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液一. 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2、血量3、渗透压4、血沉5、生理性止血6、血液凝固7、血清8、凝血因子9、血型10、交义配血试验二、填空题1、血液由_______ 与__________ 两部分组成。
2、正常成人得血量约占体重得__________ ,即每公斤体重有_________ m l血液。
3、全血、血浆与红细胞得比重分别由 ________ . 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 得数量决定。
4、血浆中最重要得缓冲对就是______________ o5、正常成年女性红细胞得数量为______________ ,血红蛋白浓度为 ____________ o6、临床最常见得贫血类型就是____________ ,其根据红细胞得形态特点,又称为_____________ o7、正常成年人白细胞数董为_____________ ,其中嗜碱性粒细胞所占得比例为___________ % o8、目前已知得凝血因子共有____ 种,其中唯一不存在血浆中得凝血因子就是______________ ,不就是蛋白质得凝血因子就是_____________ ,大多数凝血因子以_____________ 形式存在于血浆中。
9、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分别由凝血因子 __________ 、_______ 启动。
10、血液中眾重要得抗凝血物质就是______________ O11、目前发现得红细胞血型系统有32个,其中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得就是与。
12、Rh血型系统中抗原性最强得抗原就是_____________ 。
根据红细胞膜上有无该抗原,分为与 ___。
三、选择题1、血清就是指A、血液去掉纤维蛋白B.血液加抗凝剂后离心沉淀后得上淸物C、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及其她某些凝血因子D、全血去掉血细胞E、血浆去掉蛋白质2、血清与血浆得主要区别在于血清缺乏A、纤维蛋白B、纤维蛋白原C、凝血因子D、血小板E. Ca2+3、纽织液与血浆成分得主要区别就是组织液内A、不含血细胞B、蛋白含童低C. Na+含量离D、K+含量爲E、CI-含量爲4、下列哪项不就是血浆蛋白得生理功能A、运输02与C02B、缓冲功能C、参与生理止血D、参与机体得免疫功能E>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5、低温库存较久得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升爲(C)A、CHB、Ca2+ C> K+ D、Na+ E、有机负离子6、血量就是人体内血液得总量,相当于每千克体重A70ml〜80ml B、80ml〜90ml C^50ml〜60ml D、40ml〜50ml E > 60mI〜70ml7、血细胞比容就是指血细胞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血管容积之比C、与血细胞容积之比D、在血液中所占得容积百分比E、在血液中所占得重董百分比8、全血得比重主要决定于A、血浆蛋白含量B.渗透压得鬲低C.红细胞数董D、白细胞数量E、NaCI得浓度9、全血得粘滞性主要取决于A、血浆蛋白含量红细胞数董C、白细胞数量D、红细胞得叠连E、NaCI得浓度10、等渗溶液就是指渗透压A、大于血浆B、小于血浆C、相近或等于血浆渗透压D、10%^萄糖溶液E、0、35% NaCI溶液11>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得物质主要就是A、Na+与CI+B、葡萄糖C、清蛋白D、球蛋白E、血红蛋白12、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得物质主要就是A、NaCIB、葡萄糖C、清蛋白D、球蛋白E、血红蛋白13、影响红细胞内、外水分正常分布得因素主要就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B、血浆晶体渗透压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组织液静水压E、毛细血管血压14、在实验条件下,将正常人红细胞置于0、4%NaCI溶液中将会出现A、红细胞叠连现象B、红细胞皱缩C、红细胞凝集D、红细胞沉降速度加快E、溶血现象15、血浆胶体渗透压得生理作用就是A、调节血管内外水得交换B、调节细胞内外水得交换C、维持细胞正常体积D、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E.决定血浆总渗透压16、红细胞得变形能力得大小取决于红细胞得A、体枳B.表面积C、数量D、比重E、表面积与体积得比值17、红细胞沉降率可反映红细胞得:A、可塑变形性B、悬浮稳定性C、渗透脆性D、运输氧得特性E、数量18、红细胞沉降率得大小取决于红细胞得A、体积B.表面积C.数量D.比重E、叠连19、某患者血沉增快,若将该患者得红细胞置于正常人血浆中,其红细胞沉降得速度将A、增快B>下降C、正常D、无变化E、无法判斷20、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得原因A、缺乏Fe2+B、缺乏叶酸C、内因子缺乏D、骨髓破坏E、严重肾疾病21、巨幼细胞性贫血就是由于人体内缺乏A、铁B、铁与蛋白质C、维生素B12与叶酸D、促红细胞生成素E、维生素B622、再生障碍性贫血就是由于A、缺乏Fe2+B、缺乏叶酸C、内因子缺乏D、骨髓破坏E、严重肾疾病23、调节红细胞生成得主要体液因素就是A、雄激素B、雌激素C、甲状腺激素D、促红细胞生成素E>生长激素24、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由人体得哪个器官产生A、肝脏B、肺脏C、肾脏D、心脏E、肌肉25、血管外破坏红细胞得主要场所就是A、肝与脾B、肝与肾C、脾与淋巴结D、肾与骨髓E、胸腺与骨髓26、在过敏反应时,其数量明显增加得血细胞就是(D )A、淋巴细胞B、嗜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单核细胞27、具有变形性运动与吞噬能力,并参与激活淋巴特异免疫功能得就是A、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巨嗜细胞E、淋巴细胞28、急性化脓苗有感染时,显著增多得就是A、红细胞B、血小板C、嗜酸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中性粒细胞29、血小板减少得患者,皮肤粘膜常自发性出现出血点与紫癡,主要就是由于A、不易形成止血栓B、血管不易收缩C、不能维持血管内皮得完整性D、血凝块回缩障碍E、血液凝固障碍30、不属于生理性止血过程得就是A、血小板黏着于受损血管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C、血小板释放5-HT使小血管收缩D、参与血液凝固过程E、使凝血块液化脱落,恢复正常31、以下不就是血小板得生理功能A、释放血管活性物质B、维持血管内皮得完整性C、参与止血D、促进凝血E、呑噬、病原微生物,识别与杀伤肿瘤细胞32、血液凝固得发生就是由于A、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得激活C、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D、血小板聚集与红细胞叠连E、因子VIII得激活33、唯一不存在于血液中得凝血因子A、因子IB、因子IIIC、因子VII D>因子XII E、因子II34、凝血因子II、VIL IX、X在肝脏合成依赖于:A、维生素AB、维生素CC、维生素DD、维生素KE、维生素E35、内源性凝血得启动凝血因子就是A、因子IB、因子IIIC、因子VII D.因子XII E、因子II36、外源性凝血得启动凝血因子就是A、因子IB、因子III C.因子VII D、因子XII E.因子II37、血液凝固得内源性激活途径与外源性激活途径得主要差别在于AA、因子X得激活过程B、凝血酶激活过程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D、有无血小板参与E、有无Ca2+参与38、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途径得共同途径始于A、FVB、FVIIIC、FIXD、FXE、FXI39、血液凝固得主要步骤就是A、凝血酶原形成T凝血晦形成T纤维蛋白形成B、凝血晦原形成T凝血酶形成T纤维蛋白原形成C、凝血晦原激活物形成T 凝血酶形成T纤维蛋白形成D、凝血晦原激活物形成T凝血酶形成T纤维蛋白原形成E、凝血晦原形成T纤维蛋白原形成T纤维蛋白形成40、凝血酶得主要作用就是A、加速因子VII复合物得形成B、加速凝血酶原酶复合扬得形成C、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D、激活因子刈E、促进血小板聚集41、抗凝血晦III得抗凝血作用主要就是A、抑制血小板得粘着与聚集B、抑制凝血酶原激活扬形成C、阻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D、使凝血酶失去活性E、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42、肝素抗凝得主要机制就是A 抑制凝血酶原得激活B 抑制因子X得激活C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晦D增强抗凝血酶川活性E抑制血小板聚集43、A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得凝集原就是A、A凝集原B、B凝集原C、D抗原D、A凝集原与B凝集原E、无A凝集原与B凝集原44、AB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得凝集原就是A、A凝集原B、B凝集原C、D抗原D、A凝集原与B凝集原E、无A凝集原与B凝集原45、已知供血者血型为A,交义配血实验中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受血者血型为A、A型B. B型C、AB型D、0型E、以上都不就是46、某人得血细胞与B型得血浆凝集,而其血浆与B型得血细胞不凝集,此人得血型为A、A 型B、B 型C、0 型D、AB 型E、D 型47、Rh血型系统中抗原性最强得抗原就是A、C抗原B. c抗原S D抗原D、d抗原E、E抗原48、Rh阳性就是指红细胞膜上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