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海南地理课件——海南岛的地形
海南地理课件——海南岛的地形
南北两部分的分化
北部为长期沉陷区,形成琼地下水自流盆地 在沿岸形成许多溺谷湾,如清澜、铺前、新英
等;还有珊瑚离岸礁,如邻昌、将军印等地 南部山地分化以中部抬升,四周下降为特点; 但是东岸下降形成盆地港湾,西岸抬升形成台 地海岸 山区受断裂作用影响形成菱形盆地,如保亭、 白沙和乐东盆地
大河注入,泥沙少,港道地形少见淤积 三亚港湾呈螺旋曲线,航道水深,但泥沙较多 清澜港为澙湖港,涨潮与退潮的冲刷使港内淤 积不大 海口港泥沙淤积严重
七、海南岛的地形区域分化
南北两部分的分化 台地地形分化-长坡和多级台阶 南部山地地形分化-多级夷平面地形
七、海南岛的地形区域分化
六、海岸平原及环带分布
4、热带海岸地形的特色
(1)更新世的红色沙堤堆积 (2)沙滩上形成海滩岩 (3)沙堤上部形成沙丘岩 (4)水上森林的红树木海岸 (5)环岛的珊瑚礁海岸
六、海岸平原及环带分布
5、众多的优良港口地形
五大港口即海口、八所、三亚、清澜和洋浦 洋浦港深入台地内部,水深港阔,波浪小,无
破波在浅水堆积水下沙堤,逐渐发展成为出水
海岸沙堤;出水沙堤形成以后,在新的浅水区 破浪形成第二条沙堤,沙堤间则为澙湖
六、海岸平原及环带分布
2、沙堤潟湖平原
在沙堤后方存在潟湖的海岸平原,在东岸最为
典型 有些澙湖还未干涸,未成洼地,如万宁小海 澙湖区被淤满后即成洼地,在文昌最为多见。 表面为沙土层,其下为粘土层及黑色澙湖粘土 层,并出现泥炭土
四、丘陵地形及环带分布
丘陵主要分布在山地周围的内陆和西北、西南等 地区,相对高度50-400米不等,丘陵下部土质疏 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湿润静风,适宜发展 热带作物。 丘陵包括山地切割而成的高丘陵和台地切割而成 的低丘陵,海拔250米是分界线。高丘陵占地 2604平方公里,低丘陵占地1893.5平方公里
二、海南岛的地貌类型及圈层结构
海南岛地貌类型面积表
序号 1 2 3 4 5
地貌类型 中山 低山 丘陵 台地 平原、阶地
面积(平方公里) 6067.6 2555.4 4497.7 11052.4 7878.8
占全岛面积比例 (%) 18 7.5 13.3 32.6 28.7
高度(米) >800 500-800 100-500 15-80 <100
4、雅加大岭和霸王岭山地
山岳横跨东方、昌江和白沙。是隶属于海 南省林业局的六大林区之一,实施国家天 然林保护工程总面积177.9万亩,其中重点 天然林面积74.3万亩,场乡共管面积103.6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96.7%。 Nhomakorabea、尖峰岭山区
尖峰岭主峰1412米,林区最低海拔仅200米,千 余米高差的复杂地形,形成了七种植物生态体系, 拥有维管植物2800多种,动物4300多种(含昆 虫),被誉为“热带北缘的天然物种基因库”。 在尖峰岭这个原始森林生物王国里,还有美丽的 卧佛仙山、天池映月、尖峰观日、黑岭望海、银 河飞瀑、古道幽洞、三海(云海、林海、大海) 奇观、猴王弄观音、元军下马营等天然景观和人 文古迹。
七、海南岛的地形区域分化
台地地形分化-长坡和多级台阶 台地区坡面长,这是散流作用形成的坡积地 形 台地持续上升,使河流下切,形成多级阶地
七、海南岛的地形区域分化
南部山地地形分化-多级夷平面地形
在山地上隆过程中,产生多级夷平面 在谷地中,形成阶梯状地形,急滩区和广谷区相间
第二章 海南岛的地形
海南岛的地形
一、海南岛地形的形成过程 二、海南岛的地貌类型及圈层结构 三、中部穹窿山 四、丘陵地形及环带分布 五、沿海台地及环带分布 六、海岸平原及环带分布 七、海南岛的地形区域分化
海南岛地形概述
海南岛平面呈椭圆形,最高即为中部的五 指山区,向外围逐渐下降,由山地、台地 (阶地)、平原顺次组成环绕中央山地的 层圈地貌。 海南岛地形特征:
多级层状地形 台地地形发育 火山地形明显 典型的红树木的珊瑚岸礁在本岛能充分发育
一、海南岛地形的形成过程
6、喜马拉雅运动之后,产生大面积升降运动,形成现今 地貌格局。中部山地在第三纪末期形成 5、喜马拉雅运动-断块活动,中生代红层盆地被抬升成 山,如鹦哥岭。改造前期地形! 4、中生代印支期造山运动和侏罗、白垩纪的燕山运动, 基底断裂,花岗岩侵入,中部地势抬升形成穹窿构造。断 裂内沉积中生代红层,如定安、白沙的红层盆地 3、晚泥盆世到二叠纪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 造(盖层) 2、加里东运动 1、前泥盆纪砂页岩系变质岩系(基底)
2、五指山区
五指山是海南第一高山,位于海南岛中部,峰峦起 伏成锯齿状,形似五指,故得名。五指山第一峰, 海拔1300多米。五指山中的最高峰为二指,海拔 1876米,二峰之后是三峰,原是五指山的最高峰, 后被雷劈去一截。接着四峰、五峰,这5个峰虽然 峰巅分立,但5个峰却山体相连。 五指山气候类型属热带雨林气候,冬暖夏凉,不受 寒潮侵袭,也不受台风影响。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 使五指山生物种类繁多,植被分布为热带自然景观。 土地组成以中酸性喷岩为主,加上历年植被的枯枝 落叶腐烂,土地较肥沃,适于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生 长。
三、中部穹窿山
1、番阳通谷 2、五指山区 3、黎母岭区 4、雅加大岭和霸王岭山地 5、尖峰岭山区 6、吊罗山地区
1、番阳通谷
由乐东县向东北延伸,沿谷是低地和小盆 地,通谷越过鹦哥岭和五指山间毛钱峒到 万泉河谷后才转向。 通谷两侧岩性不同,背面是白垩纪红层组 成的鹦哥岭,南面是侏罗纪喷发岩形成的 五指山,说明这是断裂作用形成的通谷
6、吊罗山地区
吊罗山是我国珍稀的原始热带雨林区之一。1999 年5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国家森林公园。该 公园位于海南省东南部,距高速公路陵水县开口 处20公里,面积3.8公顷,交通便利,地理位置 优越。 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湖光山色、峰峦叠嶂,拥 有飞瀑溪潭、巨树古木、奇花异草、岩洞怪石等 众多天然旅游景观,植物种群极为丰富,达3500 多种,仅兰花就有250多种。高质量、高品位的 生态环境,将大自然的神、奇、古、野、幽在有 限的时空内 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最高为三角山,海拔1499米
五、沿海台地及环带分布
1、熔岩台地 2、花岗岩台地 3、红岩台地 4、变质岩台地
六、海岸平原及环带分布
1、海岸平原 2、沙堤潟湖平原 3、三角洲平原 4、热带海岸地形的特色 5、众多的优良港口地形
六、海岸平原及环带分布
1、海岸平原
海岸平原由沙堤和澙湖相间组成
六、海岸平原及环带分布
3、三角洲平原
不断西移的南渡江三角洲,可分三个时期: 湾头溺谷湾口古三角洲,顶点在灵山永朗村
以流水坡为顶点,属冲缺三角洲,即南渡江在这里
切过沙头到新村沙堤后,分汊形成 海口市三角洲,由三条主要分汊水道形成
溺谷湾内的北门江三角洲 北门江中和镇以下即为三角洲区
二、海南岛的地貌类型及圈层结构
山地的结构以万泉河-昌化江谷地为界分为西北和东南 部两部分 山地中部最高,即鹦哥岭到五指山区,为海南岛穹窿山 地的中心部分,地势从这里向四周下降 丘陵地围绕中部山地成环带状分布,地形破碎,多山谷 和沟谷,不成广大山丘体。还可按高度分为高丘陵和低 丘陵。 台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向南一直延伸到丘陵地脚下。北 部和南部的台地可连接成环,包绕中部山地丘陵。 平原分布于本岛沿海和大河谷地中。有海成平原和河岸 平原 在河流两岸和海岸依山一侧,常有阶地存在。有海成阶 地和河流阶地。
3、黎母岭区
位于琼中境内, 是由五指山的支脉伸展而成,由西南向 东北走势,即自西部的鹦哥岭向东伸展,整个山连绵百里, 广袤无垠,起伏较大,主山脉通过林区中部,主要山峰有 黎母山(海拔1412米)、三青林岭(1062米),鹦哥傲(1006 米),一般山峰海拔600—1000米,高度差400—300米, 低山海拔300—600米,高差300米,且多为丘陵地形,坡 度20-35°。间有小盆地和河谷。 黎母山为一地垒式的断块山,,地质构造较完整,为中生 代——古生代花岗岩中低山和低山高丘地貌。林区土壤大 部分是花岗岩和砂岩风化而成的砂壤土及少部分轻壤土, PH值—般为5—6,海拔1000米以上的土壤呈较强酸性, 腐殖质层厚4—25厘米,表土深30—40厘米,土层深60— 100匣米,土质肥沃,排水情况良好,主要土壤类型有黄 壤、赤红壤和砖红壤,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350—750米 地带,砖红土壤则多在350米以下地带,适宜多种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