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教育·教学 •
393
某区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响应工作的分析
叶 青1 黄文光2
(1 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无锡 214023;2 无锡市滨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无锡 214042)
【摘要】目的 了解滨湖区传染病预警信息响应状况,发现并改进影响响应质量的因素。
方法 利用Excel2003对2010~2011年异常信息卡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指标为响应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
结果 2010~2011年响应率和完整率均是100%;其中2010年共收到预警信息7种100起,平均响应时间为0.38h ;及时响应率、当日响应率分别为65.00%、98.00%;2011年共收到预警信息5种112起,平均响应时间为0.75h ;及时响应率、当日响应率分别为77.68%、98.21%,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未发生暴发疫情。
结论 滨湖区传染病预警响应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及时相应率需进一步提高,及时响应和现场处置是今后强化的重点。
【关键词】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3)04-0393-02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来源
材料来源于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滨湖区2010-2011年异常信息卡及现场调查表个案资料。
1.2 方法
从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中,将2010-2011年异常信息卡导出,利用Excel2003进行数据统计。
采用中位数描述响应时间,使用SPSS13.0进行分析。
1.2.1 响应及时性
收到预警信息后,异常信息卡在2h 内填报为及时响应,在24h 内填报为当日响应,超过24h 为不及时响应。
1.2.2 响应完整性
报告人、联系电话为必填项,作为响应完整性的评价指标。
2 结 果2.1 预警响应情况
2010~2011年响应率和完整率均是100%;其中2010年共收到预警信息7种100起(表1),平均响应时间为0.38h ;及时响应率、当日响应率分别为65.00%、98.00%,不及时响应率为2.00%;2011年共收到预警信息5种112起,平均响应时间为0.75h ,及时响应率、当日响应率分别为77.68%、98.21%,不及时响应率为1.79%(图1)。
2.2 预警病种分析
2010年预警系统共发出手足口病42起(42.00%)、流行性腮腺炎18起(18.00%)、麻疹13起(13.00%)、痢疾11起(11.00%)、流行性感冒8起(8.00%)、其他感染性腹泻7起(7.00%)、丙肝1起
(1.00%)等7种传染病的预警信号,均为排除事件。
2011年预警系统
共发出手足口病52起(44.64%)、流行性腮腺炎12起(10.71%)、麻疹18起(16.07%)、痢疾6起(5.38%)、其他感染性腹泻26起(23.21%)等5种传染病的预警信号,均为排除事件(表2)。
3 讨论及建议
2008年4月21日全国启动传染病自动预警(时间模型)系统,疾控机构通过分析、核实预警信息,增强了早期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的能力,计算机提供自动预警是一个比较好的构想和实践[1]。
本研究
显示,滨湖区预警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发出的预警信号100%得到响表1 滨湖区2010、2011年预警情况一览表
年度预警信号(起)
响应率(%)
响应时间(h)(中位数)
初步判断结果
2h 24h 排除(起)疑似数(起)201010065.0098.000.381000201111277.6898.210.751120合计
212
71.34
98.10
0.56
2120
表2 2010、2011年滨湖区不同病种预警情况病种
2010年2011年
预警信息(起)构成比(%)预警信息(起)构成比(%)
手足口病4242.005044.64流行性腮腺炎1818.001210.71
麻疹1313.001816.07痢疾1111.006 5.38流行性感冒88.00--其他感染性腹泻77.002623.21
丙肝1 1.00--合计100100112
100
图1 滨湖区2010、2011年预警信息响应率比较
394• 管理·教育·教学 •
应,未发生暴发疫情。
2010~2011年预警信号24h平均响应及时率为98.10%,略高于周边一些地区一般水平[2]。
分析提示,导致滨湖区24h 响应率未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为个别预警信息手机发送失败,完全依赖手机而不能及时处理,或者偶见系统原因或服务器网络故障,信息卡不能处置或不能保存,导致响应超时。
通过预警病种分析,滨湖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其他感染性腹泻是重点关注的传染病,因这些疾病容易在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特别是学校和幼托机构引起暴发流行,并引起社会问题,需加强监测。
预警信息监测能早期发现异常疫情和传染病暴发,及早采取一级预防及快速反应,控制疫情在源头,加速传染病预防控制[3]。
科学评价预警系统的应用效果、提高预警信息响应速度和质量是不断改进预警系统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可通过如下途径提高监测预警工作质量:①提高医疗机构、学校报告或重点单位监测报告敏感性,疾控人员对数据进行常规分析[4],并完善响应制度,提高报告人员责任心和积极性。
②加强医疗机构报卡质量和预警系统的系统完善,使预警系统准确的发出预警信息完整、准确、及时[5]。
③加强培训,提高医疗机构的报卡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审核及时性,为预警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基础资料。
四是预警监测处置是疾控部门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容易引起职业疲劳,希望有关部门给予重视。
总之,传染病早期预警是目前较新的研究领域,我国的疾病预警系统已初步实现暴发疫情的早期预警提示,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以便提高监测预警处置水平和防控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钟初雷.医院传染病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疾病监测,2007,
22(6):361-362.
[2] 徐旭卿,鲁琴宝,王臻,等.浙江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暴发预警
效果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5):442-445.
[3] 马家奇,王丽萍,戚晓鹏,等.基于网络直报的传染病监测自动预
警信息系统概念模型[J].疾病监测,2006,21(12):679-681. [4] 冯子健,李克莉,金连梅,等.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人及报
告人职业特诊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1):1-4. [5] 梁万年.加强我国传染病预警的研究与应用[J].中华流行病学杂
志,2011,32(5):429-430.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