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账程序的核心是如何登记总分类账。
2.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3.法律事实=法律事件+法律行为=>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4. 全国人大:宪法和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其他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国务院所属部委:部门规章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性法规地方人民政府:政府规章5.仲裁适用于:合同纠纷和经济纠纷适用仲裁,不适用于《仲裁法》:土地承包和劳动争议仲裁不适用于:离婚、抚养、继承等和行政争议仲裁需要有书面协议才能进行仲裁的必要条件:有意思表示;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仲裁事项和仲裁委员会没有明确提出的,不进行仲裁补充,则仲裁协议视为无效仲裁具有独立性,一裁终局对仲裁协议有异议,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提出,以法院的裁决为准。
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仲裁委员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不按照行政区划层层设立仲裁基本原则:自愿原则;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独立仲裁原则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员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仲裁庭由3名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双方事先约定不开庭则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作出裁决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仲裁庭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效力。
仲裁判决书自作出之日生效;仲裁调解书自双方签收之日生效;行政复议书自送达之日生效6.民事诉讼:财产纠纷和人身纠纷。
适用于《民事诉讼法》:a.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和人身关系发生的民事案件,如合同纠纷、房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案件、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纠纷b.经济法、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的争议,如劳动合同纠纷案件c.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资格案件和宣告公民失踪、死亡等非讼案件d.按照督促程序解决的债务案件e.按照公式催告程序解决的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件合议庭由三人以上的单数组成。
民事诉讼实行公开审判制度。
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可以申请不公开。
民事诉讼无论是否公开审理,判决结果一律公开宣告。
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度。
不服一审判决,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否则一审生效。
(选民资格案件、宣告死亡失踪、督促程序、公示催告和小额诉讼程序实行一审终审;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为终审判决和裁定)对二审的终审判决,不得再提起上诉。
7.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原告就被告原则:a.公民提起民事诉讼,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由经常居人民法院管辖b.被告不在国内居住或者失踪;被告进监狱被强制教育的,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按照经常居住地特殊地域管辖原则:a.合同纠纷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管辖b.保险合同纠纷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保险标的物所在的的人民法院管辖c.票据纠纷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d.侵权行为诉讼,由侵权行为地人民法院管辖e.与公司有关,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f.交通事故,由事故发生地或者交通工具最先到达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g.运输合同纠纷,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海事损害事故,由碰撞发生地、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海难救助费用纠纷,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管辖▲共同海损,由船舶最先到达地、共同海损理算地或者航程终止地人民法院管辖专属管辖:a.不动产纠纷,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b.港口作业纠纷,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c.继承遗产纠纷,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协议管辖:双方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原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标的物所在地的地点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民事诉讼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8.诉讼时效期间(一)普通诉讼时效期间:2年(二)适用1年诉讼时效期间: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b.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c.延付或者拒付租金d.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三)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法院不予受理(四)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诉讼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暂停计算。
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五)诉讼时效的中断事由a.权利人提起诉讼b.当事人一方提出履行义务的要求c.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9.行政复议范围a.对政府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行政拘留等处罚决定不服的b.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不服的c.对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d.对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e.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f.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g.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h.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i.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j.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k.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10.行政复议的排除事项a.当事人不服行政处分或者人事处理决定b.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的调解,可以申请仲裁或者提起民事诉讼,不能提起行政复议11.当事人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项规定的审查申请:(1)国务院部门的规定;(2)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3)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12.行政复议申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是免费的.举证责任由被申请人承担;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13.行政复议机关1.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申请人既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2.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3.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4.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
14.行政复议决定a.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60日的除外。
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最多不得超过30日。
b.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
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1)“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2)“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3)“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4)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C.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方法(谈不上开庭审理),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d.行政复议决定的类型(2011年多选题)(1)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2)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3)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决定予以撤销、变更或者确认其违法:①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②适用依据错误的;③违反法定程序的;④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⑤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e.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15.行政诉讼【解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此处所称的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16.行政诉讼范围a.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1)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3)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4)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5)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6)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7)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8)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9)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10)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11)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12)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b.人民法院不受理当事人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2)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17.行政诉讼管辖a.级别管辖一般情况下,第一审行政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1)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2)海关处理的案件;(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4)其他法律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