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阐述了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并对国内外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去年的审计风暴,揭露出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甚至国家行政机关,都存在经济违规现象。
几个股市神话般的破灭,引发了人们对审计工作的极大关注。
然而在外部审计、政府审计显得越来越至关重要的同时,加强企业内部审计,防微杜渐,在造成损失以前就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的建立是以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前提的,现代企业中,投资人与企业管理者形成了委托与受托的关系,内部审计本质上也就是对受托责任的审计,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经济稳定增长的过程中起着监督和约束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审计的内容上强调以经营审计为重点,传统内部审计的目标是查错防弊,发挥保护性、制约性作用,其工作重点放在财务审计上。
但是以财务审计为重点的内部审计并不能直接协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
在资源稀缺程度日益严重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经营环境下,逐渐推动审计作用的发展。
内部审计应适应形势的变化和管理的新要求,逐步将审计工作重点从以前的财务审计转向富有建设性的经营审计。
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部门可以及时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共同分析改进的必要性,并探讨改进的可行措施,同时向管理当局报告审计结果,以便及时解决和纠正存在的问题,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
二、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公司制改造。
但由于其建立的时间短,发展还不完善,因而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上的内部审计现状也不尽如人意。
首先,内部审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些企业干脆不设审计部门,有的单位即使设置审计机构,也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其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大部分企业的审计人员以前都是从事会计或其他经济类工作,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审计专业培训,造成职业技能和职业敏感度明显不足。
再就是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对受托责任意识不强,因而把审计机构等同于会计机构。
甚至有的管理层与审计机构相互勾结,弄虚作假。
以上种种问题,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
为使内部审计能真正起到监督、控制甚至是管理的作用,不妨借鉴一些国外的经验。
三、国外内部审计发展现状
国外,尤其象美国这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已经建立起相当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内部审计不仅仅起到监督、约束作用,而更多的是参与到公司的管理当中来。
现在,国外的内部审计外部化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所谓内部审计外部化,是指企业从外部聘请专业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工作,履行内部审计职能,其形式有两种:一是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与外部审计师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内部审计工作,可称为部分外部化;二是企业不设内部审计机构,由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合格机构提供职业内部审计服务,可称为完全外部化。
从国外实施的情况来看,内部审计外部化产生了以下效果:
(一)提高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是监督职能,内部审计监督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最高管理者的干预。
公司管理者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影响甚至干预内部审计部门的日常运作和审计结论,乃至出现内部审计机构与管理者共谋欺骗所有者的情况。
因此,将一些高度专业化的内部审计工作委托给专门的会计职业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赋予内部审计独立性,将极大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
(二)提高了内部审计的质量。
注册会计师作为熟练的审计专家,在专业能力上要强于内部审计人员,同时注册会计师多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熟练地发现和处理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必须受独立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审计质量。
(三)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会计师事务所汇集了大批各行业的专家,如工程师、计算机专家、税务规划专家等,企业可充分利用其优势更好地为企业开展内部审计服务。
对整个社会而言,内部审计外部化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企业而言,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管理资源和管理时间,管理层也能够更加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领域,集中精力追求更具战略意义的目标,避免将大量精力耗费在低收益的日常管理中。
四、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我国企业不可能也不应该照搬西方的内审模式,但一些经验应该借鉴。
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争取各级主管部门及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内部审计处于单位内部。
领导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就越有依靠和保证,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
所以内审人员要坚持不懈地向领导宣传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使单位领导充分认识内部审计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从而加大内部审计对单位管理的参与力度。
(二)狠抓内部审计质量,实现内部审计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
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是衡量内部审计工作的标准。
要抓好审计质量,首先必须设计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如审计工作责任制度、审计工作评价制度等;其次,要抓好审计
工作规范化。
要把《审计法》中的有关法规、方针、政策加以具体化,制定出内审工作基本准则,建立相互配套、操作性强的审计工作规范;再次,要抓好审计工作的现代化。
审计工作的现代化是指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开展审计工作。
当今计算机已广泛的应用,一方面需配备与会计电算化、现代经济管理的审计设备,另一方面,需培养审计人员利用先进设备来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三)成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国际内部审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即内部审计人员(机构)需独立于他们所需要审计的活动,以便不受约束,客观地开展工作”。
可见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最大特点,是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
根据我国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状况、经验教训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要求,尤其要强调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独立性关键在于与被审计部门独立,其独立性要能得到单位领导的承认和支持。
(四)加快对内部审计的立法工作。
为了给内部审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内部审计有法可依,必须加快对内部审计的立法的工作步伐,尽快出台内部审计法规,切实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保障。
(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素质。
健全内部审计机构,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一方面吸收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承担者,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内审人员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才能胜任审计工作,因此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建立一支思想硬、作风好、业务精的审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