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 答题技巧
,R= lg( a b) ,则( 2
)解10:,取比a=较1可02知0,选bB=
(A)R<P<Q (B)P<Q< R
(C)Q< P<R (D)P< R<Q
25
题型五 筛选法 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本质就是去伪存真,舍弃不符合题目 要求的选项,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结论.筛选法(又叫排 除法)就是通过观察分析或推理运算各项提供的信息或通 过特例,对于错误的选项,逐一剔除,从而获得正确的 结论.
=f(11)=-15.
7
题型二 概念辨析法 概念辨析是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对数学概念的辨析,进 行少量运算或推理,直接选择出正确结论的方法.这类题 目常涉及一些似是而非、很容易混淆的概念或性质,这需 要考生在平时注意辨析有关概念,准确区分相应概念的内 涵与外延,同时在审题时要多加小心,准确审题以保证正 确选择.一般说来,这类题目运算量小,侧重判断,下笔 容易,但稍不留意则易误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
法既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也是解题的有效手段.
3
解题方法例析
题型一 直接对照法 直接对照型选择题是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已知条 件、相关概念、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法则等基础知 识,通过严谨推理、准确运算、合理验证,从而直接得出 正确结论,然后对照题目所给出的选项“对号入座”,从 而确定正确的选择支.这类选择题往往是由计算题、应用 题或证明题改编而来,其基本求解策略是由因导果,直接 求解.
转化为f(x)=12x,而函数y=f(x)和y=12x的图象又都可以 画出,故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两个函数图象
交点的个数确定相应方程的根的个数.
解析
方程f(x)·2x=1可化为f(x)=
1 2
x,
在同一坐标系下分别画出函数y=f(x)和
y=
1 2
x的图象,如图所示.可以发现其
图象有两个交点,因此方程f(x)=
数y1=2x,y2=x+2,y3=10-x中 的较小者,作出三个函数在同一
个坐标系之下的图象(如图中实线
部分为f(x)的图象)可知A(4,6)为函
数f(x)图象的最高点.
13
变式训练 4
设集合 A=(x,y)x42+1y62 =1
,
B=(x,y)|y=3x,则 A∩B 的子集的个数是
(A )
A.4
(2)选择题具有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小巧灵活及有 一定的综合性和深度等特点,且每一题几乎都有两种或两种
2
以上的解法,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思维层次及观察、分析、
判断和推理能力.
目前高考数学选择题采用的是一元选择题(即有且只有一
个正确答案),由选择题的结构特点,决定了解选择题除常规
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解选择题的基本原则是:“小
一定有 b=c,故①为假命题.
②∵a∥b,∴1×6=-2k.∴k°,a+b 为其 对角线上的向量,a 与 a+b 夹角为 30°,故③为假命题. 11
题型三 数形结合法 “数”与“形”是数学这座高楼大厦的两块最重要的基 石,二者在内容上互相联系、在方法上互相渗透、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而数形结合法正是在这一学科特点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可以先根 据题意,做出草图,然后参照图形的做法、形状、位置、 性质,综合图象的特征,得出结论.
6
变式训练1 函数f(x)对于任意实数x满足条件f(x+2)=f(1x),
若f(1)=-5,则f(f(5))的值为
( D)
A.5
B.-5
1 C.5
D.-15
解析 由f(x+2)=f(1x),得f(x+4)=f(x+1 2)=f(x),
所以f(x)是以4为周期的函数,所以f(5)=f(1)=-5, 从而f(f(5))=f(-5)=f(-1)=f(-11+2)
∴f(x+f4)=(f(xx1+3 2)=21133 )=f (x). k
f(x)
f ( x)
∴函数.f.(x.)为. .周.期函数,且T=4.
∴f(99)=f(4×24+3)=f(3)=f1(13)=123.
5
探究提高 直接法是解选择题的最基本方法,运用直接法 时,要注意充分挖掘题设条件的特点,利用有关性质和已有 的结论,迅速得到所需结论.如本题通过分析条件得到f(x) 是周期为4的函数,利用周期性是快速解答此题的关键.
1 2
x有
两个实数根.
15
探究提高 一般地,研究一些非常规方程的根的个数以及根 的范围问题,要多考虑利用数形结合法.方程 f(x)=0 的根 就是函数 y=f(x)图象与 x 轴的交点横坐标,方程 f(x)=g(x) 的根就是函数 y=f(x)和 y=g(x)图象的交点横坐标.利用数 形结合法解决方程根的问题的前提是涉及的函数的图象是 我们熟知的或容易画出的,如果一开始给出的方程中涉及的 函数的图象不容易画出,可以先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使 得等号两边的函数的图象容易画出时再进行求解.
故选B.
探究提高 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的基本方法是定
义法,也就是看 an+1 是否为常数,但应注意检验一个数列 an
为等比数列的必要条件是否成立. 23
变式训练7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a2nn=
42nn- -11,则SS2nn的值为
(
)
A.2
B.3
C.4
D.8
解析
取 n=1,得aa21=31,∴a1+a1a2=41=4, 于是,当 n=1 时,SS2nn=SS21=a1+a1 a2=4.
探究提高 本题直接求解较难,利用特殊位置法,则简便
易行.利用特殊检验法的关键是所选特例要符合条件.
21
变式训练6 已知P、Q是椭圆3x2+5y2=1上满足∠POQ=
90°的两个动点,则O1P2+O1Q2等于
(B )
A.34
B.8
8 C.15
34 D.225
解析
取两特殊点P(
33,0)、Q(0,
5 5
17
变式训练5 函数y=|log1 x|的定义域为[a,b],值域为[0,2],
2
则区间[a,b]的长度b-a的最小值是
(D )
A.2
3 B.2
C.3
3 D.4
解析 作出函数y=|log 1 x|的图象,如图所示,由y=0解
2
得x=1;由y=2,解得x=4或x=
1 4
.所以区间[a,b]的长
度b-a的最小值为1-14=34.
第 1 讲 选择题
1
第 1 讲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题型特点概述
选择题是高考数学试卷的三大题型之一.选择题的分数一 般占全卷的 40%左右,高考数学选择题的基本特点是:
(1)绝大部分数学选择题属于低中档题,且一般按由易到 难的顺序排列,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能通过它得到充 分的体现和应用,并且因为它还有相对难度(如思维层次、解 题方法的优劣选择,解题速度的快慢等),所以选择题已成为 具有较好区分度的基本题型之一.
24
例8.等差数列{an}的前m项和为30,前2m 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项和C为( )
(A)130 (B)170 (C)210(D)260
• 解:(特例法)取m=1,依题意a1=30,a1+ a2=100,则a2=70,又{an}是等差数列,进而
a3=110,故S3=210,选(C).
例9.若a>b>1,P= lg a lg b ,Q= 1 ((llggaallggbb))
12
例 4 用 min{a,b,c}表示 a,b,c 三个数中的最
小值.设 f(x)=min{2x,x+2,10-x}(x≥0),则 f(x)的最大
值为 A.4
B.5
C.6
(C )
D.7
思维启迪 画出函数f(x)的图象,观察最高点,求出纵
坐标即可.本题运用图象来求值,直观、易懂.
解析 由题意知函数f(x)是三个函
)即两个端点,则
O1P2+O1Q2=3+5=8.故选B.
22
例7 数列{an}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A.an+1=anq(q为常数) B.an2+1=an·an+2≠0 C.an=a1qn-1(q为常数) D.an+1= an·an+2 解析 考查特殊数列0,0,…,0,…,
(B )
不是等比数列,但此数列显然适合A,C,D项.
10
变式训练3 关于平面向量a,b,c,有下列三个命题: ①若a·b=a·c,则b=c. ②若a=(1,k),b=(-2,6),a∥b,则k=-3. ③非零向量a和b满足|a|=|b|=|a-b|,则a与a+b的夹角为
60°. 则假命题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B ) D.①②③
解析 ①a·b=a·c ,a·(b-c)=0,a 与 b-c 可以垂直,而不
B.3
C.2
D.1
解析
集合A中的元素是椭圆
x2 4
+
y2 16
=1上的点,集合B中
的元素是函数y=3x的图象上的点.由数形结合,可知
A∩B中有2个元素,因此A∩B的子集的个数为4.
14
例5 函数f(x)=1-|2x-1|,则方程f(x)·2x=1的实根的个数
是
(C )
A.0
B.1
C.2
D.3
思维启迪 若直接求解方程显然不可能,考虑到方程可
20
例6 已知A、B、C、D是抛物线y2=8x上的点,F是抛物线
的焦点,且F→A+F→B+F→C+F→D=0,则|F→A|+|F→B|+|F→C|+
|F→D|的值为
(D )
A.2
B.4
C.8
D.16
解析 取特殊位置,AB,CD 为抛物线的通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