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依次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及一篇习作《奇妙的想象》,旨在引导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

《宇宙的另一边》一文中“我”趴在窗台上看星空时,发现了宇宙另一边的一系列秘密:在那个神奇的世界里,有着和宇宙这一边相同的空间场景,却又有着和这一边完全相反的情景。

文中的想象新奇而大胆,充满童话色彩。

《我变成了一棵树》写“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孩子的童真童趣。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是围绕想象力安排的说写训练。

“习作例文”给出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引导学生围绕例文展开想象。

习作以“奇妙的想象”为主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题目想象故事,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走进作者神奇的想象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3.拓展想象,想象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

4.展开想象,接龙编故事。

5.根据给出的题目想象故事,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重点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走进作者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难点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宇宙的另一边》2课时《我变成了一棵树》2课时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1课时习作:奇妙的想象2课时16宇宙的另一边本文写的是“我”对宇宙另一边的秘密的一系列猜想,并且这些猜想都是立足于生活实际,从“我”的视角和“我”所经历的一切来展开的,所以使本课的想象合理而新颖,充满童真童趣。

神秘莫测的宇宙一直都是学生们好奇、感兴趣的话题,再加上本课充满神奇的想象、贴合生活的场景、新奇精彩的描述、天真活泼的语言……一定会让学生沉浸其中,参与其中,并由此想象出关于宇宙另一边的更多、更新奇的秘密。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喜欢新奇事物的阶段,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宽松、愉悦的情境,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想象的神奇、语言的优美。

然后顺势而为,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奇妙想象,并仿照课文内容写下自己的想象,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

【知识与技能】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话说出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感受文中的“我”大胆而神奇的想象。

【过程与方法】大胆想象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并相互讨论交流,以此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使其养成善于观察、善于追问的学习习惯。

重点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难点想象宇宙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并和同学交流,看谁的想法更奇妙、更有趣。

教师: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2课时第一课时认读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理清课文结构,感受作者想象的神奇。

一、赏图入境,交流导入——宇宙1.用幻灯片展示宇宙的图片。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们都想到了什么?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宇宙呢?2.学生交流。

3.师:看来,同学们对神秘莫测的宇宙都充满了好奇,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宇宙的神奇吧!二、自读课文,指导识字1.请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结合工具书或问老师、问同学,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展示交流:(1)指生认读生字。

(2)小组内“开火车”比赛。

(3)“顺风耳”比赛。

教师读词语,学生在生字表中指出这个词语中出现的生字。

(课件出示)4.讨论交流,理解难懂的词语。

(1)浩瀚:浩瀚:形容广大或繁多。

(2)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3)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4)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5)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6)拜访:敬辞,访问。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全班交流课文内容。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思考:哪几个自然段是关于现实的描写?哪几个自然段是作者的想象?3.学生自由朗读喜欢的自然段。

4.交流:作者写了哪些奇妙的事情?你觉得文中有哪些句子或段落新奇有趣、想象丰富?四、指导写字,正确书写1.自读生字。

2.和同学交流写这些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3.书写指导。

“秘”右部是“必”,不要写成“心”。

“栋”右部是“东”,不要写成“”。

“铃”右部是“令”,不要写成“今”。

4.学生用手在桌上临摹。

5.展示书写。

宇宙的另一边宇宙的另一边→这一边的倒影淌秘密栋梯铃乘绪篇越第二课时1.用自己的话说说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2.想象宇宙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并相互交流,比比谁的想象更奇妙。

3.尝试用文中的句式将这些秘密写下来。

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难点想象宇宙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并尝试用文中的句式将这些秘密写下来。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跟随课件听写、校正。

二、细读课文,说说秘密1.师问: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场景?2.学生交流。

(趴在窗台上、早上上学、上课铃声响、下课了)3.师:在这些地方,作者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呢?请同学们用笔画下来。

4.指名学生读所画的部分。

5.交流秘密。

●课件出示文字: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那里有座一样的城市,有条一样的街道,街角处有栋一样的房子,房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

(1)齐读句子。

(2)师生配合读。

(3)师:同学们,读了这段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呢?(4)学生交流。

(5)师:“房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这个孩子是谁?他又在做什么呢?●课件出示文字:那个孩子是另一个我吗?当我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的时候,他是不是正把作业本放回书包?当我气喘吁吁爬楼梯的时候,他是不是正下楼去?当我趴在窗台看着星空的时候,他会不会也趴在窗台,看着星空,想着我呢?我们的目光会在哪里相遇?(1)指名读。

(2)学生互相评价。

(3)师:这一自然段中共有几个问号?这个孩子和“我”的行为是怎样的呢?(4)师:你会怎样回答作者的这些问题呢?●课件出示文字:在宇宙的这一边,雪是在冬天下的;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雪是在夏天下的吗?在宇宙的这一边,太阳从东方升起;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太阳是从西边升起的吗?在宇宙的这一边,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在宇宙的另一边,它会不会像花朵一样开放,或者像人一样行走?(1)师生配合读,师读分号前的句子,生读分号后的句子,感受句式特点。

(2)交流句式。

(3)一起有感情地再读这部分内容。

●研读7、8、9自然段。

(1)自读这三个自然段。

(2)师:从这三个自然段中,你又发现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3)学生交流。

●研读第11自然段。

(1)“我”告诉了同学们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2)围绕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三、展开想象,书写秘密1.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梳理一下文中所提到的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2.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进行板书。

3.师:宇宙的另一边有这么多的秘密,除了这些,它还会有哪些秘密呢?请同学们仔细地想一想。

4.学生交流秘密。

5.师:同学们,你们想把这些秘密也像作者一样写下来吗?让我们一起仿照文中的句式把这些秘密写下来吧!6.请写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想象。

7.评一评谁的想象更奇妙。

四、拓展阅读,体验神奇本文中的一系列想象是不是新颖而有趣呢?想要再次体验一番这样的神奇吗?那就去阅读更多相关的书籍吧,如《风居住的街道》《我想养一只鸭子》《星星小时候》等。

宇宙的另一边这一边另一边拿出作业本放回作业本爬楼梯下楼梯冬天下雪夏天下雪太阳从东边升起太阳从西边升起石头没有生命石头像花朵一样开放、像人一样行走出门向左出门向右上语文课上数学课加法、乘法、写风的习作本文中的想象大胆新奇,学生学习兴趣很浓。

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读,引导学生感知文本,感受想象力的神奇。

同时带领学生走入文本,品味语言的优美,感受其间洋溢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读为主,让学生领略奇妙的想象,感知句式特点,提升语文素养。

同时,我也特别注重保护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敢想、敢说,并指导学生模仿课文写一写自己的想象。

借助这个小练笔,将学生积蓄已久的想象从笔尖倾泻下来,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独特想象,从而发散思维,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

17我变成了一棵树本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因贪玩不想吃饭,坐在树下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结果真的变成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的故事。

这篇课文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文中那个玩得正开心不想回家吃饭的孩子多像生活中的自己呀。

作者将人与动植物间的相遇与认同,描绘得有如童年生活中一种真实的存在,也使不同生命间的这份交流、关怀显得格外自然。

文中小作者的经历是大多数学生都经历过的,因此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喜欢读这篇课文。

而本文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是学生喜欢的。

这篇课文会如同一块磁铁吸引着学生走进文字,触及那些存在于我们脑海里的奇思妙想。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进行讲解分析。

本课充满神奇的想象色彩,生硬的讲解会肢解文本的美感,因此教学要以引导学生朗读、想象为主,师生在朗读中进入英英的想象世界,去探寻一个孩子创造的神奇世界。

【知识与技能】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字,读写重点词语。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过程与方法】1.借助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感悟想象的神奇。

2.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想象的神奇,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重点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字,读写重点词语。

2.自由表达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难点畅想自己会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师: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

2课时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卡通人物,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孙悟空的图片)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孙悟空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吗?(会七十二变)2.师:对,其实不光孙悟空会变,有些小朋友也会变。

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去读一个小朋友变成了一棵树的故事吧。

3.板书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互读,正音。

3.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赛读。

4.把这些词语带入到文中,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读通顺。

5.指导学生朗读。

如:“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将“真”强调读。

如:“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读出惊奇的语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