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测定药物的量-效曲线有何意义2 举例说明肝药酶活性和血浆蛋白结合率对药物作用的影响3 请比较毛果芸香碱和阿托品对眼的作用和用途4 请比较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
5 以表格方式,简述拟肾上腺素药和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的分类及代表药6 试述安定的用途7 试述安定的作用机制8 为什么震颤麻痹的治疗用多巴胺无效而需用左旋多巴?加用α-甲基多巴肼意义何在?9 氯丙嗪过量或中毒所致血压下降,为什么不能应用肾上腺素?10 试述吗啡和度冷丁在作用、应用上有何异同11 述吗啡用于心源性哮喘的机制。
12 阿斯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在机制、作用和应用上有何不同?13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镇痛作用和镇痛药有何异同?14 乙酰水杨酸通过什么机制防止血栓形成?有何临床意义?15 与阿斯匹林比较,乙酰氨基酚在作用与应用方面有何特点?16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分类,每类举一药名。
17 阿斯匹林引起胃道反应的机理与防治。
18 试述阿斯匹林的不良反应19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四种给药方法?20 阿斯匹林的作用及临床应用?21 比较阿托品和匹鲁卡品对眼的作用22 氯丙嗪作用于不同通道的多巴胺受体及其临床意义?23 强心苷类药物的作用及应用24 β—受体阻断剂、吗啡、阿斯匹林禁用于支气管哮喘的原因25 氯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26 奎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不良反应2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类、代表药物28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29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30 有哪些半合成青霉素药物,各有什么特点31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特点、抗菌谱、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是什么32 比较红霉素和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33 简述磺胺类临床应用、常见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34 抗结核药临床合理应用的原则是什么35 结核病治疗为什么要早期用药36 第一、二线的抗结核药有哪些?请比较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PAS特点(抗菌力、抗菌谱、穿透力和耐药性)37 试述利福平的抗菌范围?38 比较三类CCB39 奎尼丁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作用,不良反应40 苯妥英钠药理作用(治疗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41 胺碘酮药理作用42 利尿药的分类及作用位置、代表药物、药理作用43 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44 考来类(胆汁酸结合树脂)药理作用,临床表现45 钙通道阻滞药抗心绞痛机制46 b受体阻断药抗心绞痛原理47 试问哌替啶与吗啡在作用与应用上有何异同?48 试问硫酸镁的抗惊厥机制是什么?。
49 试述ACEI在降压方面相对于其他降压药的优势。
50 ACEI药物和AT1-R阻断药比较有何异同点?51 β受体阻断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有哪些?52 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有哪些?53 试述抗过速型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
54 试述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分类及代表药。
55 为什么说硝酸甘油与普萘洛尔联合用药能取长补短。
56 糖皮质激素有哪些共同作用57 糖皮质激素有哪些用途?58 糖皮质激素有哪些不良反应与禁忌症?59 简述胰岛素的用途,不良反应60 简述丙基硫氧嘧啶和大剂量碘合用于甲亢手术准备用药的药理依据。
61 简述喹喏酮抗菌药物的共性。
62 简述甲氧苄啶与磺胺甲噁唑配伍的药理学基础。
63 ACh与NA在神经末梢的消除有何不同64 α受体阻断药引起的血压下降为什么不能用肾上腺素来纠正?应选用何药?65 间羟胺的作用与去甲肾上腺素相比有何特点?66 肾上腺素有哪些临床用途?67 试述β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68 常用解热镇痛药的分类,每类举一药名69 比较阿司匹林(水杨酸类)与氯丙嗪对体温影响的特点70 吗啡、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与临床应用有何区别71 吗啡为什么可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而禁用于支气管哮喘?72 哌替啶与吗啡在作用、应用上有何异同?73 何谓成瘾性?吗啡等镇痛药产生成瘾性的机理及有何防治措施?74 试述氯丙嗪阻断脑内四条DA能神经通路的DA受体所产生的药理作用或不良反应。
75 氯丙嗪过量或中毒所致血压下降,为什么不能应用肾上腺素治疗?76 高血压患者久用利尿药为什么还引起降压作用?其主要临床适应证有哪些77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有哪几类?列出主要代表药物。
78 简述强心苷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理学基础。
79 简述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机制及临床应用。
80 简述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可选用哪些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可选用哪些药物治疗?81 重症肌无力可选用什么药?为什么82 氯丙嗪过量中毒引起的血压下降,为什么不宜用肾上腺素抢救?83 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机理是什么84 琥珀胆碱过量中毒为什么不能用新斯的明解救?85 肾上腺素的哪些作用可用于过敏性休克的抢救?86 肾上腺素与异丙肾上腺素共同的适应证有哪些?87 异丙肾上腺素的临床用途有哪些?88 去甲肾上腺素的禁忌证有哪些?89 简述噻吗洛尔治疗青光眼机制及其优点。
90 试述酚妥拉明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理学基础。
91 巴比妥类药物有几类?各列一代表药物。
92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有哪些?93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什么?94 苯二氮卓类药物引起哪些不良反应?95 简述碳酸锂的药理作用。
96 筒述长期应用氯丙嗪所致锥体外系反应的表现类型及其机制。
97 试述氯丙嗪的中枢作用及其机制。
98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是什么?---------------------------------------------1 ①为确定用药剂量提供依据;②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安全范围、治疗指数等);③比较药物的效能和效价④研究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或药物作用原理2 ① 肝药酶活性提高,可以加速药物的代谢,使药物的作用减弱或产生耐受性。
如苯巴比妥能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可以加速自身的代谢,产生耐受性。
诱导肝药酶的活性,也可以加速其它药物(如双香豆素)的代谢,使后者的作用减弱。
②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可使药物的生物转化减慢,血浆药物浓度提高和药理效应增强。
(2)药物血浆旦白结合率对药物作用的影响:① 药物与血浆旦白结合率低,游离型药物增多,易跨膜转运到器官组织发挥作用,如SD易通过血脑屏障发挥抗颅内感染作用。
② 某些药物可在血浆旦白结合部位上发生竞争排挤现象,如保泰松与双香豆素竞争与蛋白结合,使游离型双香豆素增加、抗凝作用增强。
3 (1)阿托品对眼的作用与用途:作用:①散瞳:阻断虹膜括约肌M受体。
②升高眼内压:散瞳使前房角变窄,阻碍房水回流。
③调节麻痹:通过阻断睫状肌M受体,使睫状肌松驰、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平、屈光度降低,以致视近物模糊、视远物清楚。
用途:①虹膜睫状体炎②散瞳检查眼底③验光配镜。
(2)毛果芸香碱对眼的作用与用途:作用:①缩瞳:激动虹膜括约肌M受本。
②降低眼内压:缩瞳使前房角变宽,促进房水回流。
③调节痉挛:通过激动睫状肌M受体,使睫状肌痉挛和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以致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
用途:①青光眼②虹膜睫状体炎(与阿托品交替应用)4 药物/心缩力/心率/心输出量/心肌耗氧量去甲肾上腺素/+ /- /± /+肾上腺素/+++ /+++ /+++ /+++异丙肾上腺素/+++ /+++/ +++ /++5 (1)拟肾上腺素药①α受体激动药α1、α2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α1受体激动药(甲氧明)α2受体激动药(可乐定)②β受体激动药β1、β2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β1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 β2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③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④α、β、NA受体激动药(多巴胺)(2)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①α受体激动药α1、α2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 α2受体阻断药(育享宾)②β受体阻断药β1、β2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β1受体阻断药(阿替洛尔)β2受体阻断药(丁氧胺)③α、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6 (1)抗焦虑:在小于镇静的剂量即可产生明显的抗焦虑作用,是治疗焦虑症的首选药(1) 镇静催眠:用于①麻醉前给药;②失眠:现已取代巴比妥类成为首选的催眠药,对焦虑性失眠疗效尤佳。
(2) 抗惊厥、抗癫痫:抗惊厥作用强,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惊厥,安定静注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
(3) 中枢性肌松:用于缓解中枢疾病所致的肌强直(如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等);也可用于局部病变(如腰肌劳损)引起的肌肉痉挛7 安定特异地与苯二氮(BZ)受体结合后,可解除g-氨基丁酸(GABA)调控蛋白对GABA 受体高亲和力部位的抑制,激活受体,促进GABA受体与GABA结合,致使Cl-通道开放,Cl-内流增加,导致突触后膜超极化,增强了GABA的突触后抑制作用,这种作用是安定产生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及中枢性肌松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的主要机制所在8 由于多巴胺难以透过血脑屏障,故治疗时应用左旋多巴,左旋多巴是多巴胺的前身,可进入脑组织,在纹状体部位经多巴脱羧酶作用,脱羧后形成多巴胺而发挥作用。
单用左旋多巴时,绝大部分在外周组织中被脱羧,转为多巴胺,进入脑内的左旋多巴仅1%左右,如同时加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如a-甲基多巴肼,由于其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可抑制左旋多巴在外周的脱羧(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另可增加左旋多巴进入脑内的量,提高其疗效。
9 氯丙嗪降压主要是由于阻断a受体。
肾上腺素可激活a和b受体产生心血管效应。
氯丙嗪中毒时,肾上腺素用后仅表现b效应,结果使血压更加降低,故不宜选用,而应选用主要激动a受体之去甲肾上腺素。
10 1、比较如下:(1)作用方面:相同点:中枢作用(镇痛、镇静、欣快、呼吸抑制、崔吐);胆道平滑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扩张血管(体位性低血压)不同点:镇咳:吗啡(有)、度冷丁(无)、瞳孔缩小;(吗啡)(有),度冷丁(无)(2)应用方面:相同点:急性锐痛、心原性哮喘不同点:止泻:吗啡(因),麻前给药及人工冬眠:度冷丁(因)11 机制是:(1)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2)镇静作用消除不良情绪,减轻心脏负荷(3)降低中枢对CO2的敏感性,缓解急促、表浅的呼吸12 药物/机制/作用/应用阿司匹林/抑制下丘脑PG合成/使发热体温降至正常,只影响散热/ 感冒等发热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随环境温度改变,能使体温降至正常以下,影响产热和散热过程/ 人工冬眠13药物/镇痛强度/作用部位/机制/成瘾性/呼抑/应用解热镇痛药/中等/外周/ 抑制PG合成/无/无/ 慢性钝痛镇痛药/强/中枢/ 激动阿片受体//有/有/ 急性剧痛14 抑制PG合成酶,以至血小板中血栓烷A2(TXA2)减少,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