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ppt课件
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ppt课件
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 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 和阿米巴性疾病、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病、手足口病。
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 水痘、AFP、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肝吸虫病、恙虫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症、埃博拉 出血热。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 分型五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菌阴、未痰检、仅培阳四类。
(12)需要报告的病原携带者:霍乱、脊髓
灰质炎、艾滋病等国家规定的其它传染病,乙肝 携带者不用报告,只有病人要报告。
在什么时候填订正报告卡呢?
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 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 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 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 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 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
一个病人如果患有2种或2种以上传 染病该如何上报?
一个病人如果有N种传染病,就应填 写N张传染病报告卡,而不能只填一 张报告卡,勾上N种传染病病名。
二、传染病分类
国家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9种 甲类2种:鼠疫、霍乱 乙类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
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 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 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 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防保科审核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并进行登记、分析、统计
2、报告要求
报告时限: 甲类、乙类按甲类管理传染病要求在2小时
内上报。 乙类及丙类传染病要求在24小时内上报。
3、报告方式
要求首诊医生以电话或是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形 式报告,住院部的医生可以填写电子版的传染病 报告卡。
最后经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审核合格后,再录入 传染病网报系统。
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100元处罚, 并通报全院。情节严重者,根据《中和人民共和国传 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处理,并通报全院,科主任负 连带责任。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缺陷,每张扣当事人 100元,对全年累计漏报、迟报≥3例者,科主任负连 带责任,罚50元。
首诊负责制
执行首诊负责制: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 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 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病 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 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责任报告 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 卡。
4、报告要求
传染病报告卡片由疾控中心统一发放。格式 如下:
卡片填写要求:
(1)带*号的为必填项目,身份证号码要求必 填。 (2)初次报告或订正报告前划勾。 (3)依次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最 好是写出患者的出生年月,如实填写)。
(4)填写电话或其它联系方式。 (5)14岁以下患者必需填写家长姓名及电 话号码。
(1) 传染病报告流程
门、急诊首诊医生
病区主管医生
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
按规定填写(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并填写《传 染病登记本》
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及时电话
报医务部()及防保科(),夜间及节假 日报总值班,并送交传染病报告卡
其他乙类及丙类传染病及时填写传染病报 告卡送交防保科
医务部报院领导并组织专家会诊 ,确诊后通知防保科
当发现乙脑、流脑、麻疹、风疹患儿该如何 上报?
当发现上述四种传染病时,首诊医生应首先电话 通知预防保健科,再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由首诊医生采集脑脊液或血液标本后,由邕宁区 区疾控中心收集,再由预防保健科进行网络报告。
原则上要求这四种疾病在2小时内上报。
四、传染病报告管理
奖惩制度:凡发现不登记、不报告、迟报漏报1例未
如果发现肺结核病人该如何上报?:凡发现 肺结核病人首先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备注 栏里填写患者肺结核的部位,如:双肺上中下 结核。并填写转诊单,带病人到我院结核门诊 进行后续治疗。
发现HIV初筛阳性待复查病人该如何上报?: 当发现某患者初筛阳性待复查时,需留下病人 联系电话,详细地址,并电话告知预防保健科, 不需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监测其他性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衣原 体
以上虽未列入法定传染病,但仍然是需要报告的。
其中乙类传染病中的流行性非典型肺炎、炭疽、脊髓 灰质炎作为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
三、传染病报告
传染病报告的重要性:
传染病报告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管理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医务人员的法定职责和义 务,可以较早地发现传染病,切断传染源 及传播途径,防止疫情的扩散及暴发,从 而有效地控制传染病,达到维护社会稳定 的目的。
(6)幼托儿童或学生需填写患者的幼儿园或学校名称、 年级、班级。
(7)民工必须填写工作单位 (8)现住址为患者现在发病时所居住的地方,而不是 患者的户籍所在地。
(9)填写现住址时应精确,如为街道,应精确 到门牌号,如为农村,应精确到某村某坡。
(10)需分急性、慢性上报的为:乙肝、丙肝、 血吸虫。
(11)需分类上报的为:
传染病相关知识岗前培训
主要内容:
法律依据 传染病分类 传染病报告流程 传染病报告管理
一、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
管理办法》2003年,2006年修订 《传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 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 会议于 2004 年 8 月 28 日 修订通过,修订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 2004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