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 卖油翁 省优获奖教案

24 卖油翁 省优获奖教案

《卖油翁》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

2、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

3、能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复述故事情节。

4、感受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

【情感目标】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并引导学生领悟文言的魅力。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德育渗透】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

【重点难点】重点:①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①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及由课文生发的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互动设计】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组织学生讨论。

4、学生自导自演,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展示。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步骤】一、导入设计:师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生答: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师引:“射”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也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

但在那时却有一个人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这个人是谁呢?(生:卖油翁)今天我们就学习《卖油翁》这篇课文,一同来看个究竟。

二、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之一。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三、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师范读课文,正字音,正断句。

2、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及节奏。

3、分角色朗读(先小组中分读,然后请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

4、评价朗读情况(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师指导,从普通话、语气、情感、神态等方面评价)。

5.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四、疏通文意:1、分组讨论,疏通课文大意。

(要求有讨论,有记录)2、教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疏通课文(即翻译)。

3、同桌检查翻译情况(互译)。

4、师检查翻译,请同学发言。

5、学生评价翻译,师订正。

五、让学生复述故事:(课本剧表演)六、分析课文:1、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论并归纳: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

地点:陈尧咨家的空场子上。

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

背景: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

2、提问: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讨论并归纳:“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

看见他射箭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对此点头。

)▲小结:这一段简介人物,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这个原因就是陈尧咨对自己的箭术的评价和卖油翁对他的评价明显有差距,有矛盾。

3、提问: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讨论并归纳:卖油翁认为:“无他,但手熟尔。

”(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4、提问: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讨论并归纳:“以我酌油知之”(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5、提问: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讨论并归纳: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6.提问:陈尧咨对卖油翁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变化原因是什么?讨论并归纳:(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做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了不起的武夫来说,显然是受了侮辱。

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强吗?(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

”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技艺不加赞赏,已使对方出乎意料;而且还进一步加以贬议:“无他,但手熟尔。

”一向狂傲的康肃公被贬到这一步,自然是要“忿然”的。

(3)最后看到卖油翁倒油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明确】态度由反感、恼怒到佩服、认输。

卖油翁看射箭时的冷淡表情使陈尧咨反感,答话时的平淡、轻视更使他恼怒。

后来,看到卖油翁从“钱孔”中酌油而钱不湿,不由得佩服、认输了。

其变化的原因,是他看了卖油翁酌油技术如此纯熟却并未“以此自矜”。

7.分析人物形象: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

我们干脆把题目《卖油翁》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 (课文为何对陈尧咨的善射写得简略,而对卖油翁的酌油情况却记叙得较详细?)明确:不行。

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

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八九”一笔带过,是略写。

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自我炫耀,趾高气扬。

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明确:因为故事要说的道理是熟能生巧,并不是说陈尧咨的善射,所以只用“当世无双”“十中八九”,来描写他的箭术的精湛,而对卖油翁情况的记叙较详细,这样使叙事清楚,同时又重点突出。

)七、“探究”拓展:1、通过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其中的道理。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启示:本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经过勤奋的劳动才能获得,我们现在精力充沛,只要肯下功夫,钻一门学问,经过长期的努力,一定会熟练掌握它的奥秘,应用自如的。

2、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虚心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这让你想起哪些相关的名言警句?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③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④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⑤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⑥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⑦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⑧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八、课文总结:这个故事虽然短小,却蕴涵丰富的人生哲理;情节简单,但波澜起伏;文字浅显,却韵味无穷。

让我们不得不为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到自豪。

愿同学们在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过程中,扩大对祖国古代社会的认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九、布置作业:据说陈尧咨把卖油翁打发之后,自己一个人在菜园子里踱来踱去,他在想些什么?他又会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小短文。

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踏歌而行觅古韵余音袅袅仿古诗——学习《望岳》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文的学习是青少年了解民族传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的捷径。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的学习作了明确要求,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古今优秀诗文。

本期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我进行了一些探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教学《望岳》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体会《望岳》诗歌的意境及作品风格;2、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1、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首先要多角度激发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让学生在开阔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2、确定第二个教学目标主要源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的教学理念。

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主开掘的空间,课后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重现诗歌。

3、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诗词语言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因而具有极强的音乐性,让学生在吟唱中产生特定的审美心境。

柏拉图说过:“音乐把节奏与乐调的强烈力量进入心灵的最深处。

”教古诗时应充分利用音乐盒带,通过听、唱把学生带入音乐的天地、艺术的王国,领会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

4、吟唱古诗词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运用。

一是指在写作中恰当引用诗句,帮助表达内容,美化文章语言;二是在写作中创造性的使用、模仿、改写诗句。

二、关于教学重点的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领会《望岳》一诗的意境,并谱曲自唱,尝试古诗词的的写作,古诗的格律不作过多要求。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以吟唱、仿写为主。

针对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我尝试过借鉴过很多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如诵读法、品析法、故事导读法、以画配诗法等等,效果都不错。

我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人才济济。

他们喜欢唱流行歌曲,喜欢模仿,喜欢尝试。

所以,我采用吟唱——仿写的方法来教《望岳》。

这种方法也便于贯彻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

首先吟唱,就要求学生自主地深入地领会诗歌的内容,这样才能选择感情相吻合的音乐曲目来配诗。

在演唱时,学生可以寻求合作,可以独唱,可以合唱。

仿写诗歌,既要学生自己写,更须同学互评互改,一起来锤炼字词,共同去探寻诗歌创作的奥秘。

四、关于板书的设计《望岳》这首诗形象很鲜明,写了泰山广、高、美的特点。

所以,我在板书时勾勒泰山的图画,不求形似,但求神似。

给人一种美感。

同时也把泰山的特点板书出来,给学生一目了然的印象。

五、关于课后作业的设计我想通过《望岳》一诗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培养读古诗的能力。

所以设计了两个作业,一是给熟悉的诗词谱曲既可套用现成的音乐曲目,也可自创曲目。

二是把仿写的诗歌编订成册,出版一期诗歌集。

古诗词的影响是深远的,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勇于尝试,必定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教学目标》1、体会《望岳》一诗的意境及作品风格。

2、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

《教学媒体选择》教具:录音机、计算机、投影仪、磁带等。

课件:1、课题展示。

2、《望岳》书法作品。

3、泰山风光。

3、学生作品——仿诗。

《教学结构》这节课分两条线进行,一是学生的诵读赏析吟唱仿写;二是老师的引导、点拨。

整节课分为五大板块:一、导课。

二、赏析《望岳》。

三、吟唱《望岳》。

四、仿写及仿诗展示五、小结。

教师活动:一、复习以前所学古诗词。

二、朗读《望岳》三、自主、合作、探究、赏析《望岳》。

四、独唱、合唱、齐唱《望岳》。

五、讨论、探究古诗词特点。

六、仿写古诗词。

七、学生作品展示。

八、互评互改仿诗作品。

九、学生背诵《望岳》十、抄写课后作业。

学生活动:十一、复习以前所学古诗词。

十二、朗读《望岳》十三、自主、合作、探究、赏析《望岳》。

十四、独唱、合唱、齐唱《望岳》。

十五、讨论、探究古诗词特点。

十六、仿写古诗词。

十七、学生作品展示。

十八、互评互改仿诗作品。

十九、学生背诵《望岳》二十、抄写课后作业。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实录课前放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营造课堂氛围。

让学生置身于古诗词演唱的氛围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