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提高重点关键设备的受控力度,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对设备的分类分级管理进行了具体的要求,油田所有设备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设备的分类
油田设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是根据该设备的重要性和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分类原则如下:
(1)、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对人员、生产系统、机组或其他重要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直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

(2)、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均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机组的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本身价值昂贵且故障检修周期或备件采购(或制造)周期较长的设备。

(3)、C类设备是指不属于A类、B类的设备。

分类的方法:可采用直接指定法和公式判定法两种方法。

直接指定法:依据设备对油田生产影响的重要程度和设备价值直接进行指定。

A类设备的确定应主要依据该方法,可参考附件 (《设备分类分级标准及范围》)。

公式判定法: 对单位所属的设备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规定的
项目进行打分评类。

规定的项目包括:生产影响程度、价值大小、设备利用率、设备保有量、维修难度、检修频次、配件供应及关联风险(工艺、安全、环保)。

B类、C类设备的划分应主要依据该办法。

具体评定方法如下:
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定,通过评价,计算设备分值,总分值在75分以上的设备评为A类设备,40~75分为B类设备,40分以下为C类设备。

评定时依据下表项目和内容进行评定。

评定项目所占
分值
评定内容
评分

备注
合计100
生产影响程度25 对生产有直接影响且影响到停产,作用处于关键地位的评为16-25分;对生产没有直接影响且不影响到停产,作用处于一般地位的设备评为11-15分;辅助生产设备评为2-10分。

设备原值15 设备原值在100万元以上评为11-15分;设备原值在50万~100万评为6-10分;50万元以下评为2-5分。

设备利用率10 设备利用率在85%以上评为6-10分;设备利用率在50%~85%评为2-5分;设备利用率在50%以下评为1分。

设备保有量 5 设备发生事故、故障后没有备用设备替代评为5分;有备用设备替代评为2分。

设备维修难度10 公司内没有专业维修队伍,外委维修评为10分,厂内自己能够维修的评为5分。

设备维修频率10 设备维修频繁且维修费用高的评为6-10分,设备维修一般的评为3-5分,设备维修很少且费用低的评为2分。

备品备件供应10 备件供应渠道不畅且制造周期长,处于″卖方市场″的评为6-10分;基本能满足生产的评为3-5分;其它评为2分。

关联风险15 对工艺、安全、环保影响较大的评为11-15分,一般影响的评为6-10分,很少影响的评为2-5分。

A类设备为重点关键设备,是各级设备部门管理的重点,为公司重点特护对象,要求设备技术档案必须齐全完整,设备投用前必须制定设备的润滑图册,操作及维护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落实设备的“四定”(定人、定岗、定机、定责)工作,严格执行设备润滑监测制度和设备点检制度,开展设备动态监测技术,实现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防知性维护和修理,确保设备完好高效运行。

定期开展设备的评价工作,对设备的技术状况、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性分析。

设备发生故障和事故,必须第一时间报告上级设备主管部门,随时进行处理。

B类设备为主要生产设备,应建立必要的设备技术档案,定期开展润滑油品检测,视单位情况开展设备状态监测工作,设备修理和维护采取预防性维护和定期修理的方式进行,保证设备完好运行。

C类为一般设备,视单位情况建立设备技术档案,不定期开展设备润滑检测工作,按需换油。

定期维护和季节性维护相结合,设备修理主要采取事后维修的方式,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油田各部门对A、B、C设备实行四级管理制度。

公司管理层:以决策及宏观调控为主,全面掌握各单位A类设备的运行动态、故障处理、检修总体进度,并编制A类设备运行月报。

二级单位管理层:全面掌握A、B类设备的运行动态,及时上报A类设备故障信息,组织对A、B类设备故障采取相应措施;组织专业人员对设备运行、检测、故障、检修等情况全面掌握分析。

三级单位管理层:全面掌握设备的运行动态,及时上报B类以上设备故障信息,按照厂处部要求组织对B、C类设备故障采取相应措施;对区域内设备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及时汇报(汇总)需上传下达的信息。

岗位操作层:全面掌握所管设备的运行动态,及时上报C类以上设备故障信息,按照作业区要求组织对C类设备故障采取相应措施。

对各类设备的管理项目和内容,应按下表要求进行分级管理。

类别
管理项目
A B C
设备动态分析设备管理处组织进行检
查和考核,定期进行设备
完整性分析
二级单位组织进行
检查和考核,定期
进行设备完整性分
析和报告
视情进行完整性分

前期购置由设备管理处组织可行
性技术经济论证
由二级单位组织可
行性技术经济论证
由使用单位提出计
划,不需论证
技术档案严格完善完善按需
运行检修动态建立运行检修动态报表,
全面掌握信息,二级单位
上报周报
建立运行检修动态
报表,掌握信息,
三级单位上报周报
建立运行检修动态
报表,掌握信息,
生产岗位按要求上

四定要求定人、定岗、定机、定责
全部要求
定人、定机、定责定机、定责
培训持证专业培训后持证上岗专门培训后上岗岗位培训后上岗状态检测必须开展视情开展不开展
维修模式预防性维护计划和预防性维护
相结合
事后维修
检修、检测、备品
计划
优先计划正常计划视情计划设备标识牌(责任
牌)
标识明显视情而挂可不挂牌
故障处理权限设备管理处指导进行故
障处理
二级单位设备管理
部门指导进行故障
处理
三级单位设备管理
部门指导进行故障
处理
润滑管理严格油品对路,加密油品
检测
严格油品对路,定
期监测
按需润滑
报废审批设备管理处组织相关部
门、单位鉴定
二级单位组织鉴定使用单位提出申请
各单位要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认真落实。

本办法由设备管理处负责解释。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设备分类分级标准及范围
二0一一年五月十七日

一处清幽,觅一分孤

















谈痛







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