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考编题库带答案

教师考编题库带答案

教师考编题库集合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

A.获得直接经验 B.进行科学实验

C.进行社会实践 D.学习间接经验

【答案】D

解析: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答案】B

解析: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教师成熟的标志是自觉地关注( )

A.教师

B.生存

C.学生

D.教材

【答案】C

解析: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其中教师进入关注学生阶段是教师成熟的最主要标志。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知行统一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D.疏导原则

【答案】A

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知与行的统一。

5.近代由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是( )。

A.壬子癸丑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学制”

【答案】B

解析: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等人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于l904年1月颁布执行,时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

6.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措施

【答案】A

解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包含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

7.下列关于场依存型认知风格描述正确的是( )。

A.场依存的人注重学习环境的社会性

B.场依存型者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

C.场依存型的人比场独立型的人更需要反馈信息

D.场依存型的人比场独立型的人更易受负强化的影响

【答案】ABCD

解析:威特金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称为场依存型,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称为场独立型。场依存型的人注重学习环境的社会性,并且对于具有社会内容的材料更感兴趣;场依存型者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场依存的人比场独立的人更需要反馈信息;场依存型的人比场独立型的人更易受负强化的影响。

8.下列有关当代教育家及其理论说法正确的有( )

A.布鲁姆强调学科结构,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教学法。

B.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提出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C.布鲁纳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D.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答案】BD

解析:布鲁纳提出的结构主义和发现教学法,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9.一般来说,学习动机并不是通过直接进入认知构建过程,而是通过某些中介对学习产生作用的,影响认知构建过程的中介有()。

A.学习情绪状态的环形

B.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

C.学习注意力的集中

D.学习意志的提高

【答案】ABCD

10.“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 )。

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

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

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D.思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

【答案】C

解析: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11.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组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的帮助下获得知识

【答案】B

解析: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获得间接经验

12.学校课程通常以( )的形式出现。

A.选修课程

B.必修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答案】A

解析: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决定的,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学生有选修的权利,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13.下列不属于综合课程的形式的是(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学科课程

D.核心课程

【答案】C

解析:“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都是综合课程的形式,隶属综合课程,只不过综合的程度以及设计的思路略有差异。

14.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范围的是( )。

A.骑马

B.投枪

C.音乐

D.吟诗

【答案】C

解析:“骑士七技”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音乐不属于“骑士七技”。

15.学生的“向师性”所决定的教师职业特点是(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答案】C

解析:学生的“向师性”是出于学生对教师的模仿,所以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显示出的是教师职业特点的“示范性”。

16.智力类型差异是指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方面。

A.知觉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答案】ABCD

解析:智力类型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品质方面。

17.认知过程包括的心理成分有( )。

A.感知觉

B.思维

C.情感

D.气质

【答案】AB

解析:认知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即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它由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要素组成。C属于情感过程,D属于个性心理。

18.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有()。

A.稳定性

B.灵活性

C.独创性

D.流畅性

【答案】BCD

19.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一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答案】A

解析: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教学法。

20.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答案】D

解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巩固性教学原则。

21.教学是一种交往过程,是( )

A.认知过程

B.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C.教师与学生双主体

D.学生主导教师主体

【答案】C

解析: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22.一个人只要有( ),才能鉴定为“健康”。

A.生理正常

B.心理正常

C.生理、心理都正常

D.生理、心理都正常,并且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答案】D

解析:l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3.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是( )。

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B.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所描述的是心理起源说的理论观点,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孟禄。

24.根据研究的目的观察某些特定的行为属于( )。

A.实况取样法

B.事件取样法

C.日记描述法

D.轶事记录法

【答案】B

解析:事件取样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而进行的研究方法。

25.可以引起随意注意的原因有( )。

A.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

B.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C.对兴趣的依从性

D.对任务的依从性

【答案】ABCD

解析:有意注意又称为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的条件有:有明确的目的任务、依靠间接的兴趣支持、有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对注意对象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有较强的意志力,能克制自己排除干扰等等。因此全选。

2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工作方针指( )。

A.优先发展 B.全面发展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

【答案】ACD

解析:《纲要》的具体工作方针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7. 我国新课程改革不倡导的教学观念是()。

A.教学过程的课程创生与考法

B.教学过程的封闭与专制

C.教学过程的人文关怀

D.教学过程的师生交往与互动

【答案】B

28.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

C.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

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答案】D

解析: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29.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答案】B

解析:“统觉”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心理学理论,“统觉”(apperception)一词最初是由莱布尼兹提出的。

30.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A.提高品德认识

B.陶冶品德情感

C.激发品德动机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答案】A

解析: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作用,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它的基础是对品德认识的提高。

31.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