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研究#外国学生汉语中介语研究综述*彭玉兰,张玲(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7)摘要:中介语理论还只是一种假设,中介语理论研究有助于语言学习理论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开阔语言研究、语言对比研究、文化对比研究以及偏误分析的视野。
对汉语中介语研究做全面的总结,可以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表现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对汉语习得条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可以对教、学双方的有关因素进行比较。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语;汉语中介语;偏误中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332(2006)02-0049-05中介语(i nter l anguage)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学习者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国内学者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对来华留学生汉语中介语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范围涉及语法、语音、词汇、汉字和语篇语用,研究的风格上,既有专题性的,又有综合性的。
一、综合性研究方面这方面研究的论文不是很多,涉及范围也不是很广,主要有汉语中介语研究的作用、方法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有一部专著出现,吴丽君等著的5日本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研究6一书不但对语法偏误、词汇偏误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研究,而且用了一般的篇幅对篇章偏误和文化偏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
[1]吕必松指出了中介语研究和分析有助于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表现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可以全面带动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明确了汉语中介语研究的目标:发现汉语中介语系统并进行系统描写,揭示汉语中介语的发展规律,提出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学习和汉语教学中需要优化的因素及优化的办法。
此外,还提出了汉语中介语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比较、分析、描写等)和研究策略(个案研究和规模研究相结合、阶段性研究和全过程研究相结合)等。
[2]王建勤通过对量词误用用例的两种研究方法的比较,提出关于中介语研究方法的思考。
主要探讨中介语研究中的理论与方法的关系,强调研究方法的理论定位的重要性,讨论了与中介语研究的理论方法相关的具体方法,如中介语语料的收集以及分析的方法等问题。
最后指出,中介语作为一种特定的研究领域,不能简单地套用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中介语研究必须采用与其相适应的理论和方法。
[3]徐子亮提出为了让中介语的理论研究向着纵深发展,成为教师能操纵、控制的一把钥匙,去导引、开启外国学生学习和应用汉语的/锁0,缩短他们的中介语过程,从另一个角度,,即认知心理理论来对中介语重新加以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两个信号系统及两种语言系统之间的转换不熟练,导致中介语的产生;(二)神经活动的泛化,导致语法规则类推而产生中介语语篇、现象;(三)心理词汇的查找、筛选不当,导致不精确或歪曲使用词语而产生中介语现象;(四)命题之间关联不协调,导致失粘误连而产生中介语现象;(五)思维法则和思维定式的影响,导致造出莫名其妙、含混不清的中介语句子;(六)语言网络中积贮的汉语词语和句式贫乏,汉语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有差距,,导致外国学生用简单的话语迂回、间接地进行传递;(七)不熟悉、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和语体风格,导致措辞不当、表达不得体等语用失误的中介语情况。
此外,文化因素也能造成情景错用的情况。
[4]吴丽君等本着三个基本原则(即学生发生偏误率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最感兴趣并有能力研究的)对日本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产生的语法偏误、词汇偏误、篇章偏误、文化偏误等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研究,比以往的研究有教大的创新和突破,包括:将认知理论运用到了偏误分析研究中;首次对本科四年制日本留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偏误分析;除了语法、词汇层面的分析研究外,首次对篇章和文化语用层面的偏误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分析;尝试在研究中将偏误分析和汉语本体研究结合起来。
这项研究可以为偏误分析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经验,对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本体研究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凌德祥指出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对认识语言的习得中介现象以及偏误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语言交际、偏误形成方式等角度分析中介语和偏误的不同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偏误或中介语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2006年赣南师范学院学报l.2第二期Journa l ofGannan Teachers College Apr.2006*收稿日期:2005-10-24作者简介:彭玉兰(1983)),女,江西吉安人,2004年毕业于赣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为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4级硕士研究生;张玲(1982)),女,江苏靖江人,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4级硕士研究生。
法,提高语言教学效果。
此外还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发展性中介语、记忆性中介语和诱导性中介语的研究,这将极大地推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面发展。
[5]二、专题性研究方面(一)语法方面关于汉语中介语语法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关注的比较多,研究的比较细致,成果也比较丰富。
有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有针对不同国籍不同母语学习者的汉语中介语研究,有对外国人习得一些小类句式情况进行专门研究的。
鲁健骥以偏误分析理论为依据,把直接或间接搜集到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初学汉语的学生的偏误(共得192项)做形式上的归纳,按偏误的性质把它们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大类。
经过分析得出:从学生的学习策略方面看,语法偏误主要有两大来源,这就是母语干扰和已经掌握的不完全的汉语知识对学习新的语法现象的干扰;从教学(教材编写与课堂教学)方面看,讲解与训练的失误是造成语法偏误的主要原因。
并探究了初学汉语的外国人的语法偏误在各种语法形式上的表现,以及学习策略)母语干扰、过度泛化等)与教学失误对语法偏误产生的影响。
[6]李大忠以操同一母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的不同阶段上会出现不同的语法偏误和在同一学习阶段上,操不同母语的学生会出现相同的语法偏误这两个基本事实为基本前提,搜集来自十几个国家的中等以上汉语水平的留学生的语法偏误实例,然后按语法项目对所有实例进行分类,筛选出各国学生具有共同性的、数量最大、使用频率最高、学生困难最大的偏误项目,并对其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分析。
[7]钱旭菁在对趋向补语所分的小类的基础上,对自然语料中趋向补语的各小类出现次数由高到低、错误次数由低到高排序;对选择问卷中各类的准确率由高到低排序;对翻译问卷中的使用准确率由高到低排序;再根据这三个顺序,观察日本留学生先习得哪一类,后习得哪一类,有时也涉及某类内部的习得顺序,总结出日本留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顺序,从而确定趋向补语各小类在整个汉语系统的习得顺序中的位置,把各小类趋向补语合理地分配到各个不同的学习阶段。
[8]施家炜通过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0语料的研究、测试及问卷调查、个案跟踪三种语料收集手段和研究方法,横向规模研究与纵向个案研究相结合,探讨外国留学生习得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顺序,将国外SL A理论提出的相关假说引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进行检验,探讨习得顺序的成因与制约因素,并指出习得顺序研究对教学与研究的启示。
[9]曹秀玲通过对以朝鲜语为母语的学生汉语宾补共现句习得的考察,归纳学生习得汉语宾补共现句的错误类型,总结学生习得这类句式的大致序列,并阐述影响学生习得的内在机制,从而论证了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迁移作用,说明学生正是在不断克服母语的表达习惯、逐渐接受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的过程中习得第二语言的。
[10]肖奚强分析了韩国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典型的语法偏误,如:状语、补语颠倒;将不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把本该以介词引导做状语的成分误作不及物动词的宾语;把该作状语的介词短语的误作补语;形容词做定语、状语时结构助词的误用;状语、补语重复多余;程度副词的误用; /把0字句、/连0字句等一些特殊句式的错用。
并阐述了这些偏误产生的原因。
[11]崔立斌对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语法错误(与系词/是0有关的错误、动词谓语的错误、语序的错误、修饰语、虚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从汉日语言对比的角度探讨了日本学生错误的根源,指出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只是原因之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等都可能成为日本学生出错的原因。
所以除了汉日语言对比研究之外,还应进行汉日文化对比等方面的研究。
[12]方绪军以配价语法理论为背,以汉语中介语中带有偏误的动词句为研究对象,分析带有偏误的动词句中动词或补足语的偏误现象,探求偏误产生的原因,针对学习者使用动词句产生配价偏误的多方面原因,提出了减少配价偏误产生的若教学对策:在教材中体现配价观念;通过汉外对比,找出汉语和外语的动词配价差异;注意汉语中相关动词的配价异同;针对难点,安排适当练习。
[13]孙德金指出汉语/得0字补语句是外国留学生的一个学习难点,也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一个重点。
作者利用北京语言大学研制的5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6中的语料,对/得0字补语句的习得情况进行断面考察。
根据相关数据,得出以下认识:(1)/得0字补语句错误发生率并不高,一定意义上说,此类句子的习得难度不很高;(2)学生习得/得0字补语句有一定的规律性;(3)学生在习得此类句子时,对/得0前词语有明显的类型意识;(4)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规则泛化问题;(5)母语背景为英语的学生习得此类句子时存在少量体标记干扰现象。
并根据这些认识提出了教学对策。
杨德峰以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所使用的带趋向补语的句子为样本,比较初级阶段和中高级阶段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情况,分析影响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因素,构拟出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
[14]后来又以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母语为朝鲜语的学生使用的带趋向补语的句子为样本,考察了这些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情况,分析了影响他们习得趋向补语的因素,构拟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
[15]杨德峰以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日语母语学习者使用的带趋向补语的句子为样本,考察了不同水平的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情况,分析了影响他们习得趋向补语的因素,构拟出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并且指出了宾语类推泛化是日语母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的主要问题,这种类推泛化既有语内迁移的影响,也有语际迁移的影响。
[16]王振来分析了韩国和日本留学生使用被动表述时出现的偏误情况,指出了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受其母语负迁移(negati ve transfer)的影响;留学生在使用被动表述时出现了过度泛化(overgenera lizatio n)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