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宜昌规划展览馆布展策划设计方案内容大纲

宜昌规划展览馆布展策划设计方案内容大纲

宜昌规划展览馆布展策划设计方案内容大纲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宜昌规划展览馆布展策划设计方案——内容大纲主题:宜人之城昌盛之地三峡明珠动力心脏城市形象: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城市精神:开放包容务实创新文明诚信城市定位:世界水电旅游名城、东方市树:、市花:、第一部分印象宜昌--序厅一、主题形象展区(一)序言(二)主题形象(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山、水、城“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现代化特大城市、中国动力心脏)(三)区位地图(四)城市名片世界水电之都世界钢琴之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大幸福城市巴楚文化之乡中国柑橘之乡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中国自然流域漂流之都中国最佳投资城市(五)领导关怀二、功能性展区(一)阳光规划厅(规划公示厅)(二)贵宾休息厅(三)临展区第二部分魅力宜昌--城市纵观一、宜昌概览二、建制沿革(一)古代宜昌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宜昌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距今一二十万年前,在宜昌境内的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的活动。

境内数十处的发现,证明了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繁衍生息。

1.宜昌属西陵部落,据《宜昌府志》记载:夏、商、周三代,夷陵为古地,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夷陵置巫县。

“夏商时为古之域,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郡县,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属南郡。

“”,西汉时夷陵属荆州南郡,建安十三年(208年)改夷陵为临江郡。

建安十五年()又改临江郡为,领宜都(今宜昌)、秭归、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县。

2.时,吴黄武元年(222年),改夷陵为西陵郡,也称宜都郡。

晋太康年间(280-289年),改置为夷陵县。

分夷陵西境(在长江南岸的黄牛岩至黑岩之间)另置一县时命名“宜昌”,寓意在于祈福分境置县宜于国运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见于史。

3.时宋、齐皆与晋同。

梁改宜都郡为,西魏改为拓州,北周改为。

4.隋大业三年()改硖州为夷陵郡,辖夷陵、夷道、长杨、远安四县,夷陵县为郡治,隶属荆州。

唐初,改夷陵郡为硖州,领上述四县,属。

初又改为夷陵郡。

元年(758年)复改,辖原四县,仍属山南东道。

5.五代时,与荆州、归州为。

复称,属,仍辖原夷陵四县。

元丰年间(1078~1085年)改“”为“峡”。

6.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原四县,属荆湖北道。

明初改峡州路为峡州府。

九年(1376年),改峡州为,领宜都、长阳、远安三县,夷陵,隶属布政使司荆州府上荆南道。

清四年(1647),夷陵州隶属荆州府。

顺治五年,改“夷陵”为“彝陵”(二)近代初年废府、州建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制。

1912年改县为,与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属荆南道。

当阳、远安属襄南道。

1949年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三)现代成立后,湖北省分设八个。

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辖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九个县。

同时划出原宜昌县城区和近郊农村置宜昌市,直属管辖。

三、民族风情巴山舞、宋山香花、田祭:泥仓子、土家“女儿会”、地花鼓、三峡渔民与渔划子、土家织锦四、巴楚文化古代巴文化的摇篮、楚文化的发祥地五、民间艺术兴山民歌、宜昌丝竹、枝江民间吹打乐、土家族撒叶儿嗬六、非遗项目(国家级非遗项目16个)(一)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二)王昭君传说(三)屈原传说?(四)土家族撒叶儿嗬(五)兴山民歌?(六)下堡坪故事(七)青林寺谜语?(八)夷陵丝竹乐(九)枝江吹打乐(十)都镇湾故事(十一)长江峡江号子?(十二)宜昌堂调(十三)宜昌薅草锣鼓?(十四)远安呜音(十五)土家族打溜子?(十六)南曲七、三峡文物、、、、、、、八、人物春秋嫘祖、、、、、、、文安之、、、、刘德培九、风景名胜三峡大坝、三峡人家、三峡竹海、车溪、三峡大瀑布、金狮洞、朝天吼漂流、柴埠溪大峡谷、链子崖十、地方特产宜昌柑桔、百里洲沙梨、五峰名茶、远安西河鱼、土家腊肉、三峡苕酥、宜昌猕猴桃等第三部分辉煌伟绩--建设成就一、经济成就(一)宜昌GDP宜昌是湖北的“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期以来宜昌GDP总量连续居湖北第二位,宜昌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位居湖北第二,是湖北第二大经济体。

(二)六大工业优势产业以发电和输配电为特色的水电产业、以绿色健康食品为特色的食品产业、以磷化工为特色的化学产业、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以新型建材为特色的建材产业、航天工程及海洋探测产业。

(三)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以柑橘为特色的水果产业、以草食动物为特色的蓄牧产业、以库区特种养殖为特色的水产业、以无公害反季节为特色的蔬菜产业、以优质绿茶为特色的茶叶产业、以乌红天麻为特色的中药材产业。

(四)六大服务区域中心世界水电旅游中心、区域性交通中心、区域性信息中心、区域性商务中心、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和区域性科教文化中心。

二、建设成就(一)三峡工程--全球最大的水利枢纽(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万里长江第一坝”(三)2012年,联邦电工电缆产业园、华润热电、东阳光工业园、三宁己内酰胺、宜昌人福出口药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三新硅业、宜昌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

三、数字民生2012年全年财政民生类支出205.5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总额的70%。

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帮助失业人员和困难人员再就业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3.1%。

社保扩面新增24.4万人,五项保险参保达到366.5万人次。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适龄人员参保缴费率达到95%。

第四部分绘美宏图—总体规划一、历届规划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一)城市性质(二)规划层次(三)城市规模(四)发展目标(五)规划结构(六)发展策略三、城乡统筹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四、近期建设五、远景规划第五部分盛世华章--总体规划模型1500m2第六部分品读宜昌--专项规划一、综合交通规划(一)高速公路系统“一环、八线——米字结构”(二)公路系统“双环结构”(三)快速路“三纵五横”(四)干线性主干路“四纵三横”(五)轨道交通(六)快速公交线(BRT)(七)铁路与机场(八)三峡枢纽港(九)三峡物流中心二、园林绿地规划三、环境保护规划四、公共设施规划五、基础设施规划六、综合防灾规划七、建设用地规划第七部分山水美园--生态之城一、自然山水格局“一江两心、三楔四廊”二、城市景观格局“江穿城,城镶山”三、特色空间区域(一)滨江现代城市区(二)山地生态组团区(三)历史特色风貌区四、绿地系统真山真水入城,公园绿地成网五、城市亮点(一)绿地核心——城市中央公园(二)过渡区域——沙河生态都市区、城东生态都市区(三)外围联系——三峡风景名胜区和龙盘湖-观音山绿楔,长江、黄柏河、柏临河第八部分产业新晖--沿江万亿经济走廊一、沿江产业布局抢抓黄金十年机遇,打造万亿经济走廊二、产业用地结构(一)“一带”——长江产业带(二)八个主要工业园区宜昌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六园)宜都高新科技工业园红花套清江绿色工业园三、招商引资(一)招商政策(二)招商优势(三)招商成就第九部分灵秀之都--新区规划一、总体规划结构“山水框架、三心启动、轴线延伸““一带多廊十片多中心“二、规划用地布局三、综合交通规划“契合地形的道路骨架““绿色公共交通体系”四、绿化与景观体系“一江两岸”山水格局“四楔五轴”五、重点设施布局城市十大公共中心:行政中心、会展中心、科普活动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奥体中心、医疗中心、规划展示馆和博物馆、宜昌市一中和青少年实践基地,新增平湖半岛旅游服务中心六、五大产业支撑(一)现代服务业以点军科技产业园区和区域制造业为依托,发展科研教育、创新、创意、创业等(二)商贸物流产业以宜昌东站为依托,发展物流信息、物流咨询、商贸服务等(三)消费服务产业根据现有城市功能布局,发展商业零售、医疗保健等(四)休闲旅游产业依托环境优势,发展养生度假、旅游地产,文化娱乐等(五)高新技术产业以伍家岗工业园区和宜昌生物园为依托,发展无污染工业制造、生物医药制造等第十部分和谐城乡--区县规划一、秭归县二、兴山县三、远安县四、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第十一部分畅想宜昌--未来展望二、城市万花筒-互动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