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衷互济”大学生公益活动创业计划书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第二章组织介绍2.1组织名称2.2组织地点2.3组织宗旨2.4组织标志2.5组织的资本构成2.6组织的运作及管理第三章行业分析3.1项目背景3.2项目描述3.3所有权状况3.4活动开展与规划第一章项目概述现在,我国贫困高中生“因贫辍学”问题已非常严重。
2006年,我国普通高中生均学费达到1147元,比2000年增长72% ,而同期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增长59%。
据统计, 2006年城市在校贫困高中生每校平均约占7~15%,而农村比例则更大,家庭贫困是部分学生失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截至2006年,我国中西部8213%的贫困高中生家庭是因“高中致贫”,有20%的贫困高中生面临辍学的威胁,还有一些贫困生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主动选择辍学。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家庭“因学负债”的情况也日益增多。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于2007年7 - 8月开展的“新长城千村助学寻访活动”的调查显示, 254名贫困高考生中仅有10~15%的家庭没有债务,有9~14%的家庭债务在1000~3000元之间, 71.9%的家庭债务在3000~5000元之间,而债务在5000元以上的竟占到71.7% 。
这些家庭为了帮助子女能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业,全家举债度日,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最多的竟然高达12万元。
生活窘迫使贫困生承受身体、精神的双重压力高中教育虽然收费比大学低,但每年的各项费用至少也需要5000元左右,勉强交了学费的贫困高中生在学校的生活非常艰苦。
据共青团河南省委希望工程办公室2005年全省18个省辖市348所学校的16万余名在校高中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每月生活费低于100元的高中生占44% ,有相当一部分农村贫困高中生平日仅靠馒头和开水充饥。
2007年,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对我国1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16所高中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 59.52%的贫困生家庭每月只能提供100元以下的生活费用,平均每天不足4元。
政府决策部门对贫困高中生资助问题的认识有偏颇。
由于普通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导致了政府部门在助学问题上忽略了普通高中阶段。
首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高中教育的兴奋点多集中在高考升学上,对贫困生救助的工作缺乏热情。
其次,受财力不足的制约和制度缺失的影响,民政部门在关于弱势群体生存需要的社会救济方面尽管做出了不少工作,但对涉及其精神与发展需要的特殊社会福利方面关注很少。
再次,由于有关决策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官僚作风,对贫困状况了解不多,对高中贫困生失学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社会公平、影响社会和谐的不利因素估计不足,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对这一问题的严重忽略。
我们公益组织团队的名称是“和衷互济”,其理念是我们大学生与高中生间都有相同的梦想,但大学生公益组织与高中生之间并不是单纯的一对一帮扶关系,而是我们通过筹集资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受助高中生能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搞一些公益活动,达到“互济”的理念,这样我们与高中生间不存在利益关系,不会让帮扶者产生厌烦情绪,也不会让受助者产生不安情绪,相当于是一种通过劳动去获得报酬的方式去帮助高中生,使大家都能够从中获利。
我们公益组织以“关怀贫困学子,服务广大社会,让爱播撒人间”为组织宗旨,一步一扩大组织影响力,使政府、社会对贫困高中学子于更多的重视,让更多的高中贫困学子圆大学梦,从而回报社会,使这种帮扶公益活动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不断的发展壮大,直到不需要此类型公益组织的时候。
第二章组织介绍2.1 组织名称“和衷互济”大学生公益团队2.2组织地点西昌学院2.3 组织宗旨关怀贫困学子,服务广大社会,让爱播撒人间2.4 组织标志2.5 组织的资本构成结合本组织现有的财力资源与社会关系,前期将采用学校募捐与社会募捐,还有公益组织帮助为主要途径进行资金筹集,后期将采用社会媒体与政府支持,还有意向合作的企业、公司为主要资金筹集方式。
资金的使用:(1)帮助贫困上进高中学子解决学费、生活费等问题。
(2)租用活动场地、购置活动设备,办公设备的租用。
(3)建立组织网站,以便对大众宣传本组织。
(4)提高有关活动的宣传力度,如发传单、拉横幅、画海报等。
(5)为组织的持续发展储备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
(6)留一部分资金,作为应急资金,处理突发情况。
2.6 组织的运作及管理2.6.1 组织运作初期,组织先筹集一些资金作为启动资金,然后挪出一部分资金一定程度上帮助贫困上进高中学子的生活困难问题。
第二阶段,注重对组织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并与扶助高中生达成相应合作关系。
(帮他们的前提是:在对他们进行帮助的同时,他们能在课余时间帮助本组织搞一些公益活动)第三阶段:当组织发展步入正轨后,充分发挥人事部门与宣传部门的职能,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使参与活动的人员都能获得学习机会和发展机会;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使本组织能在本地区,各大高校,甚至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以便得到广大社会、政府的支持。
2.6.1.1 组织管理结构图2.6.1.2 各部门主要职能(1)项目团:是项目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项目的各项重大决策,项目团成员由项目发起成员与各高校合作社团负责人担任。
(2)执行团:负责项目的具体执行,执行团成员主要由项目发起成员与社团负责人担任。
(3)顾问团:对项目的开展提出建议和意见,顾问团成员主要由学校领导以及社会人士担任。
(4)专家团:对项目的开展提供指导,专家团成员主要由有经验的社会人士、心理学方面、活动组织方面专家担任。
(5)监督团:监督项目的执行,及时报告各项目进展情况,监督团成员主要由社团负责人担任。
(6)宣传部:宣传本组织的奋斗成果,提高本组织知名度,宣传部成员主要由社团人员与志愿者担任。
(7)组织部:为活动的开展以及进行做准备与管理,组织部成员主要由社团人员与志愿者担任。
(8)人事部:合理规划对于帮扶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工作,招募志愿者工作,人事部成员主要由社团人员与志愿者担任。
(9)外交部:主要与执行团一起,与社会各公益组织,公司、企业,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外交部成员主要由社团人员与志愿者担任。
(10)财务部:主要统计资金的收入与支出,并根据财力情况,做相应的支出预算,财务部成员主要由社团人员担任。
2.6.2 团队管理团队管理的核心是让组织的每一位成员都有机会,都能为组织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合理配置人才的基础上,充分发掘组织的人才资源。
通过各种激励手段,不断培养人才,从而使组织获得长足的发展。
2.6.3 监督管理本组织的管理模式采用执行团与监督团双重管理的模式。
确保奋战在一线的社团成员以及志愿者态度端正,不做出有损本组织名誉的事情,并且能时刻关注一线工作人员的心理变化,然后及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小误判的概率。
2.6.4 财务管理(1)加强现金管理及成本核算,费用核报的管理。
(2)财务状况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以“最小成本,最大利润”为原则筹集和运用资金。
(3)每个季度还将对组织账目进行审计,同时向其进行管理存档。
2.6.5 人力资源管理(1)实行以德才兼备,敢于创新为标准,公平竞争、择优录取、人尽其才的人才聘用志愿者选拔制度。
(2)为所有本组织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本组织人员更多地参与组织的日常管理,加强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与感情联系。
(3)对与帮扶学生(高中生)加强彼此间的联系,使本组织与帮扶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4)加强一线工作人员的再教育,不断提高一线工作人员包括思想觉悟、敬业水平、创新精神在内的个人综合素质,并结合组织的现实实际,形成积极向上的信念。
(5)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让大家能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
2.6.6 组织的目标战略前期(1~2年)(1)了解本地贫困高中学子情况想要解决问题必须先深入了解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项目,团队成员首先需要对留守儿童情况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然后深入了解贫困高中学子的个别极端案例,了解本地政府、高校对贫困高中学子的相关公益项目。
(2)建立微博、QQ、贴吧等宣传渠道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与中学负责人了解“和衷互济”项目,也为了公开透明地进行项目的运作,建立贴吧、微博等宣传渠道,由专人负责运作,发布贫困高中学子、项目运作的相关情况,以求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本项目中来。
(3)制作社团操作指导手册各高校公益社团是本项目中最重要的一环,能否争取到足够的高校参与到本项目中,直接影响项目最终的效果。
为了减轻社团的负担,我们需要制作社团操作手册,对整个项目的流程进行详细的介绍,既要给社团提供完整的指导,又要给他们留下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4)寻求专家以及相关人士支持由于目前大学生对贫困高中学子的情况了解不多,对于如何帮助贫困高中学子也十分困惑,所以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
中期(2~3年)(1)联系合作中学校长,让校长安排班主任进行信息落实。
收集先从本地高中开始,由校长安排班主任收集班上贫困高中学子的信息,相对比较苦难的高中学子优先考虑。
由校长负责将贫困高中学子的情况进行汇总。
(2)寻求官方与公益组织的支持尽快筹集资金,就地联系需要帮扶的高中生,建立合作关系(3)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做进一步的完善与改进以攀西地区学校为中心,向周边学校辐射,适当的邀请社交媒体对我们的公益活动进行传播报道,在各社交平台宣传我们的公益活动,加大川内高校间宣传我们组织的理念,与有意向合作的高校组成高校联盟,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技术指导,以此增加帮扶行动与公益行动的规模,并争取政府以及企业的支持。
长期(6~10):(1)借助本组织所搞公益活动的影响力,以四川地区公益活动的成功为示范,然后与各联盟高校一起向川外各高校宣传我们的公益活动,一步一步使我们的活动在各省得以推广。
(2)根据各校情况总结并调整项目执行团在各校进行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做好及时跟踪反馈,根据各校的反馈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并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项目第一期结束后进行深刻的总结反思,长处继续发扬,短处坚决抛弃,撰写第一期执行情况报告,并提交组织委员会、顾问委员会以及专家委员会审阅,听取批评,接受合理建议。
第三章行业分析3.1 项目背景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贫困生的资助政策依然被排除在国家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之外。
随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的日益临近,对普通高中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问题已愈发突出。
3.2 项目描述项目名称:“和衷互济”大学生公益活动3.2.1 项目开展通过筹集资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受助高中生能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搞一些公益活动,达到“互济”的理念。
3.2.2 项目可行性评估1)贫困高中生基数大:目前我国中西部县镇农村高中生总数为900多万人,其中贫困高中生比例为20% ,即有180多万人。
2)帮扶方式存在改进空间:事实上,现阶段的各类公益组织不缺少对贫困高中学子的关爱,但通常情况下只是单方面的一方支助,一方受助的模式,再加上贫困高中学子普遍内向、自卑,很多已经受助后的同学不愿多次接受帮助,使很多帮扶活动不能顺利开展下去,但若采用互帮互助的方式,则能使支助方与受助方形成良性循环,特别是不会让受助同学产生自卑情绪,他们会认为这是劳动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