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精彩成语故事文字版
【螳螂捕蝉】
吴王要出兵攻打楚国。
他已经下了决心,对臣子们说:“谁要是
劝阻我,我就把谁杀了!”吴王身旁有一个侍候他的少年,想劝吴王
不要出兵,可是不敢直说。
他就每天清早起来,拿着弹弓和泥丸,在
花园里走来走去,想让吴王看见,好趁此劝劝吴王。
直到第三天早上,吴王起来偶尔向窗外一望,看见那少年在花园
里走来走去,就唤他说:“孩子,你大清早在花园里干什么呢?你看,你的衣服都叫露水给打湿了。
”那少年把手里的弹弓扬了一扬,说:“大王,别作声。
您看树上有一只知了,正在高快乐兴地喝露水呢!
他不知道有一只螳螂正躲在他的身背后哪。
”吴王听了觉得好笑,说:“螳螂捉知了,这有什么稀奇呢!你真是个孩子!”那少年照旧很有
兴趣地说:“您看,那螳螂悄悄地绕过树枝,刚要扑上去,没想到有
一只黄雀正躲在他的身背后哪。
”吴王在窗子里可什么也没看见,就问:“那黄雀又怎样呢?”那少年把泥丸搭在弹弓上,说:“黄雀伸
长了颈项,刚要去啄螳螂,没想到我已经瞄准了他的小脑袋了。
这三
个家伙都只看到面前的利益,而不顾背后的祸患。
”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想了好一会儿才说:“你说得对。
”于是,他就打消了攻打楚国
的念头。
“螳螂捕蝉”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通常和“黄雀在后”连在一
起用。
比喻只看到面前的利益,而不顾背后的祸患。
【弄巧成拙】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
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
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
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
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
恰好
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认真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
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
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
们画好。
”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
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足下的祥云综绕,真
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常专门卖弄小聪明,喜爱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童仁
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重子神态很传神,仅仅他手中的
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觉少什么呀。
”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
却没有。
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鲜艳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觉重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
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
是弄巧成拙嘛。
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落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
”说着,把画撕个粉碎。
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比喻本想耍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得不可
收拾。
【望洋兴叹】
成语“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的《外篇秋水》。
故事说:秋天的大
水按着时令到了,许多支流的水都灌进了黄河。
河面十分宽广,水雾
蒸腾,不论是河的两岸,还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简直分不清岸
上的是牛还是马。
这时呀,河伯欣欣然自我沉醉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河伯顺着水势向东前行,到了北海,朝东一看,只见一片汪洋,无边无际。
到这时,河伯才开始改变他那洋洋自得的神态,仰起头来对着北海神无限感叹地说:“俗话说:‘有的人懂得了一点道理,便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
’这正是批评我这种人的啊。
我以前听人说过,孔子的见闻学识不算多,伯夷的德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以前我不信这话,现在我见到了你的宽敞无边,才知道这话是真的啊。
我假如不到你这里来,那就糟了。
我将永久被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所耻笑了。
”
这个成语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
后来人们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