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庆历史名胜考察报告

安庆历史名胜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安庆历史名胜考察报告篇一:安庆地域文化安庆地域文化报告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称,是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

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城市,下辖3区7县及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1平方公里。

东与安徽省池州市、铜陵市隔江相望,南以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连,西界湖北省黄梅、蕲春、英山三县,北接安徽省六安市、巢湖市。

安庆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文风鼎盛。

一、安庆的历史文化及人文背景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潜山县的薛家岗和市郊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见证了安庆的祖先自古就生息、繁衍在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

早在东周时期,安庆已是古皖国所在地,现在安徽省的简称“皖”也是由此而来;在南宋时期便名为“安庆”,取“平安吉庆”之意,其别名又称宜城。

从清朝乾隆到民国年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沉淀、积累与传承,使现在的安庆有着“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

千百年来,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名人辈出,其代表人物有张英、张廷玉、戴名世、方苞等。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京剧鼻祖程长庚,书法篆刻家邓石如,章回小说家张恨水,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两弹元勋邓稼先,将军外交家黄镇和佛教领袖赵朴初等都生长在这片热土上。

二、安庆的地理环境及交通、经济文化现状安庆地貌丰富多样,总体特征西北部是大别山中低山区,东南部为长江洲圩滩地,中部丘陵起伏,间有低山、湖泊。

这里的山川秀美,湖泊是星罗棋布。

有一柱擎天,以雄奇灵秀著称的天柱山;有佛教禅宗“遁迹修禅”之处的佛教圣地司空山;有幻若水上蓬莱的浮山;有唤作“海门天柱”的小孤山;还有龙眠山、小龙山、大龙山、白崖寨、鹞落坪、妙道山、花亭湖等数十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

安庆区位优势明显,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是沟通三省并连接上海、武汉两大经济区的纽带;区内拥有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

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使得安庆的经济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安庆作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水产品和畜禽生产基地,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纺织加工业基地,又被省列为皖江开发的重点开放城市之一,社会经济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农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工业形成了石油化工、轻纺、建材、机械四大支柱产业,涌现了安庆石化、华茂、环新、海螺、全力、鸿润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

基础教育成为品牌,文化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事业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安庆这座历史名城定会更加光彩夺目、更加辉煌!篇二:安庆名胜古迹安庆名胜古迹:天柱山天柱山位于安徽省的西南部安庆市潜山县境内司空山[安庆]司空山又称司空原,位于安徽省岳西县西40公里处。

振风塔[安庆]又名万佛塔,耸立于长江之滨,位于迎江寺内,俗称“万里长江第一塔”,迎江寺[安庆]位于安庆城区东南部,濒临长江,占地2.2万平方米,三祖寺[安庆]三祖寺风光幽绝,是天柱山人文景观集中之处,乃著名的禅宗古刹小孤山[安庆]位于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花亭湖[安庆]位于距太湖县城4公里的大别山南麓,与小孤山、天柱山构成了安庆山水旅游热线桐城文庙[安庆]是桐城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桐城古文学派的重要象征。

文庙始建于元朝白崖寨[安庆]白崖山位于宿松县城西北趾凤乡境内,距县城五十余华里。

小孤山[安庆]在安徽宿松县和江西彭泽县烟波浩淼的长江上菱湖公园[安庆]安庆菱湖公园位于老城东北,以多菱而得名赵朴初公园[安庆]赵朴初公园选址于太湖县寺前镇万年冲,等等等大小龙山风景名胜区及龙湫旧址、龙山凤水风景名胜区、盛唐山(登云坡)旧址、菱湖风景名胜区、迎江禅寺及振风塔、大观亭遗址、大士阁旧址、明谯楼、世太史第(赵文楷及赵朴初故居)、探花第、铁砚山房(邓石如及邓稼先故居)、安庆孔庙(中共安徽地委)旧址、明伦堂、钱牌楼石牌坊及古街、倒爬狮石牌坊遗址及古街、四牌楼古商业街、金鸡碑及五猖神庙碑、邓石如碑馆、皖白山人旧馆、江西会馆旧址、古城墙北段及西段旧址、古城墙遗址、皖口古城遗址、张四墩遗址、夫子城遗址、三城禅寺、圆照禅寺、宝善庵、关南清真寺、天主教堂及神甫楼旧址、基督教圣诞堂及教堂小楼旧址、圣教主座堂旧址、天主教同仁医院旧址、中华圣公会天恩堂、大清万寿宫及安徽劝业场(安徽省国民政府)旧址、两江总督府(太平天国翼王府)遗址、明状元府读书堂旧址、太平天国英王府旧址及壁画、太平天国枞阳会议旧址、太平天国古城墙战壕遗址、集贤关及烈士陵旧址、大清安庆内军械所遗址、大清安徽邮务管理局旧址、饮马塘监狱旧址、安徽省官立图书馆旧址、中国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旧址、中共安庆建党会议旧址、中共怀宁中心县委旧址、柏子山抗日根据地旧址、陈独秀陵园、陈独秀故居遗址、陈家破屋旧址、陈独秀演讲处旧址、辛亥革命徐锡麟起义遗址及徐锡麟就义纪念园、熊成基马炮营起义会议旧址、邓石如墓、熊范二烈士专祠、吴樾及皖江九烈士墓遗址、孙中山柏文蔚焚烟遗址及焚烟亭、李鸿章故居仓房墙基遗址、张恨水故居遗址、四照园别墅旧址、县下坡古民居旧址、人民路近代建筑旧址、大王庙古民居群旧址、杨家山古民居旧址、姜高琦烈士墓及血衣亭、黄梅阁及严凤英墓、严凤英故居、敬敖书院旧址、安徽大学红楼旧址、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校旧址、六邑中学旧址、毛主席视察安庆一中纪念地、让泉旧址、四眼井及其它古井旧址、第二桥遗址、明代崇祯石塔旧址、君山烈士墓、“般若岩”石刻、“仓门石”石刻、“君恩山重”石刻、“忘归”石刻、刘文典墓、汪志伊墓、胡玉美老店及酱园旧址、麦陇香老店旧址、柏兆记老店旧址、余良卿药店旧址、迎江楼旧址……长江外滩公园、长风沙碑园、黄镇纪念馆、狮子山公园……对联:一碧无垠吴楚青苍分极浦千秋如在江山名胜得斯人——安徽省安庆市大观亭(2)此地何幸埋公黄土一抔元气在小阁差堪我坐青山四面大江横——安徽省安庆市大观亭(3)石耸亭高看天边云树苍茫无非乐土潮平岸阔问江上舟帆来往那是闲人——安徽省安庆市大观亭(4)足涉万仞峰岭看绿水浮天白云扫地人来三千里外唤清风结伴明月为邻皖山,在安徽潜山县境内,相传周大夫皖伯大江东去看骇浪惊涛千古英雄淘不尽匹马南来问豪情壮志一庭风月拓奇观——安徽省安庆市大观亭(5)存心能正大光明即不来许个愿磕个头这神自然保护做事如奸滑阴险也还想消些灾降些福恐尔亦太糊涂安徽安庆迎江寺(毗卢殿)当代·华文光登百尺楼看大好江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留一杯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安庆徐锡麟烈士纪念楼)天开图画.美尽东南.落日咽孤忠.战血醒余千载后鲁酒不温.高丘返顾.歌风思猛士.江流倒卷万年来(安庆大观亭)片土寄忠魂.听槛前万马.江声滚滚.惊疑征鼓动孤城俏战气.指窗外二龙.山影苍苍.飞入酒杯来(安庆大观亭)对联:一碧无垠吴楚青苍分极浦千秋如在江山名胜得斯人——安徽省安庆市大观亭(2)此地何幸埋公黄土一抔元气在小阁差堪我坐青山四面大江横——安徽省安庆市大观亭(3)石耸亭高看天边云树苍茫无非乐土潮平岸阔问江上舟帆来往那是闲人——安徽省安庆市大观亭(4)足涉万仞峰岭看绿水浮天白云扫地人来三千里外唤清风结伴明月为邻皖山,在安徽潜山县境内,相传周大夫皖伯大江东去看骇浪惊涛千古英雄淘不尽匹马南来问豪情壮志一庭风月拓奇观——安徽省安庆市大观亭(5)存心能正大光明即不来许个愿磕个头这神自然保护做事如奸滑阴险也还想消些灾降些福恐尔亦太糊涂安徽安庆迎江寺(毗卢殿)当代·华文光天柱山顶风光美洞庭湖底鱼虾多来到半山坐一坐再行五里天上天(九华山钓鱼台)迎江寺,位於安徽省安庆市枞阳门外的长江边上,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卢殿、藏经楼等建筑组成。

整座寺庙建筑在长江岸边的高地上,殿堂巍峨,从长江十里开外均能见其雄姿。

迎江寺创建於宋开宝七年(九七四年),曾名「古万佛寺」,由涵万法师募化而建。

明朝万历四十七年(一六一九年),敕名「护国永昌禅寺」,扩修了殿堂。

清朝初年重建,康熙二年(一六六三年),重修大雄宝殿、天王殿。

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年)毁於战火。

清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重建,名「迎江寺」,意为寺庙迎长江而立。

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慈禧太后赐给迎江寺「妙明园」愿额,悬於藏经阁上,一九二九年被火烧毁。

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近代名僧月霞和尚於九华山创办中国第一所佛教院校以后不久,即来到迎江寺担任方丈,在其住持期间,留下了著名的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月霞方丈公案」。

月霞和尚离去之前,前派弟子心坚法师来迎江寺担任方丈。

迎江寺建立以来,历朝香火兴盛,延绵不绝。

一九八三年,迎江寺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一九八四年移交给佛教界管理使用。

近年来,迎江寺成立了由僧人组成的管理委员会,恢复了丛林制度,办起了素餐馆,实现了以寺养寺。

迎江寺的殿堂楼阁也都修葺一新。

天王殿、大雄宝殿建筑在高台上,十分雄伟,为硬山顶,小青瓦屋面。

毗卢殿为重檐歇山顶,粘土简瓦,有发戗、提栈,无斗拱。

藏经楼为现代式重檐歇山顶,小青瓦屋面,是近代寺庙建筑。

寺内文物珍藏十分丰富,最有价值者为明朝金粉写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附《心经》)。

此经用金水在瓷青纸上写成,赵体楷书,笔法庄重秀逸;经书中有五十幅佛像和菩萨度化众生图,画法技术高超,被国家定为一级文物。

此外还有清人翁同、曾国藩等人的竹书扇面;近人张大千、齐白石等人的山水花卉作品;当化画僧懒悟大师的禅机国画。

另有明清时代的各类碑记九块。

「文革」中迎江寺曾遭灭顶之灾,地内文物几被尽毁,方丈月海法师被迫害致死。

幸有寺僧及教外善信保护,使一些绝世珍宝得以幸存。

如金粉写经就是宝能法师冒生命危险从「红卫兵」的劫火中抢救出来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僧众善信迎请皖峰法师来迎江寺住持。

在两周时间内,皖峰法师从南方化缘六十馀万元,对振风古塔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修,并把行将塌陷的广嗣殿和大士阁整修了一新。

寺虽成,更需僧,皖峰法师意识到僧伽教育的重要性。

他抱病写下《止观禅》一书,经黄山书社出版后,首印三千册被抢购一空。

他又将迎江寺历史以民间传说形式成书十二万字正式出版。

法师说∶「我死后书不留钱。

」他随后又写下十万多字的《怎样做一个居士》,自费印刷,赠送一切有缘众生。

几年来,他共出版和自费印刷七本佛学著作。

皖峰法师衣食简朴,一条裤了穿了二十年,然而他不蓄馀资,所有积馀均用作社会功德。

除印经出书赠送外,大师还对贫困山区学校捐款助学,如潜山县高集小学即受捐赠五万馀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