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课堂观察量表

数学课堂观察量表

数学课堂观察量表
课堂观察量表(1)——学生学习的维度
时间_11月17日讲课人钟芳品评课人吴伟中课题_烙饼的学问

“烙饼的学问”关于学生学习维度”的分析与整理《烙饼的学问》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材从现实生活中的烙饼现象入手,提取出一个新的数学问题:烙饼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初步体会优化思
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烙饼”虽然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但要提升到数学的高度,探索其中蕴涵的优化策略,从整体考虑,合理安排,突破完整烙熟单个饼的生活经验,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困难的。

听了钟芳品老师关于“烙饼的学问”的课堂教学,针对学生学习维度进行分析与整理:
1、在准备方面,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准备了6个小圆片和1个长方形纸片。

2、在倾听方面,全班在开始的5分钟达到了100%的学生都在针对1,2张饼问题的讲授。

5到25分钟有6-7个同学思想有些走神,出现了双手撑下巴和举手姿势变形,单肩后传等情况。

等在讲授3,5,7个饼的问题的时候仅仅60%的学生在听取课程。

这样使得教学的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在互动方面,仅仅出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而生生互动就
体现在”3张饼的讨论上,时间只用短短的1分钟,其余都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大都集中在教师与优等生之间。

85%的学生参与了4分半的课堂探究,期中大多集中在前期。

4、在自主方面,前期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带着探究的精神展开学习;但到后期学生参与人数明显下降。

不过,由始至终学生都进行着有序的自主学习,但是由于教师的疏忽,学困生没得到应有的关注,使其没能很好的进行自主学习。

5、在目标达成方面,学生基本达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但是在一定层面上老师仅仅对可以烙两张饼的锅进行了讲解,同时针对两张饼的锅
做了总结,并不适用于其他的烙饼问题。

学生有个别未能完成既定的目标。

总体来说学生在这堂课上还是达到了学习的目的的。

从《烙饼的学问》的课堂观察量表上分析,提出一些观察建议:
1.转变观念,重视学困生的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课堂,而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课堂上老师应该多关注学困生学习的,从而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2.改变方法,倡导学习形式的多样性
虽然课堂提问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教学形式,但不能独霸课堂,挤占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

课堂时间如以声音为标志一般分为两种:一为有声时间;二为无声时间。

有声时间分为师生交流时间;无声时间分为学生思考时间、练习时间等。

3.研究规律,注重提问操作的技巧性
教师的备课不仅是备自己,更要备学生,了解学情也是提高课堂提问效率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把握提问机会,在课堂实战中逐步积累经验,丰厚教学功力,学会提问,力求做到三点:(1)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
(2)提问面要广,不能局限于几个学生;(3)教师提问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作出调整。

4.把握教材,提高课堂问答的实效性
教师理解教材的程度对提问的有效性起着深刻的影响,提问要关注数学知识难点的突破处,深入思考例题的数学难点的设计意图,以确保提问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