
正文内容提纲
第一章概述
一、项目名称及所有权人、经营使用人名称
二、研究依据
三、研究范围及研究年度
四、预可行性研究审查意见的主要内容及执行情况
五、线路概况
1.线路地理位置和径路
2.自然特征(概述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动参数区划、气象、水文、水土流失等,并说明有关水利、工矿企业、城市、交通、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等现状、规划对线路的影响)
封面
扉页盖章、人员、分发单位页
证书页(工程勘察证书、工程设计资质证书、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证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示意图(×××铁路专用线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运输通道示意图、平面示意图)
正文及各专业附图、附表
项目附件
新 (改)建 铁 路
×××铁路专用线工程
可行性研究
(全一册)
工程勘察证书(等级编号)
第三章 建设方案研究
一、接轨站技术设备概况
(一)接轨站既有设备概况(站名、所在线路位置、车站性质、隶属关系、接轨站客、货运设施,各种线路数量、技术标准、解编作业能力,既有各企业专用线接轨情况、技术标准及近两年运量、车站货场近两年运量)(附接轨站示意图)
(二)既有专用线作业方式(专用线接发列车、车辆取送、交接方式和作业流程图)
2.设计的路基工程概况(路基、区间路基长度及占全线总长度的百分比、路基工点分布、土石方(含取弃土)、圬工、地基处理等主要工程数量及平均每公里数量等)
3.沿线主要不良地质问题
(二)主要设计原则
1.路基一般设计原则(包括区间和站场路基,路基面形状和宽度、路基基床、横断面形式、边坡坡率、过渡段、地基技术要求、填料及压实度要求、级配碎石(砂砾石)及改良土施工方法说明等,取弃土场及填料设计原则,取弃土场及填料设计原则,路基土石方调配原则,路基排水设计原则,线路及站区绿化规划原则、防护栅栏设置原则等)
2.接轨站或港湾站、工业站等装卸作业量及调车作业量
(三)调机类型、台数及配属站
六、专用线通过能力(调车办理时为取送方式及取送车次数)
(一)专用线区间走行时分及场(厂)站作业时分
(二)专用线设计通过能力
(三)研究年度需要能力
七、运输组织机构定员、调度区划(说明现状接轨站的货运、行车定员、班制等及设计新增的货运、行车定员、班制)
(二)交接方式
(三)车流组织及列车编组计划
1.列车编组计划
2.车流组织原则(直达、直通及零散车流的组织及空车调整原则)
五、行车量及车站工作量
(一)列车对数或车辆取送次数
1.车辆计算参数
2.牵引质量、列车编组辆数等的选用
(二)接轨站及专用线内各站装卸作业量及调车作业量
1.专用线的货物装卸作业量(装卸设备及能力、装卸作业时间说明)
文件分发单位
序号
分发单位
份数
编号
附注
1
业主单位
(含铁道部、××铁路局)
2
设计单位
合计
工程勘察资质证书
工程设计资质证书
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项目示意图
项目在路网中地理位置图
枢纽(地区)总布置示意图(必要时附)
运输径路示意图(必要时附)
线路平纵断面示意图(厂站与接轨站的关系、标明到发线、调车线、货物线、牵出线、安全线、交接线、装卸线等线路名称、股道编号、道岔编号、股道有效长、线间距、装卸设备、站台及规模、道路、桥涵、厂区边界、用颜色区分既有、在建、拟建、规划预留线路)
六、项目所在地区既有铁路及在(拟)建铁路项目概况
七、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企业概况(性质、规模、产业发展规划和生产能力、生产产品名称、种类、运量、货物流向)
(二)新建或改扩建主体项目在国民经济与路网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既有专用线概况(改建专用线)(规模、技术标准、运输组织、能力适应情况)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4.其它特殊问题的说明(如对工矿企业、水利、交通部门等某些特殊要求的考虑等)
(三)路基修建对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地表径流、植被、沙化、野生动物通道等)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四)地质灾害防治、防洪、压覆矿产资源、安全防灾的工程措施说明
附件
一、路基个别设计工点表
二、路基主要工程数量表(按挡土墙、路基加固和防护、排水及改河改沟等分列)
3.养路机械和线路检测设备的配置(附主要机械设备概数表)
4.其它工务有关设施意见
附件
一、拆迁建筑物表、拆迁建筑物汇总表(含其它各章节拆迁)
二、改移道路、平(立)交道表
三、工务有关设施定员汇总表
四、主要工程数量表
五、主要机械设备概数表
附图
一、线路方案平面示意图(推荐方案和比较方案,填绘主要地质构造线和重大不良地质范围,并标出有关水利、城市、交通及环境保护特殊地区对线路设计的要求)
(二)运输通道的主要技术标准(现状及规划)及运输设备和运输能力
1.运输通道主要技术标准
2.运输通道研究年度运量预测(区段货流密度、货流波动系数)
(三)运输通道能力适应性分析及建议的扩能方案(必要时附通过能力图)
附图
一、专用线运输径路图(注明线路经过名称、线路长度、主要车站站名)
二、通路通过能力分析图
2.路基个别设计原则(包括区间和站场范围,按照工点类型分别说明,包括:既有线路基改建一般设计原则,既有线路基工点(或重大病害)整治设计原则,主要加固及防护方案比选说明和其它特殊问题的说明,控制或影响线路方案、技术复杂的路基工程及施工严重干扰的路基工程设计(分工点说明)等)
3.与其它专业设计接口的原则
二、推荐方案和主要比较方案线路平面图(填绘主要地质构造线和不良地质范围),比例1:2000或1:5000
三、推荐方案和主要比较方案线路纵断面图,比例横1:10000,竖1:500~1:2000
四、技术复杂的改移道路、平(立)交道附设计图,比例同线路平、纵断面图或与公路部门的有关规定相一致
二、轨道
(一)正线轨道(轨道结构形式、轨道类型,钢轨、轨枕、扣件、道床、轨道高度等,无缝线路和其他需要说明的事由等)
附件:铁道部运输局《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电子版存集团资料/文件表格图纸模板)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抄送:集团公司杜、杨副院长,集团副总工程师,计经处、存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