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发电行业风险分析报告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摘要2005年底以前,我国生物质能发电规模较小,发展速度较慢,生物质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约200万千瓦,主要是农业加工项目产生的现有集中废弃物的资源利用项目,其中以蔗渣发电为主,总装机量约为170万千瓦,其余是碾米厂稻壳气化发电等。
随着《可再生能源法》和相关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我国生物质发电投资热情迅速高涨,启动建设了各类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
我国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产业呈现出全面加速的发展态势。
2006-2009年,生物质发电的投资总额由168亿元增加到452亿元,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已经投产的总装机规模由2006年的140万千瓦增加到2009年的430万千瓦,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
从数据来看,生物质发电的增长速度逐年下滑,但仍然处于非常高的水平。
我国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主要以秸秆直燃和垃圾焚烧发电为主。
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秸秆直燃发电总装机容量为265万千瓦,占所有生物质能发电的62%;垃圾焚烧发电总装机容量为125万千瓦,占所有生物质能发电的29%;其他气化发电、沼气发电、混燃发电等所占比例很小,总共占有不到10%的比例。
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的区域分布特征比较明显,一方面是资源因素导致,另一方面是生物质能发电本省的生产特性导致。
具体的说,燃料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生物质能发电项目规模效益高,这有利于降低成本。
从已经投产的生物质发电的地区分布来看,截止到2009年12月底,生物质发电厂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尤其是江苏和山东两省,投产生物质电厂数量分别占了全国的%和%。
目前生物质电厂项目多基于电力产业利润、项目环保所享有的多项优惠政策,对产业链构建和产业做大等问题规划明显不足,例如产业应拉动的原材料专业批发市场在规模、数量上都尚不成气候,此外项目所产生的灰渣利用率也明显偏低,尚没有灰渣农用肥专业加工企业对灰渣进行加工利用,项目边际收益和环保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实现。
我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还处于导入期,产业规模还很小,在整个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比例只有%左右,受到其他新能源发电的冲击较大;大多数的企业还处于亏损状态,少数效益较好的企业利润也不大,很多企业要时不时处于停产状态,整个行业的生产状况不稳定。
生物质能发电的技术还不够成熟。
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年中国生物质发电将达到550万千瓦,到2020年将上涨到3000万千瓦。
2010年,国家对生物质能发电的各项政策还在完善,各主要企业的在建项目也顺利进行,预计到2010年底,建成的生物质能发电总装机规模要超过550万千瓦,行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政府在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的投资方面,虽然会受到经济景气程度的一些影响,但是考虑到生物质能发电投资总量较小,份额更小,我们预计只要中国经济不出现硬着陆,主管部门对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发展的政策思路将不会有大的变化,行业规模和地位将会继续提升。
目录附表附图第一章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基本情况第一节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的定义及分类一、生物质能发电的定义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
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人类生活产生的大量废弃物都可以作为生物质能的来源,生物质能可以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可再生利用。
生物质能发电主要是利用农业、林业、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等生物质能为原料,采取直接燃烧或气化的发电方式。
在国民经济分类标准中,生物质能发电属于其他能源发电(代码4419)下的一个子分类。
二、生物质能发电的分类按照生产技术的不同,生物质能发电主要包括生物质能直接燃烧发电、气化发电、沼气发电以及与煤混合燃烧发电等技术。
图1 生物质能发电分类第二节国内外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发展状况一、国外生物质能发电现状全球生物质能发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世界性的石油危机爆发,丹麦、芬兰、瑞典等国家利用可再生能源来调整能源结构,大力推行秸秆等生物质能发电,很快得到主要发达国家的重视,生物质能发电获得了较快发展。
2004年,全球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为39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000亿千瓦时,可替代7000万吨标准煤。
到2005年底,全球生物质发电总装机量增加到5000万千瓦。
目前,国外的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和装置多已实现了规模化产业经营。
预计到2020年,发达国家15%的电力将来自生物质发电,而目前生物质发电只占整个电力生产的1%,生物质能发电在未来10年内将获得快速发展。
1、美国美国在利用生物质发电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生物质发电在美国的工业生产中已经得到了大量利用,生物质发电生产被美国用于现存配电系统的基本发电量。
美国现在的可再生能源生产税为生物质发电提供了每千瓦时美分的税收减免,同时美国联邦还为地方性和农村地区建设的生物质发电提供每千瓦时美分的税收优惠。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的统计数字,2008年美国有350多座生物质发电站,生物质能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0兆瓦,单机容量达10-25兆瓦,占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的40%以上。
根据美国政府制定的生物质能发展规划,2010年生物质发电将达到13000MW装机容量,美国能源部(DOE)生物质发电计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生物质发电的装机容量为45000MW,年发电2250-3000亿度。
2、丹麦1988年丹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秸秆生物燃烧发电厂。
到2006年,丹麦有130多家秸秆发电厂,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占到其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4%以上。
自2000年以来,丹麦新建的热电联产项目都是以生物质为燃料,还将过去许多燃煤供热厂改为了燃烧生物质的热电联产项目。
丹麦的生物质发电在技术和运营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其研发的农林生物质高效直燃燃烧发电技术被联合国列为重点推广项目。
丹麦BWE公司研发的秸秆焚烧发电机组已在丹麦、西班牙、瑞典、法国等国投产运行多年。
此技术机组容量较大,当前在建或拟建机组的单机容量已达到10万千瓦。
其热效率较高,受环境影响较小(可使用的生物质燃料种类较多,加工要求较低),便于单独作为公用电源点建设,便于规模化推广。
3、欧盟欧盟各国化石能源较为紧缺。
2000年,欧盟委员会在其发布的“欧盟能源发展战略绿皮书”中指出,2015年生物质能将由目前占总能源消费量的2%左右提高到15%,其中大部分来自生物制沼气、农林废气物及能源作物的利用。
芬兰是欧盟国家中利用生物质能比例较高的国家,也是利用生物质发电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芬兰的生物质能占其总能源消费量的24%,生物质发电量占芬兰本国发电量的11%。
瑞典从1975年开始,每年从政府预算中支出3600万欧元,支持生物质燃烧和转换技术,主要是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前期技术的示范项目补贴。
从1997年~2002年,对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提供25%的投资补贴,5年总计补贴了4867万欧元。
奥地利成功地推行了建立燃烧木材剩余物的区域供电站的计划。
生物质能在总能耗中的比例由原来大约2~3%激增到约25%。
德国对生物质直燃发电也非常重视,在生物质热电联产应用方面很普遍。
截至2005年,德国拥有140多个区域热电联产的生物质电厂,同时有近80个此类电厂在规划设计或建设阶段。
德国实行固定电价机制,生物质发电的上网电价根据电站装机规模不同而设置不同的电价,小于500千瓦的为每千瓦时欧分,500千瓦至5000千瓦为每千瓦时欧分,5000千瓦以上的每千瓦时欧分。
二、中国生物质能发电现状我国生物质能发电的工业化生产起始于2004年2月,当时温家宝与丹麦签定协议,引进丹麦的农林生物质高效直燃燃烧发电的锅炉技术。
之后国家发改委在山东、河北、江苏首批3个生物质发电项目。
其中,山东单县生物质发电工程1×千瓦机组于2006年底式投产,开创了国内生物质直燃发电的先河。
国家在上网电价、税收等方面对生物质发电明确支持。
国家发改委2006年明确生物质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在各省脱硫燃煤机组标杆电价基础上补贴电价元/千瓦时,根据发改委和电监会相关文件,生物质发电补贴实际达到元/度。
此外,生物质发电可享受收入减计10%的所得税优惠;秸秆生物质发电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目前国家在增值税即征即退、地方税减免等方面的支持已经到位。
在各种政策的支持下,2007-2009年,我国在生物质发电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截至2008年底,国家和各省发改委已核准项目100多个,总装机规模315万千瓦。
除了国能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和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两家国内最早介入秸秆发电项目的企业外,五大发电集团、粤电集团、皖能电力等诸多具备行业基础和资金、技术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以及民营、外资等纷纷投资参与建设生物质发电的运营。
2009年12月3日,大唐发电全资子公司下花园发电厂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拟建设2×110MW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
该项目建成后将是我国当前最大的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总投资额约6亿元。
2009年12月8日,凯迪电力股东大会通过了公司非公开发行募资18亿元,投资7个生物质能电厂建设项目的预案。
虽然生物质发电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在建项目也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数生物质发电厂却处于亏损状态。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生物质电厂缺乏合理布局,导致燃料保障不足随着国内投建的生物质电厂越来越多,缺乏合理的布局规划所带来的问题逐步显现。
江苏省目前虽然有11家生物质电厂,但在苏北地区,200公里半径范围内竟聚集了10家生物质电厂,宿迁市就兴建了3个生物质电厂;而且当地还有几家生物质发电项目在建或已核准立项。
在通常情况下,当地支撑一座电厂的燃料产区半径约为50公里。
2008年6月-8月,仅3个月时间,由于各家电厂“竞价”买燃料,几种主燃料价格一路飙升,如稻壳价格从180元/吨上升到460元/吨,秸秆价格从190元/吨上升到270元/吨,树皮价格从230元/吨上升到310元/吨,导致当地生物质电厂普遍亏损,有的年亏损额达到数千万元。
部分电厂因燃料成本上升陷入亏损;有的电厂则由于燃料不足,无法保持正常运转。
2、发电成本超过上网电价生物质发电涉及生物质的收割、打包、运输、贮存、燃烧设备燃料适应性、预处理进料、燃烧过程的控制、灰渣利用工艺和设备等诸多环节。
特别是生物质锅炉的设计制造要求高,使用进口、国产设备投资分别为10000、8000元/千瓦时左右,而火电设备投资仅为50%。
根据各项成本测算,我国生物质电厂平均每度电发电成本在元左右。
而我国多数省份生物质发电的并网电价为每度元左右。
电价补贴较高的江苏省,在2005年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元/千瓦时(度)的基础上,加元/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可再生能源接网费元/千瓦时,合计为元/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