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
1、病原 2、流行病学 3、症状和诊断 4、防控
病原特性
链球菌为G+球 链球菌为 球 菌,呈链状排 列
无鞭毛,不形成芽胞, 无鞭毛,不形成芽胞,幼 龄菌形成荚膜, 龄菌形成荚膜,有菌毛样 物质
分类
1、按《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Bergey’s Manual 》(Bergey’s 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al)将链球菌属分为4部分, Bacterial)将链球菌属分为4部分, 即化脓链球菌、口腔链球菌、 即化脓链球菌、口腔链球菌、厌氧链球菌和其他链 球菌,共包含38个种。 38个种 球菌,共包含38个种。
共济失调
突发神经症状:抽搐, 突发神经症状:抽搐,四肢划动
下颌淋巴结化脓性炎
人感染猪链球菌后症状: 二、人感染猪链球菌后症状: 本病潜伏期短,一般为2 3 根据感染程度可分: 本病潜伏期短,一般为2—3天,根据感染程度可分:
1.普通型:急起高热,畏寒、头痛、腹痛、 1.普通型:急起高热,畏寒、头痛、腹痛、乏力等 普通型 不适状态。 不适状态。 2.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SS): 2.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 除上述表现外,出现菌血、败血、皮肤瘀斑、出血, 除上述表现外,出现菌血、败血、皮肤瘀斑、出血, 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继而肝、肾功能不全, 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继而肝、肾功能不全,软 组织坏死。 组织坏死。 3.脑膜炎 脑膜炎: 3.脑膜炎: 除普通型表现外,有恶心、剧吐、颈项强制,烦躁、 除普通型表现外,有恶心、剧吐、颈项强制,烦躁、 昏迷、脑膜刺激症状。 昏迷、脑膜刺激症状。
症状及诊断
一、发病后的猪主要表现以下症状: 败血型 各器官充血、出血;浆膜有浆液性炎症变化, 心包液增多,脾包膜上有纤维素沉着等。 脑膜脑炎型 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液混浊、增多, 脑实质有化脓性炎症变化。 关节炎型 淋巴结脓肿型 关节肿胀、充血,滑液浑浊等。 颌下淋巴结、咽部和颈部淋巴结脓肿。
全身皮肤淤血,耳、 全身皮肤淤血, 腹下皮肤可见紫色斑 块
谢谢!
取可疑菌落
鉴定试验和药敏试验
结果报告
人感染后的诊断
综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 综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 测结果,排除其它明确病因的可进行诊断。 测结果,排除其它明确病因的可进行诊断。诊 断要点包括: 断要点包括:
流行病学史:当地一般有猪等家畜疫情存在, 1、流行病学史:当地一般有猪等家畜疫情存在,病 例发病前7天内有与病( 猪等家畜的接触史, 例发病前7天内有与病(死)猪等家畜的接触史,如宰 洗切、销售等。 杀、洗切、销售等。 2、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结合急起畏寒、发热,外 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结合急起畏寒、发热, 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二、人
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但猪作为主要传染源,象其他人 畜共患传染病一样,在缺乏有效干预下,疫情会不断扩散蔓延, 病猪流向哪里,那里的人群就可能暴露于猪链球菌,在屠宰、 加工、贩运、饲养等过程中,遇有皮肤破损或食入,即可发病。 因病猪带菌量大,细菌毒力强,感染人后发病凶险。
高危人群
1.屠宰工 屠宰工 2.尸/肉加工者 尸 肉加工者 3.生猪贩运者 生猪贩运者 4.饲养人员 饲养人员 5.其他接触病死畜人群 其他接触病死畜人群
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皮肤出现淤血,瘀斑 皮肤出现淤血,Fra bibliotek病猪诊断:
本病的败血型症状、病变复杂,无特征性,易与其他许多 败血型传染病相混淆,而脑膜脑炎型在临床上也难与CNS性疾 病区别。确诊有必要作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
直接涂片 革兰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
微生物学诊断: 1、可分别采取内脏、血液、脑 脊髓液、关节液、进行镜检。 2、分离培养。 3、用PCR进行菌型鉴定。
2型猪链球菌的菌落特征
2型猪链球菌培养物在绵羊鲜血平板上划线,在37.5℃ 下培养18小 时,可见针尖大小的圆形隆起湿润菌落,中央灰色,透光性低,α溶 血。
流行病学
一、动物 、
易感动物:在自然条件下, 不同年龄、 易感动物:在自然条件下,猪对该病易感 ,不同年龄、 性别、品种猪均能感染该病。一般哺乳仔猪、 性别、品种猪均能感染该病。一般哺乳仔猪、断奶 仔猪发病率高。 仔猪发病率高。
3、临床诊断:流行病学史结合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或 脑膜炎。 4、确诊病例:全血或尸检标本等无菌部位的标本纯培 养后,经鉴定为猪链球菌。
防制措施
该病的预防主要是: 预防在猪群中爆发和预防由猪传给人。 1、预防性免疫接种,对流行区或受威胁区猪群进 行疫苗接种,并建立免疫档案。 2、实时监测,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彻底消 灭传染源。 3、对疫点和疫源地进行消毒和管理。 4、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指导公众尤 其是兽医及屠宰等职业者加强防范意识和行动。 5、建立健全生猪检验检疫制度,严防病死猪流入 市场。
2、按溶血现象分类 菌落特征
甲型(α)溶血性链球 灰色、针尖状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 菌 血环( α溶血) 乙型(β)溶血性链球 灰白色、细小菌落、周围有宽大透明 菌 溶血环( β溶血 ) 丙型(γ)链球菌 灰白色小菌落、无溶血环
链球菌在血平板上菌落特征
丙链
甲链
乙链
3、按兰氏分类,链球菌族细菌可分为从A至V共20 个群(其中缺I、J群)。每个群结合生化和培养特 性又分为若干型或亚型。 感染猪的链球菌主要是多种不同群的链球菌(D, L,R,S,T,U和V群等)。猪链球菌有35个血清 型。毒力最强的是1型,经伤口感染人的链球菌主 要是猪链球菌2型。
猪链球菌病
概述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群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猪的 一类传染病的总称,属一种人兽共患病。世界动物卫生组 一类传染病的总称,属一种人兽共患病。 类疫病, 织(OIE)将猪链球菌病列为 类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 )将猪链球菌病列为B类疫病 类动物疫病。 类动物疫病。
链球菌血清型较多,抗原结构复杂 链球菌血清型较多,抗原结构复杂,而且常发生混合 感染,死亡率高,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感染,死亡率高,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损失。猪链球菌的 有些血清型可以引起人发病, 有些血清型可以引起人发病,目前国内外报道最多的是由 群的猪链球菌2型感染人的事件。 R群的猪链球菌2型感染人的事件。
流行特点: 流行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有夏、秋季多发,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有夏、秋季多发,潮湿闷热 该病流行过程中, 的天气多发的特点 。该病流行过程中,急性败血型常表现 为来势凶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为来势凶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老疫区一 般多呈地方流行性或零散发生,慢性居多。 般多呈地方流行性或零散发生,慢性居多。
传染源:此病一般为外源性感染, 传染源:此病一般为外源性感染,传染源主要是病猪及病 愈后带菌猪。病猪的鼻液、唾液、 血液、肌肉、 愈后带菌猪。病猪的鼻液、唾液、尿、血液、肌肉、 内脏、肿胀的关节内均可检出病原体。 内脏、肿胀的关节内均可检出病原体。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伤口是重要入侵门户,如断脐、断尾、阉割、注射等消 毒不严易发生感染,呼吸道是该病的主要传染路径。未经无 害化处理的病猪和死猪肉、内脏及废弃物,运输工具及场地、 用具的污染,容易造成该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