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光和影》说课稿
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光和影》。
一、说教材
《光和影》五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起始课,本单元从本课到第四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影子开始。
本课将重点探究影子的特点。
影子有许多特点,比如说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影子有大有小,有方向等。
教材安排了两部分内容:光源和影子。
教材第一部分以影子游戏导入,通过引导让学生找出影子产生的条件,而后揭示什么是光源。
第二部分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在光的照射下影子的变化规律,发现物体的形状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二、说学情
水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经历过较多的探究活动,对影子的产生和特点积累了不少经验。
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照射角度改变而改变等,这都是开展教学的有利方面。
不足的是,他们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比如五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有初步的思维能力,但缺乏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的能力,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完善概念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光源是指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光的物体。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小组合作完成光和影的探究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了解观察、推理、倾听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影子的特点。
难点: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影子的规律。
五、说教学法
1、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
(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4)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2、学法: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
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预设6分钟)
1.播放手影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谁也能试着跟大家展示手影戏。
需要哪些准备呢?
[教室里所有的窗帘全部拉下,灯都熄灭,利用投影机的灯光,学生现场做手影]
3.小结:影子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呢?(预设:光、遮挡物、屏)
4.揭题:影子有哪些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认识光源(预设6分钟)
1.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最首要的是要有光,光就要有光源。
哪位同学尝试地说一说你所理解的光源。
(预设:要能自己发光的物体;正在发光的物体,比如:现在我们教室的日光灯,现在熄灭了,没有发光,所以说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
2.小结:光源就是能自己发光并且在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3.你能判断下面的物体哪些光源哪些不是光源吗?(预设:白炽灯光、日光灯灯光、太阳光、激光等。
月光和镜子不是光源,熄灭的电灯也不是光源)。
(三)、自主探究、获取新知(20分钟)
1.出示生活中的影子图片,找一找影子的特点。
(预设:长短不一样,方向不一样,形状大小不一样)。
2.请你说一说,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点?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
(预设:跟物体的形状,光照射的角度,照射的远近等有关系)。
3.教师出示一个小木块,在同学面前用手电筒远近不同的位置照射,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影子是可以变化的)。
4.影子还有很多特点,我们一起来探究影子变化的特点。
[实验器材的准备:手电筒、A4纸、木块]
5.请仔细阅读书本25页内容,按照要求完成三个探究实验。
实验提醒:
(1)探究手电筒从不同远近照射同一木块实验时,要保证手电筒和屏的距离不变,移动木块,观察影子的变化。
(2)每完成一个实验,尝试着在A4纸上画出影子,并且尝试着分析、推理得出每个实验的结论。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3)实验探究和讨论结束后,进行班级交流。
6.实验探究影子特点。
7.汇报交流
(在进行交流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在得出每个实验的结论后,还要要
求学生在学习单(课本25页)上尝试画出影子形成的光线图,大致能通过画图找出影子的位置,能了解影子的长短。
)
8.小结:
(1)影子的大小和方向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在背光一侧。
(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在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的情况下,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遮挡物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角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4)物体光照面不同,影子的形状也不同。
即物体影子与光源所照射物体的不同侧面形状有关。
(四)、课堂延伸、巩固应用(预设8分钟)
1.出示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
2.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3.举例投影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应用。
4.利用投影仪再玩一玩手影游戏,边玩边思考:
(1)如何把手影变的大一些?
(2)你能利用投影仪展示3个以上自己不同的影子吗?
(3)假如我们身上没有手表及其他计时工具,你能根据太阳照射下物体的影子,来估计一下大约是什么时间吗?
5.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七、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把知识的推导过程写在中间,实例应用写在右边。
以上是我对《光和影》这节课的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