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主要内容
• 10、《古诗三首》
•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写的 一首诗,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 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 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 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 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 《石灰吟》 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 一首诗,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 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 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 洁情操的决心。
第一单元
• 1、《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 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文章以时间为 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 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 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再现了 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隆重、温馨和美好, 反映了老百姓过年高兴的心情。展示了中 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 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 2、 《腊八粥》 作者沈从文,作家、历史 文物研究者,原名沈岳焕。课文主要写了等 粥和喝粥。其中重点写了八儿等待母亲熬 粥的情景, 通过八儿和母亲的对话,表现了八 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以及喝粥时的满足。
字里行间展现出作者对于普通百姓的无比 热爱,对于家庭亲情的无比眷恋。
• 3、《寒食》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翊,诗的前两 句写寒食节长安城的白天之景,后两句写入 夜时分宫廷寒食节的景象,讽刺了封建统治 者滥用特权现象。
• 《竹石》是清代诗人郑燮写的一 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 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 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本文 记叙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形 势和处境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坚
持党的工作,被捕时处变不惊, 在法庭上镇定、沉着,被害后
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表现 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
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精神,表 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 12、《为人民服务》一文是毛 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 做的演讲,开始就提出中国共 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 军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然后 结合实际,从树立正确的生死 观、正确对待批评和搞好团结 三个方面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 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 打败敌人。
• 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 之后》 本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接下来主要用科学发展史上的 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了 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 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 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 真理。
•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这 篇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将一百 多年后的上学情形讲得生动有趣: 专门的教学楼,同样的课程都不 复存在,老师被机器人取,纸质 书被电子书取代,互相讨论变为 独立思考等。这一切让读者在玩 味情节的同时,也对未来和现实 的学习进行反思。
• 13、《金色的鱼钩》一文作者 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
等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老
班长崇高质的教育,从而理解“在这 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 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 含义。
• 第五单元
• 14、《文言文两则》
• 《学弈》一文写了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 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 结果两个人一个学的好,一个学的 不好。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该专 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 《两小儿辩日》围绕太阳什么时候离 人近的问题,两个小儿争持不下,连 孔子也无法裁决的故事,表现了两个小 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精神 和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 15、《表里的生物》叙述了作者小时候
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能
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 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 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这使他充满了好 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 很痛苦。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 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 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 在表里。文章叙述质朴,就像与人倾心 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
• 9、《那个星期天》一文写了一个 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 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 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 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到最后因 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 乃至“绝望”,文章细腻而深婉地表 现了主人公丰富而敏感的情感世 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 在的鸿沟。
• 第四单元
• 《迢迢牵牛星》作者是宋朝诗人苏轼。这首
诗描述了牛郎与织女被银河隔断而不能相见的 民间故事。诗中充满了浓厚的浪漫气息,表现
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抒发了人间别离 之苦。 • 《十五夜望月》作者是唐朝诗人王建。这首诗 前两句写了中秋月色的美景,后两句写望月 怀人的心情,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冷清、沉静 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达了诗人中秋望月而 思念亲人的情感。
• 6、《骑鹅旅行记(节选)》作者 是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 本文主要写了一个名叫尼尔斯 的男孩变成了狐仙,他被动物 们纷纷责怪,最后因为不让雄 鹅飞走而被带上了天空,表现 了童话作品的奇幻想象和美妙 的构思。
• 7、《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 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由这部 名著的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 梗概围绕“历险”,介绍了主人 公汤姆的五次历险过程:精彩片 段讲述了汤姆和贝琪从路的山
洞返回家后的故事,作品成功 塑造了汤姆•索亚这个“顽童”形 象,让我们看到他身上所具有 的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精神。
第三单元
• 8、《匆匆》文章紧紧围绕着 “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
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
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提醒 我们:时光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溜 走,要珍惜分分秒秒,不要虚度 光阴。
• 4、《藏戏》作者是马晨明。这篇文章作者 用生动传神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 形成过程和其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同时 让我们感受到了藏戏独特的魅力以及藏戏 带给人们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艺术享受。 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
第二单元
•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作者 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本文内 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梗概” 按照时间顺序写了鲁滨逊“流落荒 岛”“建房定居”“养羊种麦”等情节。 “节选”写的是鲁滨逊来到荒岛的生 活情况和面对现实的思索。这两部 分表现了鲁滨逊面对恶劣的生存环 境,不怕困难、机智坚强、乐观向 上、充满智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