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题1. 支架支设时,最初形成的主动力称为支柱的( )。
A. 初工作阻力B. 初撑力C. 支架载荷D. 支护阻力2. 在顶板压力作用下,活柱开始下缩的瞬间支柱上所反映出来的力称为( )。
A. 支架载荷B. 初撑力C. 始动阻力D. 最大工作阻力3. 在支架的性能曲线中,活柱下缩时,工作阻力的增长率由急剧增长转为缓慢增长的转折点处的工作阻力称( )。
A. 初工作阻力B. 支护阻力C. 始动阻力D. 摩擦阻力4. 支柱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能力称为( )。
A. 初工作阻力B. 初撑力C. 摩擦阻力D. 最大工作阻力5. 巷道轴向与构造应力方向( )时,构造应力对巷道的稳定性影响最小。
A. 平行B. 等于C. 斜交D. 垂直6. 巷道轴向与构造应力方向()时,构造应力对巷道的稳定性影响最大。
A. 斜交B. 小于C. 大于D. 垂直7. 巷道轴向与构造应力方向夹α角( )25°~30°时,构造应力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无明显变化。
A. 平行B. 小于C. 大于D. 斜交8. 巷道轴向与构造应力方向夹α角( )25°~30°时,构造应力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发生明显变化。
A. 小于B. 等于C. 大于D. 垂直9. ( )在具有一定的工作阻力的同时还具有可缩性,将支架内力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既能保持围岩的稳定,又能避免支架的严重损坏。
A. 拱形刚性支架B. U型钢梯形可缩性支架C. U型钢拱梯形可缩性支架D. U型钢拱形可缩性支架10. ( )是我国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支架,支架将多铰支架与U型钢拱形可缩性支架合成一体,兼具两者的优点。
A. 多铰摩擦U型钢拱形可缩性支架B. U型钢环形可缩性支架C. U型钢拱梯形可缩性支架D. 拱形刚性支架11. ()属于平顶形可缩性支架,支架的基本构件加工制造方便,便于巷道掘进和有利于保持顶板的完整。
此外,可简化巷道与工作面端头的支护技术,巷道断面利用率高。
A. 多铰摩擦U型钢拱形可缩性支架 B. U型钢梯形可缩性支架 C. U型钢拱梯形可缩性支架 D. 马蹄形可缩性支架12. ()既具有梯形支架接顶好的优点,又具有拱形支架承载能力高的特点。
A. 马蹄形可缩性支架B. U型钢环形可缩性支架C. U型钢拱梯形可缩性支架D. U型钢拱形可缩性支架13. 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 )。
A. 直接顶B. 伪顶C. 人工假顶D. 再生顶板14. 在煤层与直接顶之间有时存在厚度小于0.3~0.5 m、极易垮落的软弱岩层,称为( )。
A. 人工假顶B. 伪顶C. 老顶D. 底板15. 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 )。
A. 直接顶B. 伪顶C. 老顶D. 上覆岩层16. 位于煤层下方的岩层称为( )。
A. 直接顶B. 复合顶板C. 老顶D. 底板17.原岩应力分布的主要规律,实测铅直应力基本上( )上覆岩层重量。
A. 相差较大B. 等于C. 3倍于D. 大于18.原岩应力分布的主要规律,水平应力普遍( )铅直应力。
A. 相差不大B.小于C. 减小D. 大于19.原岩应力分布的主要规律,平均水平应力与铅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 )。
A. 相差较大B. 等于C. 减小D. 增大20. N为直接顶厚度与煤层采高的比值,( )时老顶的垮落与错动对工作面支架无多大影响。
A. N=3B. 0<N<2C. N>5D. N<221. N为直接顶厚度与煤层采高的比值,()时老顶失稳对工作面支架有较为严重影响。
A. N=0B. 2<N<5C. N>8D. N<222. 为直接顶厚度与煤层采高的比值,( )时老顶的悬露与垮落对工作面支架有严重的影响。
A. N=4B. 4<N<5C. N>5D. N<223. N为直接顶厚度与煤层采高的比值,()时顶板常在采空区内悬露上万平方米而不垮落。
A. N=0B. 2<N<5C. N>5D. N=224. 双向等压应力场中孔周边的切向应力为最大应力,其最大应力集中系数( )。
A. K=10B. K=7C. K=2D. k=4~525. 双向不等压应力场中孔周边的切向应力为最大应力,其最大应力集中系数()。
A. K=3B. K=4C. K=5D. k=1~326. 椭圆形孔应力集中与λ及轴长比有关,当a/b=2,λ=0~1时,应力集中系数( )。
A. K=3B. K=4C. K=1D. k=4~527. 在前后两个回采空间的影响条件下,中间巷道所在地点的应力集中系数( )。
A. K=10B. K=7C. K=2D. k=1~328. 与回采空间在同一层面的巷道称为( )。
A. 开拓巷道B. 本煤层巷道C. 顶板巷道D. 底板巷道29. 与回采空间不在同一层面,位于其下方的巷道称为( )。
A. 收作眼巷道B. 回采巷道C. 开切眼巷道D. 底板巷道30. 与回采空间不在同一层面,位于层面上方的巷道称为( )。
A. 收作眼巷道B. 回采巷道C. 顶板巷道D. 开切眼巷道31. 锚杆体贯穿弱面,限制围岩沿弱面滑动或张开,这种限制力称为( )。
A. 拉拔力B. 切向锚固力C. 预紧力D. 托锚力32. 当围岩表面和深部变形剧烈,工作锚固力丧失后。
锚杆对围岩仍具有的约束力,称为()。
A. 粘锚力B. 初锚力C. 残余锚固力D. 拉拔力33. 安装锚杆时通过拧紧螺母产生的锚杆托板对围岩的预紧力,以及锚杆托板阻止围岩向巷道内位移对围岩施加的径向支护力称为( )。
A. 预紧力B. 切向锚固力C. 残余锚固力D. 锚固力34. 由于围岩深部与浅部变形的差异,锚杆通过粘结剂对围岩施加( )来抑制围岩变形。
A. 粘锚力B. 切向锚固力C. 初锚力D. 托锚力35. 缓倾斜煤层老顶分级指标p≤895,老顶来压显现( )。
eA. 非常强烈B. 不明显C. 明显D. 强烈36. 缓倾斜煤层老顶分级指标895<p≤975,老顶来压显现( )。
eA. 中等强烈B. 非常不明显C. 明显D. 强烈37. 缓倾斜煤层老顶分级指标975<p≤1075,老顶来压显现( )。
eA. 微弱B. 不明显C. 明显D. 强烈38. 缓倾斜煤层老顶分级指标p>1075,老顶来压显现( )。
eA. 非常强烈B. 非常不明显C. 微弱D. 强烈填空题1. 岩体受外力作用而产生弹性变形时,在岩体内部所储存的能量,称为_______。
2.影响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
3.采用人力、重力、机械式风力等方式将砂石等干式充填材料运送到待充填采空区的方法,称为_______。
4.顶板大面积来压主要是由于坚硬顶板被_____的面积超过一定的极限值,引起大面积冒落而造成的剧烈动压现象。
5.放顶煤工作面仍有周期来压现象,但_____,初次来压强度也不大。
6.支柱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能力为最大工作阻力,又称__________。
7.回采工作面的顶板下沉量与采高、控顶距的大小成_____关系。
8.巷道的塑性区半径R和周边位移u随内摩擦角φ和粘聚力C的减小,即围岩强度降低,显著____。
9. _____是锚固在岩体内维护围岩稳定的杆状结构物。
10.放顶煤工作面支架前柱的工作阻力_____后柱工作阻力。
1. 老顶初次来压:2. 煤矿动压现象:3. 顶板下沉量:4. 老顶周期来压:1. 我国目前普遍应用的三类液压支架的名称?2. 我国对缓斜工作面直接顶分类的基本指标和参考指标?3. 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因素?4. “支撑力–顶板下沉量”(“P—∆L”)曲线的实质?1. 使用单向无纵筋左旋螺纹钢杆体和扭矩螺母的优越性?2. 简述我国常用的巷旁支护类型?3. 简述采区平巷在采动影响带的前影响区和后影响区内矿压显现的特点和机理有何不同?4. 某矿将采区上山布置在离煤层底板为5~6m的粘土页岩中(见示意图),巷道上方留30m 煤柱保护上山,巷道很难维护,要使上山易于维护可采取哪些措施.1. 回采工作面采高2m,控顶距为4m,下沉系数η=0.05,计算工作面顶板下沉量?2. 回采工作面煤层来高M=3m,直接顶板厚度∑h=8m,破碎膨胀系数K P=1.35,煤层开采后破碎直接顶岩石能否充满采空区?1.B2.C3.A4.D5.A6.D7.B8.C9.C 10.A 11.B 12.C 13.A14.B 15.C 16.D 17.B 18.D 19.C 20.C 21.B 22.D 23.A 24.C 25.A 26.D 27.B 28.B 29.D 30.C 31.D 32.A 33.B 34.C 35.B 36.C 37.D 38.A填空题1.岩体受外力作用而产生弹性变形时,在岩体内部所储存的能量,称为弹性应变能。
2. 影响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是围岩性质。
3. 采用人力、重力、机械式风力等方式将砂石等干式充填材料运送到待充填采空区的方法,称为干式充填。
4.顶板大面积来压主要是由于坚硬顶板被采空的面积超过一定的极限值,引起大面积冒落而造成的剧烈动压现象。
5. 放顶煤工作面仍有周期来压现象,但不明显,初次来压强度也不大。
6.支柱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能力为最大工作阻力,又称额定工作阻力。
7. 回采工作面的顶板下沉量与采高、控顶距的大小成正比关系。
8. 巷道的塑性区半径R和周边位移u随内摩擦角φ和粘聚力C的减小,即围岩强度降低,显著增大。
9. 锚杆是锚固在岩体内维护围岩稳定的杆状结构物。
10. 放顶煤工作面支架前柱的工作阻力大于后柱工作阻力。
1. 老顶初次来压:当老顶悬露达到极限跨距时,老顶断裂形成三铰拱式的平衡,同时发生已破断的岩块回转失稳(变形失稳),有时可能伴随滑落失稳(顶板的台阶下沉),从而导致作面顶板急剧下沉。
此时,工作面支架呈现受力普遍加大现象,即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
2. 煤矿动压现象:矿开采过程中,在高应力状态下积聚有大量弹性能的煤或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突然发生破坏、冒落或抛出,使能量突然释放,呈现声响、震动以及气浪等明显的动力效应。
这些现象统称为煤矿动压现象。
3. 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4. 老顶周期来压: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裂隙带岩层形成的结构将周期性经历“稳定—失稳—再稳定”的变化,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之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
1. 我国目前普遍应用的三类液压支架的名称.答:我国目前还没有对液压支架进行严格的分类。
但就目前普遍应用的名词概念来说,基本上有三种名称:即支撑式、掩护式与支撑掩护式。
2. 我国对缓斜工作面直接顶分类的基本指标和参考指标.答:直接顶分类指标是直接顶平均初次垮落步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