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12、古代文化常以耒耜来称犁……从单纯依靠人力耕作转变为利用畜力拉犁,是农业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性进步。
古代中国农业由牛耕代替耒耜大约开始于
A. 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
C.秦汉时期D.魏晋时期
13、《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精耕细作B.自给自足
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14、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15、秦朝以后,大部分专制王朝都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是因为( )
A.小农经济是专制统治的基础B.小农与皇帝根本利益相一致
C.历代帝王大多信奉平等思想D.地主与皇帝的矛盾十分尖锐
16、在江南某地出土焦炭、甘薯、唐三彩等遗物,据此推断最早应在
A.西汉 B.唐朝 C.南宋D.明朝
17、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这里的“它”指的是( )
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个体手工业
18、某同学在写一论文,其中涉及“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政策”这一论点,下面能作为他写作的论据的是( )
A.商业场所的时空限制由严格到弱化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出现著名的商帮D.离城镇较远的地方民间集市开始形成19、据记载,绍兴六年(1136年)泉州知州连南夫建议,市舶司领班凡是能招引来外国货船、收取海关税达5万贯、10万贯的,据其数额相应提高级别待遇。
阿拉伯客商罗辛贩来乳香价值30万缗,领班蔡景芳招徕外国货船,收税98万缗,都补了低级武官。
材料说明( )
A.政府发展海外贸易是为了满足达官贵人对奢侈品的需求
B.市舶司的领班为了提高自己待遇而招徕外国货船
C.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达,人们崇尚洋货,追求奢华
D.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增加政府的国家财政收入
20、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éng,乡民)市
菜一束出郭门。
问之,则近郊农家。
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
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
”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 )
A.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B.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
C.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D.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1
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
占人口比例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
22、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
A .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 .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 .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23、“寸板不许下海”是明朝建立伊始就制定的遏制中国人对外交往的海禁政策。
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明朝法律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办法:“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
”此政策( )
A .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B .绝对禁止任何人进行对外贸易活动
C .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 .是相对宽松的商业政策的体现
38、(26分) 阅读材料,完成关于中国古代城市化的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大约在距今4000~5000年间,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即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这些城市都是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各地形成了大批城市,这些城市的出现都是中国统治者为了建立政治中心、军事据点而建立起来的。
——周执前《 古代城市发展道路的规律及其社会学意义》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城市起源的特点。
(4分)
材料二 汴京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它的面积34平方公里,比唐长安城要小,但是人口总数却达到140万左右,密度之高非常惊人。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促进汴京城商业繁荣的政策性因素。
(6分)
(3)明朝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明朝中后期,城市的发展又增加了什么新因素?这些新因素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材料四 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主义就与国家的演进联系在一起。
其城市的建设服 务于国家的管理,大城市的规划要遵循“奉行天道”的原则。
唐宋时期,中国的城市主义正在汲取新的营养,有了新的内容。
唐代通过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业性的大都市日益繁荣,如扬州、益州;宋朝鼓励贸易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发展,如广州、漳州、泉州……然而到了1600年左右,从漳州的码头和货栈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
——摘编自《全球城市发展史》
(4)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功能的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前后中国城市活力“开始消散”的主要原因。
(8分)
39、(26分)注意历史概念的学习,请回答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了从商周时期的“千藕其耘”到“个农业生产模式 “千藕其耘” “个体农耕”
耕作方式
土地所有制
转变的原因
(2)下图AB 两线条,哪个代表官营手工业发展(2分)?请说出你判断的依据(2分)。
分析C 处A 线条低于B 线条的主要原因(2分)。
商周 春秋战国 唐宋 明朝中后期
A 线条
B 线条
C 处
(3)明清之际(17、18世纪)的历史,史学家称之为“近代前夜”。
请指出符合“近代前夜”的经济现象(2分)。
判断是否出现这一经济现象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4)有人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请依据下列材料,论证这一观点。
(4分)
材料张氏家族在“家业大饶”后,将大量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用于购田置地,并要求后人弃商从文,转向科举入仕之途。
明嘉靖十四年张瀚中进士、后曾官拜两广总督、吏部尚书。
此时张家已演变成大官宦之家。
平湖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答案
12——23:BBDAD BADDD AC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关于中国古代城市化的相关问题
(1)中国统治者为了建立政治中心、军事据点而建立起来的,都是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
(4分)
(2)坊市制度被打破(2分)取消了对商业的时间、地点的限制(2分)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2分)
(3)答:明朝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生产性和商业性突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太大削弱。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一些城市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具有早期民主思想的思想家。
(6分)
(4)发展变化:由政治性到既有政治性又有商业性。
(2分)
原因:君主专制加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8分)
39、(26
农业生产模式“千藕其耘”“个体农耕”
耕作方式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土地所有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转变的原因铁犁牛耕的推动生产力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2)A线条。
(2分)
理由:私营手工业在明朝中后期超过官营手工业。
或者回答:私营手工业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2分)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
(2分)
(3)经济现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分)
依据:出现了雇佣关系。
(2分)
(4)财富主要用于买田置地,不能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要求子女科举入仕,弃商从文。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