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探头测量碳势原理

氧探头测量碳势原理

氧势法控制碳势原理
氧势法是利用ZrO2固体电解质,铂金丝氧电极组成的氧浓差电池(即氧探头),在高温下输出电压与炉气氧分压有一定的函数关系,间接控制炉气的碳势,氮势的方法。

1。

氧势法控制碳势的原理:
在可控渗碳气氛中,微量氧有以下的平衡关系:
[]21
2CO C O =+ (1-1)
[]221
2CO C O =+ (1-2)
2221
2
H O H O =+ (1-3)
平衡时, 式(1-1)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
12(11)o c CO
p
K a P -=
(1-3)
所以:2
(11)
12CO c o P a K p
-= (1-4)
式中 (11)K -——(1-1)式的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
CO P ,2O P ——炉气中的CO,O2的分压
c a ——碳在奥氏体钢中的活度,其数值可近似用/c p sat a C C =来表示。

sat C ——奥氏体钢中饱和碳浓度 p C ——炉气碳势 T ——绝对温度K 式(1-3),(1-4)有以下关系:
2
(11)1/2
CO
P sat
O P C K C P -= (1-5) (11)5870
lg 4.539K T
--=
- (1-6) 由上式公式可知,在一定温度下,碳势p C 可用21/2
/CO O P P 比值求得,这就是通过测试和控制21/2/CO O P P 的比值来控制碳势的理论基础。

当炉气中CO P
变化不大时,可认为是一种常量时,碳势就可以通过测量炉气中的氧分压来控制碳势,这就是氧势法理论基础。

当式(1-2),(1-3)反应达到平衡时,则: 2
2
1
2(12)CO o CO p p K P -=
(1-7)
22
212(13)H o H O
p p K P -=
(1-8)
所以: 22
1/2
(12)CO O CO
P P K P -= (1-9)
22
2
1/2(13)H O O H P P K P -= (1-10)
(12)14740
lg 4.521K T --=
+ (1-11) (13)12914
lg 2.871K T
--=+ (1-12)
将(1-9),(1-10)两边取对数的下式:
2229480
lg 2lg
9.042CO O CO P P P T =--+ (1-13) 22225828
lg 2lg
5.742H O H O
P P P T
=--
+ (1-14) 由式(1-13),(1-14)可见,当温度一定时,2O P 与2/CO CO P P 或22/H H O P P 有一定的函数关系。

因此,用氧势法控制碳势有可能比红外线CO2法或露点法(2H O P )更为合理,更为准确。

根据氧势定义,氧势与氧分压得关系由下式表示: 22ln O O RT P μ= (1-15) 即: 222.303lg O O RT P μ= (1-16) 式中: R ——气体常数, 8.314J/(mol*K) 2O μ——氧势
当氧势单位为KJ/mol 时,其表达式为:
220.019159lg O O T P μ= (KJ/mol ) (1-17)
由式(1-17)可以看到,在一定温度下,通过测量氧势,可以得到氧分压(2O P )。

将式(1-17)分别代入式(1-13),式(1-14)则有下列表达式:
2
2
0.173564.50.0383lg
CO
O CO P T T P μ=-- (KJ/mol ) (1-18) 22
20.110494.60.0383lg
H O H O
P T T P μ=-- (KJ/mol ) (1-19)
2。

氧探头测量氧势基本原理
氧探头是一种高温化学电池,或称之为氧电池。

主要结构是由固体电解质与两只贵金属——氧电极组成的化学电池。

固体电解质使用氧化锆为基本材料,加入少量的氧化钍,氧化钙等稳定剂,成形后在高温烧结而成。

固体电解质要求不漏气,而具有氧离子导电的性能,也就是只允许氧离子通过,不许氧分子通过。

贵金属——氧电极的金属要求化学稳定,近期导电作用,通常采用铂金或铂铑合金,用耐热粘结剂进金属机械的固定在电解质上,保证有良好的接触。

氧探头的寿命主要取决于电极的寿命。

由于固体电解质很容易受到机械或热的损伤,所以氧探头的外面需用金属或碳化硅外套加以保护。

为使被测气体与电极金属接触,在保护套上还要家通气孔。

氧探头的内电极充以参考气,空气是常用的参考气。

其优点是,当氧探头放在空气中就可以进行校准。

另外,空气中的氧分压约为0.21比被测气体的氧分压高得多,可以保证输出的电势值较高,容易保证测量的准确度。

当氧探头插入高温炉内,两个铂金电极上由于氧的浓度不同而产生了电动势,在氧分压高的一侧(空气),氧原子将得到电子形式形成氧离子,通过电解质进入另一电极。

氧气分子的一侧(被测气),氧离子放出电子变成分子态的氧。

氧探头结构示意图:
阴极(内电极):221
22O e O -+→
阳极(外电极):222O e O --→
氧化学电池的电动势,由Nernst 方程得出,如下式:
2
ln
O ref
P RT E nF P =
(1-20) 2
2.303lg
4O ref P RT E F P = (1-21) 式中:n ——1mol 氧气参加反应得电子数目(n=4) R ——气体常数8.314J/( mol* K) T ——绝对温度K
F ——发拉第常数49.6510/J V ⨯ 2O P ——被测气体的氧分压
ref P ——参考气(空气)的氧分压(约为0.21) 将以上参数值代入式(6-24),得下式: 22
4.9610lg
()O ref
P E T mv P -=⨯ (1-22)
由式(6-22)可知,在一定温度下,通过测量氧探头的输出电势E ,就可以知道炉气中的氧分压2O P ,由式(1-22)可得下式:
222
2222224.9610lg 4.9610lg P 4.9610lg 4.9610lg 0.213.3610 4.9610lg O ref
O O E T P T T P T T T P ------=⨯-⨯=⨯-⨯=⨯+⨯
将式(1-17)代入上式
222.589 3.3610()O E T mV μ-=+⨯ (1-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