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库尔勒库尔勒市- 概述库尔勒市座落于欧亚大陆和新疆腹心地带,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支脉库鲁克山和霍拉山,南临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库尔勒"是维吾尔语,意思是"眺望"。
这里盛产香梨,又称梨城。
库尔勒市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公元630年佛教高僧玄奘西天取经曾途经库尔勒。
市境大部曾属古代西域36国之一的渠犁国。
远在新石器时代,孔雀河流域就已有人类活动。
西汉神爵年间,西域都护在今孔雀河三角洲筑有埒娄城,有军队驻守。
以后,埒娄城又演变为东汉的爵离城、北魏的柳驴城和元代的坤闾城。
1939年库尔勒由设治局升为县。
新中国成立后,库尔勒县先后成为库尔勒专署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政领导机关的所在地。
1979年6月,国务院批准由库尔勒县设置库尔勒市。
1984年,县、市合并。
目前,库尔勒市是华夏第一大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信息中心,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确定的两个重点发展城市之一。
全市总面积711 6.9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每千人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82人,有汉、维、蒙、回等23个民族,少数民族占30.1%。
市辖9个乡、2个镇、5个农牧园艺场、5个城市办事处,另有3个州属农牧园艺场及农二师所属3个农业团场。
市域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师部、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塔里木石化工程建设指挥部和南疆铁路临管处等中央、自治区单位。
库尔勒市- 历史沿革秦汉时期,天山南路有36国,库尔勒市位居渠犁国境,古渠犁国在且未西北,精绝(今民丰县)之北,尉犁(今塔什店至搏斯腾湖以南一带)西南,山国(今尉犁县铁干里克东北)以西,乌垒(今轮台县策大雅)东南。
其范围相当于今库尔勒市境及尉犁县西北、轮台县东南一部分。
西汉文帝四年(前176),匈奴冒顿单于入侵西域。
置幢仆都尉于焉耆、危须、尉犁三国问,渠犁受憧仆都尉控制。
西汉太初四年(前101),汉朝在轮台、渠犁设使者饺尉,管理西域屯田事务。
西汉神爵二年(前60),汉朝于乌垒设置西域都护府,渠犁归属汉朝版图,筑圩娄城于“河曲”(今孔雀河的转弯处),归降汉朝的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等部众,也被安置在“河曲”。
王莽新朝天凤三年(16),西域都护李崇败退龟兹。
圩娄城地属匈奴。
东汉建武二十二年(46),莎车土贤攻龟兹王,坍娄城地属莎车王乌垒州。
数年之后,龟兹杀乌垒王。
占乌垒国境。
东汉永平十七年(74),西域都护陈睦治埒娄城。
东汉永平十八年(75),为焉耆攻没。
东汉永元六年(94),班超发龟兹、鄯善等8国兵。
征伐焉耆。
危须、尉犁,斩焉耆王广、尉犁于陈故城。
埒娄城地归属于汉。
东汉永建二年(127),西域长史班勇与敦煌太守张朗分南北道攻打焉耆国,张朗由爵离城(即埒娄城)先至爵离关(今铁门关),攻降焉耆王元盂。
前凉建兴二十三年(335),前凉张骏遣兵伐龟兹途中,在贡仑城和遮留谷击退焉耆国王龙熙。
地属前凉。
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前秦品光攻降焉耆,地属前秦。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万度归伐焉耆,置焉耆镇。
本地为柳驴城,地属北魏。
西魏恭帝二年(555),突厥占据高昌之后,即向焉耆发展,本地受其统辖。
隋仁寿三年(03),突厥西面可汗达头的儿子泥利自立为西突厥全境的大可汗,史称西突厥,本地受其统辖。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唐朝军队进攻龟兹,途径今库尔勒境,本地属随后设立的焉耆都督府。
唐咸亨元年(670),吐蕃陷安西四镇,本地属叶蕃。
唐上元二年(675),唐朝收复安西四镇。
唐永淳元年(682),吐蕃复占领天山南路。
唐垂拱元年(685),唐收复安西四镇唐垂拱三年(687),吐蕃攻占安西四镇。
周长寿元年(692),武威道大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本地复归唐朝。
唐贞元五年(789),本地为吐蕃占据。
唐开成五年(840),回鹘相职拥外甥庞特勤西迁安西,从吐蕃手中夺取焉耆各地。
本地属回鹘。
唐大中十至十一年(356~857),回鹘首领庞特勤西迁焉耆,称叶都护,有众20万,本地属叶都护管辖。
唐咸通元年(860),庞特勤可汗被其异母弟库尔特勤战败处死,安西回鹘汗国的重心移至北庭、吐鲁番一带,史称西州回鹘,本地属西州回鹘。
唐咸通七年(866),西州回鹘首领仆固俊,打败吐蕃首领尚巩热,吐蕃势力退出西域,本地属西州回鹘。
宋宣和四年(1122)以后,西州回鹘臣服西辽,本地属西辽。
宋嘉定十一年(1218),成吉思汗擒杀西辽乃蛮王子,本地属元。
蒙古宪宗元年(1251),蒙哥登大汗位(史称宪宗)。
于今吉木萨尔设别失八里行尚书省,库尔勒地属别失八里行省,归察台台后王治地。
清康熙十六年(1677),噶尔丹进兵南疆,破黑山宗,尽捕元裔诸汗,库尔勒地属准噶尔治地。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廷平定准噶尔与大小和卓木之乱以后,将焉耆定名为喀喇沙尔,派驻办事大臣一员。
所属库尔勒庄,实行伯克制。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于库尔勒设三品阿奇木伯克一员,管理库尔勒庄,并设守备驻军。
清同治六年(1867),浩罕阿古柏侵占库尔勒,血腥统治10年之久。
清光绪三年(1877)十月,清军收复库尔勒。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喀喇沙尔直隶厅升为焉耆府。
库尔勒为焉耆府治地。
民国6年(1917)。
设库尔勒县佐,属焉县设焉耆道,辖库尔勒焉耆道改为焉耆行政长公署。
民国9年(1920)7月11日,设焉耆道,辖库尔勒县佐。
民国县19年(1930),焉耆道改为焉耆行政公署,同年库尔勒县佐为设治局,属焉耆行政长公署。
民国28年(1939年),库尔勒设治局升格为县,属焉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4月12日,焉耆专员公署成立、库尔勒县为焉耆专署辖治。
1954年6月,撤销焉耆专员公署,分别设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区和库尔勒专署。
库尔勒县为库尔勒专署辖治。
1960年12月1日,库尔勒专署并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府由焉耆县南迁库尔勒县城。
1979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划出库尔勒县的库尔勒镇、新城、团结3个办事处和铁克其、英下、恰尔巴格3个公社,以及原属焉耆青县的塔什店办事处,成立库尔勒市。
同年9月30日,库尔勒市组建成立,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领导。
1979年9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库尔勒市。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库尔勒县,县所辖区域并入库尔勒市。
1984年4月10日,库尔勒县正式并入库尔勒市,仍隶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库尔勒”是维吾尔民族语言,直译为“楼兰人”,是“眺望”的意思,因盛产香梨,又被称为“梨城”。
库尔勒市- 优势资源库尔勒市拥有光热水土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特有的农产品资源五大优势资源。
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库尔勒座落于素有"巴音郭楞金三角"之称的孔雀河三角洲上,气候温和,土质肥沃,物产丰富,光热水土资源十分丰富。
全年日照时数达小时;无霜期天;全市土地总面积1063.53万亩,草场总面积663万亩,天然林及荒漠灌木林60万亩,耕地面积69万亩,可垦耕地140万亩。
库尔勒的母亲河--孔雀河穿市而过,在市境内达271公里,平均年径流量11.8亿立方米,加上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面积1001平方公里)的调节,水量长年稳定。
全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在境内有公里,年径流量在。
油气资源充裕,开发前景广阔。
库尔勒毗邻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随着塔里木石油的开发,以石油石化为主导的新一代支柱产业正在形成,塔里木盆地已成为全国四大气区和六大油田之一。
目前,石油、天然气产值已占全域国民生产总值的60%。
矿产资源富集,开发价值可观。
库尔勒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有煤、红柱石、云母、蛭石、石墨、铁、锰等矿藏50多种,其中红柱石储量为全国之首,相对富集,品位高,国内外市场都十分紧俏,开发价值可观,有望成为库尔勒新的支柱性产业。
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库尔勒市独特的地理位置蕴育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历史上,库尔勒就是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
目前,周边有国家一级文物保护点14处,二级文物保护点40处,纳入国家文物档案的文物古迹有240处。
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和科学工作者。
库尔勒市周边还有不少独特的自然景观,如烟波浩淼的博斯腾湖,广袤迷人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幽雅神奇的天鹅湖,举世闻名的罗布泊,松涛林海的巩乃斯,风光秀丽的塔里木河,雄伟壮观的天山石林,千姿百态的"雅丹"奇观,世界最长的沙漠公路,海拔6973米的木政塔格冰峰,都是人们旅游探险的好去处。
在民族风情方面,主要有蒙古族的"那达慕",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等民间文化艺术,群众基础十分良好,深受新疆各族人民所喜爱。
库尔勒市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展特色旅游业的思路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以民族风情、民俗文化为主体,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多方位旅游发展新格局,以城市资源为中心,增强对周边旅游景点辐射力,汇成发散型大旅游圈,积极向娱乐型、探险型、保健型、购物型、参与型等模式发展。
特有的水土孕育了特有的农产品资源。
库尔勒市年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宜香梨、瓜果、棉花、蕃茄、红花等经济作物的生长,形成了特有的农产品资源优势。
香梨是库尔勒市得天独厚的优势农产品资源。
因其具有含糖量高、香味浓郁、果肉细嫩、酥脆多汁、耐储藏等性能,号称"果中之王",远销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全市香梨种植面积已达26.5万亩,其中结果面积5.4万亩,香梨总产4.0万吨。
库尔勒市是传统产棉区,1995年被列为国家百强产棉市。
所产棉花因其色白、纤维长、强度高等优异品质而受区内外客商青睐。
目前,全市棉花种植面积在25万亩左右,总产约50万担。
库尔勒长绒棉、甘草膏制品、蕃茄酱、野生罗布麻同样也是声名远扬。
库尔勒市- 库尔勒香梨库尔勒香梨原产于新疆南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等地,因巴州库尔勒市种植面积最多,品质最好而得名,库尔勒香梨是一个地域性极强的名优特优良品种,是我区乃至全国最优良的地方梨品种之一。
库尔勒香梨树冠高大,幼树直立,呈尖塔形,大树冠呈圆锥型或自然半圆型,30年生树高7.2米,干径0.4米,冠径5.7×7.2米;主干表皮灰褐色、粗糙、纵裂;枝条粗壮密集;多年生枝灰褐色,粗糙;一年生枝表皮褐色,皮孔明显,皮目灰白或淡黄色,大小中等,密集,圆形或椭圆形,易与其它品种区别。
节间平均长约0.04米,幼叶淡红色,叶前微具绒毛;成叶浓绿色,长卵圆型,中大,长0.12米,宽0.065米,稍纵向抱合,叶尖渐尖,叶基楔形,叶缘锯齿状,锯齿锐尖,有刺芒。
果实倒卵圆形,纺锤形或椭圆形,不规则,中等大小,平均单果重113.5g,果实黄绿色,阳面有红晕,果面光滑或有纵向浅沟,蜡质较厚,果点小而密,红褐色,果皮薄,质脆,果肉白色,肉质细嫩,石细胞少,坚硬,多汁味甜,近果心处略酸,香味浓郁;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3.5%,总糖11.2%,总酸0.05%,维生素C含量2.535mg/100g,蛋白质0.28mg/100g,水分含量87%,可食部分占83.6%,库尔勒香梨幼树长势强,成年树中强,萌芽力强为75%,成枝力中强为25%,隐芽生命力强,寿命长,百年老树较为常见,进入结果期较早,一般栽后四年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