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试卷(A)
1.决定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酶分子结构,二是反应条件。
2.求KM最常用的方法是 双倒数作图法。
3.多底物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序列机制,另一类是乒乓机制,
4.可逆抑制作用可分为竞争性,反竞争性,非竞争性,混合性;
5.对生产酶的菌种来说,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条件有:一是看它是不是致病菌,二是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产酶量高;三是菌种不易退化;四是最好选用能生产胞外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6.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可用 终止反应法和连续反应法。
7.酶制剂有四种类型即液体酶制剂,固体酶制剂,纯酶制剂和固定化酶制剂。
8。
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共价键法。
9.酶分子的体外改造包括酶的表面修饰和内部修饰。
10.模拟酶的两种类型是半合成酶和全合成酶。
11.抗体酶的制备方法有拷贝法和引入法。
1.为什么酶制剂的生产主要以微生物为材料?
解:1.微生物种类丰富,酶种丰富,且菌株易诱变,菌种多样。
2.微生物生长繁殖快,酶种提取,特别是胞外酶
3.来源广泛,价值便宜。
1)微生物易得,生长周期短
2)可以利用微电脑技术控制酶的发酵生产,可进行连续化,自动化,经济效益高。
3)可以利用以基因工程为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选育和改造菌种,增加产酶率和开发新酶种。
酶工程试题(B)
1.Km值增加,其抑制剂属于竞争性抑制剂,Km不变,其抑制剂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Km调小,其抑制剂属于反竞争性抑制剂。
2.菌种培养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固体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
3.菌种的优劣是影响产酶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发酵条件对菌种产酶也有很大的影响,发酵条件一般包括温度、PH、氧气、搅拌、湿度和泡沫等。
4.打破酶合成调节机制限制的方法有控制条件,遗传控制,其他方法。
5.酶生物合成的模式分别是同步合成型,延续合成型,中期合成型,滞后合成型。
6.根据酶和蛋白质在稳定性上的差异而建立的纯化方法有热变性法,酸碱变性法和表面变性法。
7.通常酶的固定方法有:交联法、包埋法、吸附法、共价结合法。
8.酶分子的体外改造包括酶的表面修饰和内部修饰。
9.酶与抗体的重要区别在于酶能够结合并稳定化学反应的过滤态,从而降低了底物分子的能障,富抗体结合的抗原只是一个基态分子,所以没有催化能力。
二、填空题
1.按催化反应类型,将酶分成6个大类,它们的名称及其代码分别是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合酶、异构酶、连接酶。
2.根据葡聚糖凝胶的交联度不同,软胶包括G75、G100、G150、G200.
3.酶固定化方法有吸附法,交联法,吸附交联法、共价结合法、微胶囊法。
4.酶蛋白化学修饰的方法包括金属离子置换、大分子结合、肽键有限水解、氨基酸置换、侧脸基团修饰。
1)日本成为“酵素”的东西中文为酶,英文为Enzyme,是库尼于1878年首先使用的,其实它存在于生物体的细胞内与细胞外。
2)1929年,萨姆纳首先制得脲酶结晶,并指出酶的本质是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