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记》的教学思想及其评价

《学记》的教学思想及其评价

《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评价
《学记》是中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学问题的文章,对于后世的教育具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文中提出的一些教学方法至今仍被认可并采用,其历史意义可见一斑。

当然《学记》当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下面先谈谈其中的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吧。

1、强调应布置课外作业
《学记》中说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意思是说在学校要开设一定的课程,回家后要巩固复习,也就是要布置课外作业。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所学的东西如果不及时复习大部分将会被遗忘,因此适当的课外作业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课外作业也不只是对当所学内容的简单回忆,同时也是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因此,合理的课外作业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用所学的内容去解决实际问题。

最好还带一些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去完成它,这样所收到的效果会更好,因为根据桑代克的学习效果律,当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体验时,建立的刺激反应联结会更牢固。

2、豫时孙摩
《学记》中说到“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其中的“时”“孙”在今天看来是有科学依据的。

“时”就是强调要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时候把一些知识和技能传给他们,否则“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今天心理学上所研究的关键期就证实了这个观点。

所谓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的效果,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期就需要花几倍的努力才弥补,或将永远无法弥补”。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把握准这个关键期,尤其是小学老师,因为很多技能的关键期都落在小学阶段,一些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在小学阶段由于得到良好的训练而形成的。

“孙”就是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循序渐进,不可陵节而施,因为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心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上一个阶段的发展是下一个阶段发展的基础,“杂施而不孙,则坏而不修”。

《学记》还强调学习中朋友的重要性,有句名言已被大家广为接受“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他们的交流提供平台。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学生
的自主性
“道而弗牵”是针对当时“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提出来的。

它强调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起引导作用,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到学生头上,而是要“开而弗达”,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当时是极具进步意义的,但是受当时封建制度的影响,这种方法是很难为老师所采纳的,尤其在师道尊严的氛围下,老师永远是知识的权威代表,学生永远是师道的崇拜者。

再加上在封建时期,统治者办教育的真正意图并不是想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人们的发展,而是要统一人们的思想,他们所需要的就是那些熟读经书,照本宣科的人来帮他们巩固统治。

4、长善救失
文中说到人在做学问时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而老师应该长善救失,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他们以鼓励。

找出他们存在的缺点,并帮助他们去克服不足。

这也是一个优秀老师必备的素质。

《学记》中这些进步的教学方法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同时《学记》中的一些封建思想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消极影响。

受当时社会发展的制约,《学记》中的一些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某程度上来讲,有种近乎迎合统治者的意味,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

文中开头就写到“君子如欲化民成欲,其必由学乎”,把教育看作是统治者统一百姓思想,化民成俗的手段。

这样,就把教育跟政治等同起来了,并且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历年来的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始终摆脱不了政治的魔爪。

教育一旦跟政治等同起来必然会给教育带来很多的问题,其中最直接的同时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影响了教育目的。

《学记》中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足以化民成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的有才这人,也就是说培养那些能够帮助统治者统一百姓思想使其能自学遵守社会秩序的有德之人。

如此一来,每代所培养的教育精英实质上只不过是统治者的鹰爪,这给教育带来的空难是可想而知的。

那些凡是不顾学生需要而盲目给学生灌输知识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学记》中还有一种思想也对中国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那就是众所周知的尊师重道的思想。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2000年来的教育,在中国可谓根深蒂固,这种教育传统至今仍能在大多数学校可见,这样直接导致学生思想陈旧,创新精神的缺失。

当然,尊师重道也不见得一无是处,至少它使中国历代来都有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只不过,是很多老师都曲解了其中的含义,过分地夸大了自己的权威,从而给中国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最后,还要提一下《学记》中的最后一段中的几句话,“大德不官,大道不器”,意思是说“最有道德的人不限定于担任某一种官职,最有高深学问的人,不在于掌握一门技艺”,这所谓的“务本”似乎有点空洞,何为大德,何为大道,不是能说就可以了,更需要去做。

从小事做起,注重每个细节,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有真才实学。

也许你懂得很多有关做官的技巧,但是实际让你去做官,你并不一定能做好,就像你懂得很多有关骑自行车的方法,可如果你从来没有骑过也没用。

因此这种眼高手低的态度,只会让自己一无所成。

因此,我们要先着手去处理生活中的小事,慢慢积累,然后再从中领会其中的“道”。

由此看来,《学记》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然而,这似乎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吸取其的进步思想来促进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比如如何将《学记》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育工作中去。

如何避免重蹈覆辙,从中吸取教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教育的独立性等等,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