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审核提纲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审核提纲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审核提纲
目前涉及的中小企业现场审核较多,《质量手册》拿到后,文审时间不够充裕的现象时有发生。
列出下述文审提纲有望在不遗漏要点的前提下提高效率。不知是否可行?

审核员
条款 文审要点 判定 审核发现
4.1 总要求 1、 是否按标准要求建立了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2、 外包过程是否识别和控制方法是否确定? □ □
□ □

4.2.1 总则 1、 标准要求的六个程序是否形成文件?符合要求? 2、 是否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的内容和层次进行了描述? □ □
□ □

4.2.2
质量手册

1、 手册编号、版本号、生效日期、是否受控? 2、 是否描述了覆盖产品生产、服务范围? 3、 是否说明了删减的细节和理由? 4、 是否对质量管理体系体系包含的过程、顺序和相互作用进行了描述? □ □
□ □
□ □
□ □

4.2.3 文件控制 1、 是否建立文件化的控制程序? 2、 文件的控制程序是否确保: ①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 ②适时对文件进行评审、更新并再次批准? ③对文件的更改和修定状态进行标识? ④对外来文件规定识别、控制分发的方法? ⑤对作废文件规定处理方法或标识方法? ⑥非纸质文件的控制方法? □ □ □ □ □ □ □ □
□ □
□ □
□ □
□ □

4.2.4
记录控制

1、 是否建立文件化的控制程序? 2、 是否规定了记录的标识、贮存、保管、检索、保存期限的处置的控制? 3、 是否规定了记录的填写要求和责任部门? □ □
□ □

□ □
5.1 管理承诺 对最高管理者的管理承诺是否提出了要求?标准提出的五点要求是否涵盖? □ □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对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是否 提出了要求? □ □

5.3 质量方针 1、 是否有明确的文件化的质量方针? 2、 质量方针是否与经营宗旨相适应并由最高管理者签署、发布? 3、 是否包括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的承诺? 4、 是否要求在组织内沟通和理解? 5、 是否要求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 □ □ □
□ □
□ □
□ □

5.4.1.
质量目标

1、 是否要求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 目标? 2、 质量目标是否包括满足产品要求的内容? 3、 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 □ □

□ □
□ □
条款 文审要点 判定 审核发现
5.4.2
质量管理体系
策划

1、 是否提出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对质量管理 体系进行策划? 2、 对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策划是否保持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 □

□ □

5.5.1
职责和权限

1、 是否明确了组织结构? 2、 组织内的职责和权限是否得到明确规定? □ □

□ □

5.5.2 管理者代表 1、 是否明确(任命)了谁是管理者代表? 2、 是否明确了职责并符合标准要求? □ □
□ □
5.5.3内部沟通 1、是否说明了沟通方式和渠道? □ □

5.6管理评审
1、 是否规定了评审的时间间隔和主持人? 2、 评审是否包括评价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 评审的输入内容是否齐全? 4、 评审的输出内容是否齐全? 5、 评审输出的后续实施是否明确? □ □
□ □

□ □
□ □
□ □

6.1资源提供
1、是否规定提供实施、保持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所需的资源? □ □

6.2人力资源
1、 是否提出从事影响质量的工作人员应胜任的要求? 2、 是否识别和确定人员的能力要求? 3、 是否提供培训等措施满足上述要求? 4、 是否规定应评价所提供培训措施的有效性? 5、 是否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有效性? 6、 是否要求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适当记录? □ □
□ □
□ □
□ □
□ □
□ □

6.3基础设施 1、是否规定确定、提供和维护所需的基础设施? □ □
6.4工作环境 1、是否规定应确定和管理所需的工作环境? □ □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1、 是否对体系所覆盖产品的实现过程进行了策划? 2、 是否对特定要求的产品规定了策划要求? 3、 策划内容是否包括了标准a.b.c.的内容? □ □
□ □
□ □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1、 2、 是否确定了产品的要求,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3、 4、 对产品要求是否规定了评审?评审的时机? 5、 是否规定了应该与顾客沟通的内容? □ □
□ □
□ □

7.3 设计和开发 1、 是否对设计开发规定了策划和控制的要求? 2、 是否规定了设计开发的输入和输出的内容? 3、 是否规定了评审、验证、确认的阶段和参与人员? 4、 是否规定了对设计更改进行识别并规定了评审、验证、和确认等要求? □ □ □ □ □ □
□ □
条款 文审要点 判定 审核发现
7.4采购
1、 是否对供方规定了评定、选择、和控制的方法? 2、 是否规定了对采购文件和资料的控制要求? 3、 是否对采购产品进行验证做出规定? □ □

□ □
□ □

7.5生产和服
务的提供

1、 是否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规定了受控条件? 2、 是否识别需确认的过程?确认是否证实了过程能力? 3、 对标识和可追溯性是否做出了规定? 4、 是否识别了顾客财产?是否规定了控制要求? 5、 对产品的防护是否做出规定?是否包括了搬运、储存、装箱、包装、和交付方面的要求? □ □
□ □

□ □
□ □

□ □

7.6监视和测量
装置的控制

1、 是否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作出规定? 2、 控制是否包括: ①能对照国际或国家的测量标准,并在规定的时间间隔或使用前校准和验证? ②进行调整和再调整? ③校准状态得到识别? ④防止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 ⑤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失效? 3、 是否规定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对测量的结果进行评价和记录? 4、 有无计算机软件?是否否确认其能力? □ □
□ □
□ □
□ □
□ □
□ □
□ □

□ □
8.1总则 1、 是否规定了策划和实施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造活动? 2、 上述活动是否包括统计技术的应用? □ □
□ □
8.2.1顾客满意 1、 是否规定了对顾客满意程度信息的监控? 2、 是否确定了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 □ □
□ □

8.2.2内部审核 1、 是否有文件化的控制程序? 2、 是否规定定期内审且对方案进行策划? 3、 是否规定了内审人员的资格和公正性? 4、 内审记录是否要求保存? 5、 是否规定对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 6、 纠正措施及其跟踪验证是否有规定? □ □ □ □ □ □
□ □
□ □
□ □

8.2.3过程的监
视和测量

1.是否明确何方法对过程进行测量与监控? 2.是否规定未达到策划要求时,应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 □ □

□ □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1.是否明确产品或服务的验收准则并形成文件? 2.是否规定授权有权放行的人员和放行手续? 3.是否规定保持产品或服务符合接收标准的客观证据? □ □ □ □
□ □
8.4数据分析 1.是否规定了收集和分析哪些适当的数据? 2.上述数据及分析结果提供的信息是否符合要求? □ □
□ □

8.5.1持续改进 1.是否规定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持续改进? □ □
8.5.2纠正措施 1.是否有纠正措施文件化程序? 2.纠正措施程序是否包括:评审不合格、确定原因、评价不再发生的措施需求、确定措施、记录结果和评审纠正措施? □ □
□ □

8.5.3预防措施 1.是否有预防措施文件化程序? 2.预防措施程序是否包括: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原因、评价防止发生的措施需求、确定措施、记录结果、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 □
□ □

条款 文审要点 判定 审核发现
8.3不合格品控

1. 是否有不合格品控制的文件化程序? 2.是否规定对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控制? 3.是否规定对不合格品纠正后的再验证? 4.交付或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是否采取适当措施? 5.不合格品让步处理时是否规定要经授权人员批准? □ □
□ □
□ □
□ □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