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醉翁亭记中考集锦(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集锦(答案)

《醉翁亭记》阅读题中考汇编(答案)
(一)阅读全文第一段
1、欧阳修自号“醉翁”的原因是。

答案:饮少辄醉,年又最高。

2、此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醉翁亭”等景物。

答案:琅琊山酿泉
3、“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
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写出醉翁亭得名的缘由,为下文写醉情山水,与民同乐做铺垫。

4、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5、作者被贬滁州,自号“醉翁”。

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答案:表达作者寄情山水(热爱自然),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
理解。

答案: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

或:醉翁之意不
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二)阅读全文第二、三段
1、分别概括文章第二、第三段的内容要点:
答案:第二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第三段:写太守与滁人游乐、宴饮及醉归的场景。

2、文章第二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

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
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案: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木茂盛,秋天风高霜洁,冬天水落石出。

或者:野花、
树木、风霜、水石。

3、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答案: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治理有
方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为下文的“众宾欢”“太守醉”做铺垫。

4、结合第三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醉能同其乐”中的“乐”包含的具体..内容。

答案:①滁人游山之乐②众宾宴饮之乐③众宾游戏之乐
(三)阅读全文第四段
1、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太守、游人和禽鸟的快乐之因。

答案:⑴太守快乐之因:琅琊风景优美;愿意与民同乐(或:看到游人快乐)。

⑵游人快乐之因:跟随太守游玩(或:自由自在的游玩)。

⑶禽鸟之乐因:游人离开,树林空旷。

2、用自己的话概括“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中的“人之乐”的内容。

答案:①滁人游山之乐;②宾客欢饮之乐;③太守与民同乐之乐。

(共3分,每个要点1分)3、太守为什么会“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为山水之景陶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美丽的山景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是什么?
答案:①仕途失意,寄情山水,排遣内心郁闷,与民同乐;②但知音难觅,内心孤独,
不禁发出“”的慨叹。

5、“句句写山水,却句句记亭,句句写太守”,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豁达乐观,与民同乐,排遣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
答即可。

示例一: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豁达乐观,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示例二: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示例三: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情感。

6、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

答案: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

(四)比较拓展
1、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的理想之风。

答案:与民同乐宁静祥和
2、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下句:
答案:琅琊山蔚然神秀或者:岳阳楼壮美雄奇、桃花源和平宁静
3、《岳阳楼记》第二段、《醉翁亭记》第二段
(1)根据所写景物的不同点,完成下表。

(3分)
/ / / / / 摘录作者感触
《岳阳楼记》登楼所见水景朝暮之景写景突出
阔大壮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醉翁亭记》登山所见山景朝暮之景,
四时之景写景突出
秀美多变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也。

(2)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答案: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4、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
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答案: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

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立
足于个人的得失或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

欧阳修的立足
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

这就是他们的根本的区别。

5、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

(每句填7个字)
范仲淹欧阳修
答案:为天下先忧后乐与吏民同醉同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