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目录一、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背景 (4)(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4)1.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开创了新经济时代 (4)2.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着区域经济竞争力 (5)3.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 (6)(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9)1.高新产业发展迅速,带动增长作用渐增 (9)2.高新区间结构趋同,地域分布偏集沿海 (11)3.高新区三资企业集中,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 (14)4.高新产业科研能力薄弱,技术创新不足 (15)5.园区环境营造侧重基础设施和政策,综合环境有待构建 (17)(三)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18)1.高新产业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日益提高 (18)2.支柱产业逐步形成,行业结构高度集中 (22)3.市场引导研究开发,企业自主技术创新 (23)4.大型企业作用突出,外商投资带动增长 (24)5.高新区经济运行良好,但发展空间不足 (26)二、某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意义 (28)(一)某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意义 (28)1.改善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8)2.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29)3.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提高空间产出效率 (30)4.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化水平 (31)5.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32)(二)某高新园区在“珠三角”经济圈的战略地位 (33)1.“珠三角”经济圈产业发展与某高新园区的建设 (33)2.“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发展与某高新园区的战略地位 (35)(三)某高新区建设与某经济发展前景 (41)(四)某高新园区与某市高新区的空间组织关系 (44)三、某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条件 (47)(一)某区经济发展特点 (47)1.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地位逐步提升 (47)2.工业生产地位显著,产业结构仍需调整 (49)3.外商投资占据优势,外资驱动经济增长 (52)4.企业布局相对分散,集聚效益有待提高 (54)(二)某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55)1.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快速增长势头良好 (55)2.人才培养力度不足,科研开发力量较弱 (56)(三)某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59)1.突出的区位优势 (59)2.经济基础坚实,基础设施完善 (61)3.适宜的政策和机制环境 (62)4.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融资环境 (64)5.用地条件良好,自然环境优美 (66)四、某区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 (67)(一)某高新园区的空间布局及发展条件分析 (67)1.“一区多园”的空间布局模式 (67)2.某高新园区三片区发展条件分析 (68)(二)某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71)1.发展目标 (71)2.功能定位 (72)(四)某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发展方向 (77)1.产业发展原则 (77)2.三片区功能定位 (79)(五)某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对策与建议 (80)1.树立经营园区、服务园区的观念 (81)2.科学进行片区规划,坚决执行规划成果 (82)3.高起点建设基础设施,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83)4.加大园区对外宣传力度 (84)5.灵活积极地引进产业、企业 (84)6.创造吸引人才的环境,注重人才培养 (85)7.重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86)8.积极开展国外交流,塑造新型文化社区 (87)某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一、某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背景(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1.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开创了新经济时代20世纪中叶以来,以美国、西欧和日本为核心兴起的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并波及到世界围,不仅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演进乃至教育、文化的进步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和格局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日渐澎湃的潮流,并开创和带动了以贸易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

新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继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的发明和电动机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之后,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第三次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又一次革命。

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前两次科技革命都是在科学革命进行到一定时期以后,才引发技术革命,而这次革命不仅在科学理论上,而且在技术上同时发生飞跃,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基本容的系统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同信息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这次以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促成了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空间和海洋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同时也大大加强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从而引导了一个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的新经济时代。

自1980年以来,世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近6%,1992~1995年上升为8%以上,而其他制造业产品的增长率只有 2.4%。

人们还看到:科技知识的创新与积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愈益明显。

本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5%依靠科技进步,现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达70%~80%,主要发达国家的国生产总值的50%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2.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着区域经济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着各国经济的增长,并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标尺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决定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同时使得科学技术的进步日益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因此,各国都纷纷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大战略。

尽管世界各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不尽相同,但目前比较公认的定义是经合组织(OECD)1994年根据产业研究开发密集度作出的界定:凡是研究开发经费(R&D)占销售额的比例超过7.1%的产业称为高新技术产业,超过 2.7%的产业称为术产业,低于 2.7%的称为低技术产业。

按照这一定义的高新技术产业有四个,分别是航空航天、计算机和办公机械、电子和通信设备以及制药。

目前,上述高新技术产品在全球正以二倍于其他制造产业的速度增长。

以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信息业为例,根据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报道,1995~1997年信息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3以上。

国外经验还表明,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大小几乎与该产业的产出增长成正比,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使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扩,产值已占到世界制造业产量的12%,其中,美国在1995年占32%,日本占23%,但中国只约占6%[1]。

3.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美国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源地。

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其校园创办了斯坦福研究园,而后迅速发展成闻名于世的“硅谷”,这里接纳了美国自1965年以来建立的100家最大型技术公司的1/3,1986~1990年间,这些公司的销售额增加了250亿美元,1990年,在硅谷的制造商出口了价值超过110亿美元的电子产品,几乎占全美当年电子产品出口总额的1/3[1]。

由于这种“科技工业园”能够满足1摘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IssueBrief”,1998年7月20日。

2 [美]安纳利.萨克森宁著《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许多要求,如土地、人力、技术、资金、管理和开放的地区网络环境等等,因而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其强劲的创新能力带动了地区产业升级并极刺激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也纷纷把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沃土”。

到1992年,美国已有398个科技园,几乎占当时全世界总数1008个的40%[1]。

除了赫赫有名的硅谷外,世界著名的还有128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带、北卡罗来纳三角研究园、日本的筑波科学城、英国的剑桥工业园、的新竹科技工业园等等。

图1-1: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数(1995)纵观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可概括为如下五种类型[2]:(1)技术工业园。

这类高技术密集区的核心是集聚效1 顾朝林、赵令勋等:《中国高技术与园区》,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年。

2 顾朝林、赵令勋等:《中国高技术与园区》第99页,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年美国德国日本中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俄罗斯应。

集聚效应具有三种类型:孵化器、主办和作用模式,外部条件包括基础设施、研究与开发、风险资本和社会支持。

利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的高技术园属于这种类型。

(2)高技术园区。

这类园区以自主创新的高技术成果,经产品化和市场化形成基本技术公司,然后衍生出大大小小的高技术子公司,逐渐自发地发展为高技术园区。

美国的硅谷、128公路、明尼达城、洛杉矶和英国西伦敦等属于这种类型。

(3)科学研究园区。

该类型高技术密集区是规划的结果,它们依靠联系政府或公司主持的研究活动,很少出现高技术的公司。

英格兰的西伯克郡、美国的华盛顿特区和加拿大多伦多的西瑞丹园区属于这种类型。

(4)科学工业园区。

这种类型的园区以进口高技术成果为主,依靠政府、地方的资本和劳力投入,将高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并占据较大份额的世界市场。

园区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基本技术公司组,参与国家、国际竞争的技术公司;二是地方技术公司组,参与地方市场的小技术公司。

高技术密集区大多数公司都面向地方市场,提供部件、零件和服务。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日本的高技术区、国的高技术小区都是这种类型。

(5)高技术产品装配园区。

这种类型的高技术密集区位于高技术的底层,由于工作人员众多和公共刺激而建立许多分厂。

装配型高技术密集区几乎不能成为有效自我维持的高技术园区。

中格兰、新汉普郡和蒙特利乐的布罗蒙特区等属于这种类型。

另外,从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看,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分为二类:一种是市场自发形成的,最突出的是硅谷;一种是政府规划推动的,世界上大多数高新技术园区都是这样的。

如果从技术的角度来分,大致也有二类:一种是技术创新主导型的,比如硅谷;一种是技术引进型的,如日本和一些后发展国家。

(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1.高新产业发展迅速,带动增长作用渐增20世纪60年代开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引发一场世界性的潮流,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

1986年3月由四位科学家牵头、经亲自批示的“863”计划出台,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自此,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始走上快车道。

近5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分迅猛,其增加值从1993年的636.4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1274.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8.95%,其中,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的增长率更是达到44.67%,增长速度最低的医药制造业也有6.25%。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增长。

1998年,我国GDP增长率是7.8%,而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大大高于GDP 的增长速度,如通信业务产值达2295亿元,比上年增长达25.4%;电子信息业产值达3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增加值为74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