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完整教学课件2

微观经济学完整教学课件2


盒饭的价格(元/盒)30来自25e20
d
15
c
b
10
5
盒饭的需求曲线 a
0 2 4 6 8 10 盒饭的数量(十盒/周)
收入、偏好等非
价格上升 价格因素变动
需求量减少
需求增加
价 格
收入、偏好等非 价格因素变动
需求减少
价格下降 需求量增加
D2
D0
D1
数量
二、供给分析 供给量与供给
Supplied quantity vs Supply
Qs:给定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 生产的数量
S:所有价格下的供给量
◆供给数量的决定因素 商品价格 生产成本 生产技术 相关商品的价格 预期的未来价格
◆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p24-25)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p30-31)
供给量的变动:由于价格变动引起 的生产量变化
供给的变动:由于非价格因素引起 的生产量变化
价 格
需求完全无弹性 12 价格变动对需求
量完全没有影响
垂直的需求曲线 6
D1
ed=0
0

数量
价 格
需求完全弹性 给定价格下的 12
需求量源源不断 水平的需求曲 线
0
ed=∞
D3
数量
价 格
需求单位弹性 12 需求量与价
6
格的变动幅度 相同
双曲线
0
ed=1
D2
1

数量

需求缺乏弹性 格
需求量变动的
二、需求价格弹性
1.定义
◆表示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 变动反灵应敏程度的指标
◆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后的反 应越灵敏,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2.计算公式 ◆定义公式 ◆弧弹性公式 ◆点弹性公式 ◆弹性的几何意义
弧弹性的计算
20.50


△P=1美元

美 20.00 元
P平均 = 20美元
个 ) 19.50
原来的点 弹性= 4 新的点
盒饭价格 为20元时
30
过剩2千盒
25
盒饭供给
20
15
均衡 盒饭价格为
10元时短缺3
10
千盒
5
盒饭需求
0 2 4 6 8 10 数量(千盒/周)
第三节 弹性理论
一、弹性(elasticity)的含义 ◆定义: 因变量变动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 程度,用变化的百分比来表示 ◆弹性系数公式 自变量变动1%所引起的因变量变 动的百分比 ◆弹性的一般概念
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S2
价格上升 供给量增加
S0
S1
价 格
成本、技术等非 价格因素变动
供给减少
价格下降 供给量减少
成本、技术等非 价格因素变动 供给增加
数量
第二节 均衡价格的决定
一、均衡价格的含义 需求量=供给量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 市场机制的作用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p31-32) 供求定理
价格(元/盒)
第四节 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一、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商品价格的决定 ◆要素价格的决定 ◆价格引导的资源配置的效率
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第二章 均衡价格理论
需求与供给 均衡价格的决定 弹性理论 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
第一节 需求与供给
一、需求分析 ◆需求量与需求
Demanded Quantity vs Demand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P326) ◆实证分析 说明和描述客观经济变量之间 的关系,不做任何价值判断 ◆规范分析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一 定标准,对客观事实作出价值判断, 并说明怎样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p36) ◆是否将时间作为变量来划分 ◆比较静态与静态分析是最常用的分析 方法
三、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p27) ◆均衡是经济变量关系的常态 ◆均衡条件及均衡变动是分析的重点
四、边际分析
◆微观经济分析中最重要的分析方法
◆边际的概念
◆边际分析的基本思路


边际利益

(MB)


权衡 MB=MC
产 品
边际成本 (MC)
增加
不增 不减
减少
第三节 经济学的前提条件
一、理性人假设(p18) ◆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所有选择都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前提条件 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的产生
◆稀缺资源与无穷欲望之间的矛盾 ◆矛盾导致选择成为必要 ◆选择要实现最优化目标
◆实现最优化目标需要遵循一定的
原则和规范
二、经济学的含义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选择 才能充分利用稀缺的资源最大限度地
Qd:给定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 购买的数量
D:所有价格下的需求量
◆需求数量的决定因素(p29) 商品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 其他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偏好 预期的未来价格
◆需求函数和需求曲线(p21-23)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p29)
需求量的变动:由于价格变动引起 的购买量变化
需求的变动:由于非价格因素引起 的购买量变化
满足人类欲望的一门学科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原则的理论
◆经济学是关于如何实现效率的学科
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单个经济单位的选择 涉及单个经济变量的
决定问题 解决资源配置效率问题 以价格为核心变量 以演绎推理分析为主
国民经济总体的选择 涉及宏观经济总量的
决定问题 解决资源利用效率问题 以国民收入为核心变量 以归纳总结分析为主
百分比小于价格 12
变动的百分比
10
比较陡峭需 求曲线
0
A
B 0<ed<1
1 1.5
数量
价 格
需求富有弹性
需求量变动
的百分比大于价 12
格变动的百分比 10
比较平缓的需 求曲线
0
A ed>1
B
1
2
数量
4.影响因素 ◆必需程度 ◆替代品的数量 ◆该商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 ◆时间
5.应用 ◆作为定价的依据之一 ◆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总收益(TR)=价格X销售量
是出于利己的动机而产生的 ◆理性人的行为准则 依据激励作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
选择
经济主体依据激励作出选择
激励
对行动的奖励和惩罚
权 衡 比较各行动的利益和成本
选 择 在可行的行动中作出抉择 分析激励的变动可以预测选择的变动
二、资源多用途性
◆多种用途的资源才有必要选择 其用途,从而产生资源配置问题
◆多用途资源配置中导致机会成 本产生
Q = 2
D
Q平均 = 10
9
10 11
数量(个/小时)
/
/
25.00
价 20.00 格 ( 美 元 12.50 个 )
5.00
0
弹性的几何意义 |ed|= 4
富有弹性|ed|>1
|ed|= 1 缺乏弹性|ed|<1
|ed|= 1/4
10 25 40 50
数量(个/小时)
3.分类 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数据分类 可以分为 需求完全无弹性 需求完全弹性 需求单位弹性 需求缺乏弹性 需求富有弹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