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教育思想家观点总结201901

中外教育思想家观点总结201901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思想观点总结
教育学部分
1、杰克逊:《班级生活》隐性课程
2、孟禄:心理起源说;
3、利托尔诺和沛西能:生物起源说
4、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
5、苏格拉底:产婆术(启发性原则);
6、柏拉图:《理想国》;
7、亚里士多德:教育遵循自然;《论灵魂》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8、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9、昆体良: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10、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归纳法
1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教育适应自然;学制系统;班级授课制;直观性原则;
12、卢梭:自然性;《爱弥儿》
13、康德:大学讲授教育学第一人
14、裴斯泰洛奇: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15、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一般发展)
16、巴格莱:要素主义
17、凯洛夫:教师中心论
18、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课程改革运动;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9、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
20、赫尔巴特(传统):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育性教学;形式阶段论(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教师中心
21、杜威(现代):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五步探究学习法(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困难、验证假设);课程即学习经验;活动课程理论(与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相对立)
2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谐教育思想
23、格赛尔: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双生子爬楼梯证明成熟势力说
24、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复演说
25、埃拉斯莫斯:最早提出班级一词
26、德鲁克:班级目标管理
27、华生:环境决定论(外铄论);
28、皮亚杰:认知发生论;建构主义理论;德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科尔伯格深化之);现代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阶段论(图式、同化、顺应):感知运动阶段(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自我中心性、不可逆)、具体运算阶段(守恒)、形式运算阶段(抽象);
29、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论;道德发展阶段论,汉斯偷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30、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
31、泰勒:课程评价之父;提出课程编制;目标评价模式;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32、马卡连柯:平行教育原则;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
33、麦克菲尔:体谅模式(德育模式之一)
34、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
35、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凯洛夫
36、学生中心论:卢梭、杜威
37、道尔顿制:伯克赫斯特创建,老师不讲受,学生自学,向老师汇报;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

38、贝尔兰卡斯特制:导生制,优等生给其他学生授课;难保证教学质量
39、特朗普制:将大班教学、小班研究、个别教学结合起来
40、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个案、类案、规律、方法论、运用
心理学部分
1、冯特:首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之父;科学心理学创始人;《生理心理学原理》;构造主义心理学;
2、詹姆士:机能主义心理学
3、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抛开意识,探索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4、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整体;
5、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无意识的研究);三我(本我、自我、超我)
6、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自我实现)
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8、斯皮尔曼:二因素论-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
9、瑟斯顿:智力的群因素论
10、吉尔福特:智力三围结构论,150种
11、卡特尔:智力形态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人格特质理论(特质因素分析论)
12、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13、斯滕博格:三元智力论
14、比纳和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最早的)
15、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16、塔佩斯:“大五”人格理论(求新性、尽责性、外向性、随和性、神经质)人格的海洋
17、盖伦:气质类型学说(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粘液质)
18、荣格:内—外向人格
教育心理学部分
1、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联结-试误学习理论S-R;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2、劳伦兹:关键期
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培养信任感),自主感对羞
耻感与怀疑(学前,培养自主性),勤奋感与自卑感(小学,培养勤奋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中学生,培养自我同一性)
4、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习得,消退,泛化,分化)
5、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
6、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注意,保持,复现,动机);强化(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自我效能感理论
7、苛勒:格式塔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
8、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核心概念是期望
9、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0、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11、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2、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3、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和避免失败)
14、韦纳:成败归因理论(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
15、贾德:“水下击靶”实验,概括化理论
16、布卢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17、福勒和布朗: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18、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