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观舞记》教学设计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观舞记》教学设计 设计/周凌 【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内容。 探究文章内涵,学习文章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分钟) 观看印度舞视频,引出《观舞记》。 二、朗读感受(10分钟) 教师出示问题。 请找出下列句子:⑴作者无法说出自己感受的句子是哪句?⑵作者不得不说自己感受的句子是哪句?⑶作者努力说出自己感受的句子是哪句? 学生思考或讨论3分钟。 学生小组1,3,5组回答,2,4,6补充。 教师就问题组织齐读、启发加深思考、归纳答案要点,提醒学生勾画。 第 2 页
三、品读观舞(15分钟) 1.教师导学 现在请同学们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比如说,默读、速读、散读,读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怎么个有心法呢?请看大屏幕:⑴找出文章关于舞蹈描写的语段。⑵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留给作者的最深刻的感受。 2.学生抢答回答问题。 3.教师出示问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飞动的美’?请举出例句并进行分析。 4.学生思考讨论。 5.小组轮流回答,其余小组进行补充。 6.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四、探究舞源(5分钟) 教师导学:作者认为是什么孕育了如此优美绝伦的舞蹈? 学生抢答。 教师归纳全文。 五、课堂抽测(9分钟) 1.教师进行抽测。 附问题:⑴文章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请依次写出文章的内容。⑵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出卡拉玛姐妹舞蹈"飞动的美"?⑶两个 第 3 页
生字词。 2.学生交换批改。 《观舞记》教学实录 观舞之美 求舞之源 探舞之魂 此课获得"首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现场赛课一等奖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同学们在天府之国一起交流学习。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冰心先生的散文《观舞记》。这篇文章的副标题是什么,大家一起说。 生(全体):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师:通过副标题,我们知道,作者观赏的是印度舞蹈。这篇文章写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中印两国人民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时期,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卡拉玛姐妹来北京表演,在目睹了她们的精彩表演之后,冰心先生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观舞记》。(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同学们以前看过印度舞蹈表演吗? (生有的说没有,有的说有。) 师:咱们现在就通过大屏幕一起来欣赏一段印度舞蹈。(放 第 4 页
视频) 师:(视频完毕)欣赏了这段舞蹈,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印度人的舞蹈是很热烈的,但热烈中有透露着一种柔美。 师:请坐,谁还来说说。 生2:十分的优美。 生3:我体会到一种阳刚之气,跳的十分有气势,脸上的表情也很丰富。 二、朗读感知,观舞之美。 师:你们都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那么冰心先生,在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后,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她又会用怎样的文字来描述这舞蹈呢?现在请同学们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比如说,默读、速读、散读,读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怎么个有心法呢?请看大屏幕:(PPT)要求:1、找出文章关于舞蹈描写的语段。2、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留给作者的最深刻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1:我认为是第十六自然段。 生2:还有十七自然段。 第 5 页
生3:还有十八自然段。 师:还有吗?(学生没有再举手的了) 师: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谁来说说。 生:"飞动的美。"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1:第六自然段的"惊人". 生2:我认为是第十一自然段得"难忘". 生3:我认为是第十六自然段的"离合悲欢". 师:感谢你们的回答,这段舞蹈表演的是人世间的离合悲欢,是惊人的舞蹈艺术,让我们难忘,这所有的一切都因为这舞蹈具有一种飞动的美。 师:大家同意老师的这种归纳吗? 生:同意。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看作者是用了怎样的语言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的"飞动的美".(生合作交流) 生:十八自然段的"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 师:你说说这段文字哪里写的好? 生:我觉得,"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写出了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轻柔之美,"小鹿的疾走惊跃"表现了她们舞蹈的速度之美,"孔 第 6 页
雀的高视阔步"体现了高贵的气质之美。 师:你能不能用声音把这些舞蹈的美展示出来? (生读该部分文字) 师:你的语音很标准,但是感情稍显逊色。读"莲花的花开瓣颤"我们可以用很轻缓的语气,读"小鹿的疾走惊跃"应该读的稍快些,突出小鹿的灵动之美,"孔雀的高视阔步"读的时候可以故意延长"高"和"阔",突出孔雀的骄傲姿态,高贵的气质。现在请你再来一遍。 (生再读,台下掌声起) 师 :还有哪些文字体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 生:请同学们看十七自然段,"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我觉得从这句话当中,可以看出她们当时的舞蹈十分的有气势。 师:哦,你说的是有她们的舞蹈有气势。老师纠正你回答中的一个错字,"嗔"应该读chēn.同学们,既然她找到了第十七自然段,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一段。(PPT显示该段文字)。 师: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一个词语来表达她和舞者之间的共通,谁知道是哪个词语? 生:"共鸣". 师:你找的很准确。那你能说说共鸣是什么意思吗? 第 7 页
生:"共鸣"在文中是指有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自己也具备这种相同的情绪。 师:作者与舞蹈家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共鸣呢?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这段文字。 (生齐读这段文字) 师:同学们读的很整齐,而且声音也很响亮。同学们能感受到作者与舞蹈家产生的共鸣吗?就这段文字而言,你喜欢那些句子,这些句子表现了舞蹈的一种什么状态?谁来说说? 生:我喜欢作者运用的一组排比句,作者用排比的手法既写了无限的哀愁,又写了无边的喜乐,然后又写到了娇羞、叱咤风云的盛怒,这些都说明了卡拉玛舞蹈时候的神态的灵活多变,和舞姿的优美。 师:你说的真好。你从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了舞蹈的美。这就告诉我们,在观赏舞蹈的时候,不仅要认真的看,还要用心去体会舞蹈所具有的美。 师:现在请用你的声音,把当时舞蹈者的神态多变和舞姿的优美表现一下可以? (生读六个"忽而"的句子。) 师:你读得很流畅,但是感情还稍显欠缺。比如读"无限的哀愁"和"无边的喜乐",我们的语调是不一样的,"无限的哀愁" 第 8 页
时语调应该低沉一些,语速稍慢,而"无边的喜乐"的时候,语速应该稍快,语调也应当上扬些,把人物内心的感觉读出来,下面的"娇羞"和"盛怒"也应该在感情上体现的分明些,现在,请你再来一遍好吗? (生再读。) 师:这次的朗读有明显的进步,感情把握的很准确。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想读读这段文字,来感受一下卡拉玛舞蹈的变换多姿。 (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读完,全场掌声起)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就这段文字,还有谁想发表看法? 生:有一处我不理解,就是"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作为一个演员,要时刻把观众放在第一位,可是卡拉玛把观众都忘记了,还把自己也忘记了,这该怎样解释啊? 师: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谁能来帮助这位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我觉得"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忘记,而是说明卡拉玛跳舞的时候非常的投入,是用心在跳舞,而不是简单的肢体动作的展示,只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忘我的境界,她是用心灵在舞蹈的。 师:我提议,为你的精彩回答掌声感谢。(掌声起) 第 9 页
师:还有谁想说? 生:请大家看第18自然段,我找的是作者引用的白居易的两句诗。从这两句诗,我感受到了舞蹈者的舞姿和服饰都很优美,她的动作很轻柔,像蛇一样的轻轻的蠕动着。 师:哦,你说的太好了。冰心先生也认为卡拉玛的舞蹈最精彩的是"蛇舞".现在请一个同学把关于"蛇舞"的描写读出来。 (一生读) 师:你读的语音很标准,也非常的流畅,但是老师从你的朗读中却没有感受到蛇舞的柔美。作者在这部分描写中用的最多的是动词,我们一起找找看。 生:"轻摇"、"微颤"、"蠕动"、"传". 师:找的很准确。同学们,这些动作的幅度怎样的? 生:很轻柔的。 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应该用一种很轻缓的语气来读,语速也不能太快,尽量读出蛇的那种轻柔缓慢的感觉。请你再来读一次? (该生再读) 师:这次的朗读有蛇的感觉了。刚才我们看的是第18段,那么在这一段中,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发现作者在写的时候,前后矛盾了,刚开始是作者一 第 10 页
个人在观赏舞蹈,是我怎么怎么样的,后来却变成了我们,这在称呼上是不一致的。 师:你的发现很独特。前面都是"我",后来突然变成了"我们".那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我不知道我的想法对不对。 师:说出来,我们共同交流。 生:我觉得是,一开始作者是很冷静的在欣赏舞蹈,随着舞蹈的变幻多姿的美的展示,作者的心不再平静,也随着舞蹈家一样激荡起来,把自己的内心和其他观众的心融合在一起了。 三、合作探究,求舞之源。 师:你说的很好。如你所说,当时作者的心已经融入到了这奇妙的舞蹈之中,她和表演者、观赏者、读者都已经深深的融汇在一起了。如此美妙的舞蹈艺术,冰心先生在目睹了这表演,感受到了这舞蹈的飞动之美的时候,先生的内心是无比的兴奋无比的激动的,她最想的就是把这种感受传递给大家,于是她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那她是怎么说的呢? 生:"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师:这是我们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现在,我们一起读这一段。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看,这一段最后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