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届语文金版教程高三月考试卷二答案
2019届语文金版教程高三月考试卷二答案
17.D ④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 。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此处不合语境。 ⑤可圈可点: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 点,也引申为事物值得称赞。使用正确 。 ⑥焚琴煮鹤: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 。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使用正确。
18.B A.句式杂糅,“来自……前来”杂糅, 去掉“前来参加比赛”; C.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服务”后加上 “的工作”; D.语序不当,“让学生”放在“不仅” 之前。
19.C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 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 意见或作品, 常用作谦辞,只能对己,句中却把它用 在“陈教授”身上,犯和世界建立某种关系 ②而非与整体世界的关系 ③所谓人的信仰生活(人拥有信仰生活) ①处结合语境和下文的“周围世界”“整体 世界”“关系”,可知应填“和世界建立关 系”之类的内容;②处根据下文的“唯有 ……是指向整体世界的”可知,应填“而非 与整体世界的关系”;③处根据下文的“未 必是”“便是一个有信仰生活的人”,可知 应填“人拥有信仰生活”一类的内容。
5. ①日历让作者感受到明天的希望。(1分) ②日历让作者思考如何珍惜时间、珍爱 生命。(2分) ③日历让作者感知到生命的意义。(2分) 文章最后一段明确交代了此题的答案, 并照应文章的开篇,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即“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感知自 己的生命”。
6.①作者认为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是黯淡无
7.B 原文为“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在标准和 法律的实行上存在较大的矛盾”,B项 “法律内容与各州政府差异较大”错误 ,存在差异的不仅有标准还有法律的实 行。 8.B B项的内容应为《清洁空气法》,而非 多项治理空气的法案。
9.观点一:需要体制保障。①可以出台有 关治霾的法律法规,为其提供法律保障。有 效加强对空气污染的有效监管,得到全民的 重视。②引入市场机制,实时有效地监管排 污企业的污染排放,对其排放额度进行明确 规定。 观点二:用高科技治霾。①利用“发动机医 生”和雾霾净化塔等高科技产品,有效降低 有害气体排放,大力净化空气。②推广涉及 空气污染的控制技术,有效监管机动车尾气 排放,将高科技产品进行全民推广。
13、(1)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 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 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因 ”“张”“别”各1分,句意2分) (2)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 他的方法来测试他,他都能够立即完成,在 座的人都赞叹佩服。(“意”“宿”“就”各 1分,句意2分) 关键词有:(1)因,于是;张,张设;别,另 外。(2)意,怀疑;宿,预先;就,完成。
文言文: 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 饰。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宋因 之。 帟yì :小帐幕,亦指幄中座上的帐子。 帟幕 yì mù:帐幕。 王禹偁chēng
10.C “毕”,是结束的意思,承接前文的“谒文 宣王”,其后断句,排除A、D; “左右”指身边的侍臣,作主语,排除B项。
11.B 《礼记》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12.C 王禹偁chēng奏言,李觉不应该居史职 ,而非大力举荐他。
诗歌鉴赏: 诗意 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 ,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清秋季 节,一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举起,茂 密的圆叶笼罩着缕缕青烟。秀丽的花容 ,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是谁来举 荐她们呢?眼看着秋霜渐浓,秋风劲起 ,难免红颜凋谢。但愿能在王母的瑶池 里生长,时时鲜艳,永不褪色。
14.CE C.古体诗在对仗上没有严格要求; E.“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不典型 ,更谈不上“充满”。
15. 全诗写荷之美,表达的是自己品性的高 洁; “结根未得所”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 “愿托华池边”表达自己希望得到举荐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即可。
15.作者托物言志,①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
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 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 ②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 ,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 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 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 年华流逝,心生感慨。 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 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 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 。
16、(1)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2)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 游于赤壁之下 注意提示“视觉和听觉”“时间、人物 、方式和地点”,另外注意“峦”“戌 ”等字的书写。
17.D
①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 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 后形容刻苦攻读。此处望文生义。 ②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 一代一代传下去。此处对象语境不合。 ③流光溢彩:流光,流动、闪烁的光彩;溢 彩,色彩像要溢出来。多用于形容车灯、霓 虹等,有时候也用来形容时装表演和珠宝。 使用正确。
高三月考试卷二
1.B A.礼制中蕴含着华夏先民的生命经验和智慧, 这种经验和智慧以“仁”为核心。 C.偷换概念,原文“德与礼相互为用,不可分 割”,而非“仁”与“礼”;原文第二段为“ 政治上最大的‘理’就是要施行德治主义的‘ 仁’政”,而非“仁”政离不开“礼”。 D.“‘礼’是内在的理念,‘仁’是外显的规 则”,这句话错。应该是“‘仁’是内在的理 念,‘礼’是外显的规则”。
21.②青少年练习书法和强身健体之间没 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③有了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后,不一定 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①练习书法能够快速提高作文的写作水 平,推导有误。 ②养成做事严谨、规范的好习惯,对强 身健体的作用,属强加因果。 ③有了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后,成为社 会栋梁之才,过于牵强。
2.B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结构思路和论证方法的能 力。 B.这两段运用了引用论证,并没有举例论证 。 3.B B.曲解文意。“原生儒家并不讲君权、父权 ”错,原文讲君、臣、父、子“各安其位, 各行其责”,这是原生儒家的君权、父权。
4.D 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鉴赏能力。 D.每个亲历者都会记忆犹新,但不是每个人 都如冯骥才一样能够记得那么仔细:公历、 农历、星期、干支纪年全记得清楚。
光的,但是记忆却能使我们从黯淡无光的生 活中摆脱出来,因为记忆排斥平庸,使人变 得独特。②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记忆是留在日 历上的,但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还要 用行为去创造记忆,认真地书写每一天的日 历,使自己的人生(日历)丰富、充实。(每点 3分,意思对即可) 注意把握作者在全文中的观点态度,不可只 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要抓住记忆可以排斥 平庸,使人生丰富、充实,然后结合句子和 文章主旨阐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