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便1《得配本草》
咸,寒。
消瘀血,止吐衄,下胞胎,疗血运。
且
能引肺火下行,从膀胱而出,反本还原,仍归旧
路也。
瓶盛热浸,治人咬指伤。
和酒饮,治跌扑
损伤。
调竹沥,治胁胀作痛。
同甘草,治久嗽。
加猪胆汁,入姜附汤,治伤寒少阴症厥逆无脉,
下利不止,干呕欲饮水者。
行瘀,入韭汁。
目赤痛,乘热抹之。
瘴疟,和白
蜜搅,去沫服。
产后过饮,生带病。
怯病自服溺
水,无异毒药。
(病者小便多郁热腥秽故也。
)2《本草从新》
一名还元水、饮自己溺、名回轮酒.降火清瘀.
咸寒.能引肺火下行.从膀胱出.乃其旧路.降
火滋阴甚速.润肺清瘀.(咸走血.)治肺痿失
音.吐衄损伤.(凡跌打损伤、血闷欲死者、以
热尿灌之、下咽即醒、一切金疮受杖、并宜用
之、不伤脏腑、若用他药、恐无瘀者、反致误人
也.)胞胎不下.(皆散瘀之功.)凡产后血
晕.败血入肺.阴虚火嗽.火热如燎者.惟此可
以治之.(褚澄劳极论云∶降火甚速、降血甚
神.按此物虽臭秽败胃、犹胜寒凉诸药.)禁忌
同人中白.取十二岁以前童子.(少知识、无相
火.)不食荤腥.去头尾.取中间一段.清彻如
水者用.当热饮.热则真气尚存.其行自速.冷
则惟有咸寒之性.(士材曰∶炼成秋石、真元之
气渐失、不及童便多矣.)或入姜汁、(行
痰.)韭汁、(散瘀.)冬月用汤温之.
3《本草分经》
咸寒,能引肺火下行从膀胱出,降火降血甚速,
润肺清瘀,虽秽臭败胃,然较之过用寒凉之药犹
不若服此之为胜也。
热服或入姜汁或入韭汁。
4《本草撮要》
味咸寒.入手太阴经.功专润肺清瘀.治肺痿失
音.吐衄损伤.胞衣不下.产后血晕.败血入
肺.阴虚火嗽.火热如燎者.惟此可治.当热
饮.或入姜汁行痰.韭汁散瘀.冬月热汤温之.5《本草备要》
一名还元水。
饮自己溺,名轮回酒
平,泻火,补阴,散瘀血
咸寒(时珍曰温)。
能引肺火下行从膀胱出,乃
其旧路,降火滋阴甚速。
润肺散瘀(咸走血),
治肺痿失音,吐衄损伤(凡跌打损伤、血闷欲死
者,擘开口以热尿灌之,下咽即醒。
一切金疮受杖,并宜用之,不伤脏腑。
若用他
药,恐无瘀者,反致误人矣),胞胎不下(皆散
瘀之功)。
凡产后血晕,败血入肺,阴虚久嗽,
火蒸如燎者,惟此可以治之(晋褚澄《劳极论》
曰∶降火甚速,降血甚神。
饮溲溺百无一死,服
寒凉药百无一生)取十二岁以下童子(少知识,
无相火),不食荤、腥、酸、咸者佳。
去头尾,
取中间一节清沏如水者,用当热饮。
热则真气尚
存,其行自速,冷则惟有咸寒之性。
入姜汁(行
痰)、韭汁(散痰)更好。
冬月用汤温之(李士材曰∶炼成秋石,真元之气
渐失,不及童便多矣。
《普济方》∶治目赤肿
痛,用自己小便,乘热抹洗,即闭目少顷。
此以
真气退其邪热也)。
6《本草求真》
(人)清火降血
童便(专入膀胱。
兼入肺胃肝心)。
系孩童津液
浊气。
渗入膀胱而出。
味咸气寒无毒。
为除痨热
骨蒸。
咳嗽吐血。
妇人产后血衄晕闷绝之圣药。
褚澄遗书云。
降火甚速。
降血甚神。
饮溲溺百不
一死。
非真不死。
甚言功力之优也。
(又言人喉
有窍。
则咳血杀人。
喉不停物。
毫发必咳。
血既
渗入。
愈渗愈咳。
愈咳愈渗。
)经云。
饮入于
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
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故人服小便入胃。
亦
随脾之气上归于肺。
下通水道而入膀胱。
乃寻其
旧路也。
故能治肺病引火下行。
凡人精气清者为
气。
浊者为血。
浊之清者为津液。
浊之浊者为小
便。
与血同类也。
故味咸而走血。
咸寒能伏虚
热。
使火不上炎。
血不妄溢。
是以能疗诸血证
也。
凡人久嗽失音。
劳渴烦燥。
吐衄损伤。
皮肤
皴裂。
人咬火烧。
绞肠痧痛。
难产胞衣不下。
法
当乘热饮之。
(薛已云。
予在居庸。
见覆车被伤
七人。
仆地吟呻。
俱令灌此。
皆得无事。
凡一切
伤损。
不问壮弱。
及有无瘀血。
俱宜服此。
若胁
胀。
或作痛。
或发热烦燥口渴。
惟服此一味。
胜
似他药。
他药虽效。
恐有瘀血。
反致误人。
童便
不动脏腑。
不伤气血。
万无一失。
军中多用此。
屡试有效。
)盖热则尚存真气。
其行自速。
冷则
惟有咸味寒性矣。
若救阴却痨。
必以童便为优。
盖取混元之气。
清纯而不淆杂耳!(但胃寒食少
者切忌。
)今人类用秋石。
虽亦能入肾除热。
但
经水澄火炼。
真元之气全失。
其功不及童便多
矣。
况多服久服。
则咸能走血。
令血凝气滞为
病。
矧有阳气素虚。
食少肠滑者。
其可用之为治
乎?取童子十岁以下。
相火未动。
不食荤腥酸咸
者佳。
去头尾。
取中间一节。
清彻如水者用。
痰
用姜汁。
瘀用韭汁。
冬月用汤温之。
7《药性切用》性味咸寒,降火散瘀,清肺滋阴,乘热饮之。
冷
则真气不全,第存咸寒之性耳。
8《药笼小品》
止热血妄行,为吐血产后之良药。
患吐血自服溲溺,百不一死,皆能从其类而治之
也。
秋石咸滋肾水,阴虚火升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