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立建设工程监理工程监理档案、资料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公司档案资料的管理,有效的收集、建立、保管和利用工程文件档案,确保公司质量管理有效运行,提高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根据《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GB/T50328—2014和《建设工程监理规》GB50319—2013及相关档案管理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公司档案,是指公司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工程监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符合城市建设档案要求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
第三条根据公司质量管理的要求,公司各职能部门应及时整理对本部门的文件和质量管理中产生的各种质量记录,在隔年1月底移交公司资料室,进行归档。
第四条公司现有的和新近购置的外部技术文件作为资料,由公司资料室进行登记、编号、编录台帐。
第五条监理部应根据各类监理人员岗位职责和公司要求,对工程监理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质量记录认真收集整理,并按以下程序在监理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的15天移交公司资料室进行归档。
(一)专业监理工程师整理、编册;(二)总监理工程师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GB50319—2013)和《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GB/T50328—2014及公司归档要求对资料进行审核,合格的移交公司总师室复核并做好移交手续。
(三)打印资料一律由公司资料室进行整理归档,采用电子文件或光盘存档保存。
第六条监理部移交公司的工程监理档案的容及组卷顺序(按附表1)监理文件移交城建档案馆的工程监理档案的容(见附表2)监理部移交建设单位的工程监理档案的容(见附表3)监理工程文件的归档围和保存单位(见附表4)第七条监理档案文件、资料的组卷要求:1、及时收集、整理,以防资料散失,移交的档案资料要求完整、准确、系统。
2、资料的形成应与工程建设同步,确实反映实际情况,杜绝事后补做的现象。
3、资料、文件要求字迹清楚、图面整洁,签字手续完备,并且要原件(如无法提供的,对抄件和复印件应注明原件放何处,经办人签字、单位盖章)。
4、组卷应遵循工程文件的自然形成规律和工程专业的特点,保持卷文件材料的有机联系,组成一册或若干册有机联系的集合体,具体可按以下要求:1)、监理及文件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专业、阶段等组卷,群体工程项目的统一监理文件资料汇总组卷。
2)、如果文件材料不多,可按上述排列顺序组成一册或将文字图纸保组成一册。
3)、如果文件材料较多,文字材料可按上述顺序组成若干册,但应保持文件的有机联系。
4)、文字材料按事项、专业顺序排列。
同一事项的请示和批复,同一文件的印本和定稿,主件和附件不能分开,并按批复在前,请示在后,印本在前,定稿在后,主件在前,附件在后的顺序排列。
当案卷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纸时,文字材料应在排在前面,图纸应排在后面。
各种文字材料排列印本在前,定稿在后;审批文件在前,申请文件在后。
在上述前提下,按时间先后排列为宜。
5)、案卷不宜过厚,文字材料卷厚度不宜超过20mm,图纸卷厚度不宜超过50mm。
5、案卷编目:(1)、编制卷文件页码应符合下列规定:1)、卷文件均按有书写容的页面编号。
每卷单独编号,页号从“1”开始。
2)、页号编写位置:单面书写的文件在右下角;双面书写的文件,正面在右下角;背面在左下角。
折叠后的图纸一律在右下角。
3)成套图纸或印刷成册的文件材料,自成一卷的,原目录可代替卷目录,不必重新编写页码。
4)、案卷封面、卷目录、卷备考表不编写页号。
(2)、卷目录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卷目录排列在卷文件首页之前,式样宜符合归档规附录C的要求。
2)、序号应以一份文件为单位编写,用阿拉伯数字从1依次标注。
3)、责任者应填写文件的的直接形成单位和个人。
有多个责任者时,选用两个主要责任者,其余用“等”代替。
4)、文件编号应填写文件形成单位的发文号或图纸的图号,或设备、项目代号。
5)、文件提名应填写文件形成标题的全称。
6)、日期应填写文件的形成日期或文件的起止日期。
7)、页次应填写文件在卷所排列的起始页号,最后一份文件应填写起止页号。
8)、备注应填写需要说明的问题。
(3)、卷备考表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卷备考表排列在卷文件的尾页之后,式样宜符合归档规附录D的要求。
2)、卷备考表应标明卷文件的总页数、各类文件页数或照片数及立卷单位对案卷情况的说明。
3)、立卷单位的立卷人和审核人应在卷备考表上签名;年、月、日应按立卷、审核时间填写。
(4)、案卷封面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案卷封面印刷在卷盒、卷夹的正表面。
也可采用封面形式。
案卷封面的式样宜符合归档规附录E的要求。
2)、案卷封面的容应包括档号、案卷提名、编制单位、起止日期、密级、保管期限、本案卷所属工程的案卷总量、本案卷在该工程案卷总量中的排序。
3)、档号应由分类号、项目号和案卷号组成。
档号由档案保管单位填写。
4)、案卷题名应简明、准确地揭示卷文件的容。
5)、编制单位应填写案卷文件的形成单位或主要责任者。
6)、起止日期应填写案卷全部文件形成的起止日期。
7)、保管期限应根据卷文件的保存价值在永久保管、长期保管、短期保管三种期限中选择划定。
当同一卷有不同保管期限的文件,该案卷保管期限应从长。
永久保管是指工程档案无限期地、尽可能长远地保存下去。
长期保管是指工程档案保存到该工程被彻底拆除。
短期保管是指工程档案保存10年以下。
各类文件的归档围和保管期限详见归档规附录A和附录B。
8)、密级应在绝密、、秘密三个级别中选择划定。
当同一案卷有不同密级的文件,应以高密级为本卷密级。
(5)、卷目录、卷备考表、案卷封面宜采用70g以上白色书写纸制作,幅面统一采用A4幅面。
(6)、案卷装订:1)、案卷可采用装订和不装订两种形式。
文字材料必须装订。
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纸的案卷应装订。
装订时不应破坏文件的容,并应保持整齐、牢固、便于保管和利用。
2)、装订时必须剔除金属物。
(7)、案卷装具一般采用卷盒、卷夹两种形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卷盒的外表尺寸应为310㎜×220㎜,厚度一般为20、30、40、50㎜。
2)、卷夹的外表尺寸应为310㎜×220㎜,厚度一般为20~30㎜。
3)、卷盒、卷夹应采用无酸纸制作。
(8)、案卷脊背应由档号、案卷提名构成,由档案保管单位填写,式样宜符合本归档规附录F的规定。
第八条资料借阅应办理借阅手续,做好资料的保护工作,一般在使用后10天归还。
第九条档案借阅要求进行审批,根据密级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使用后及时归还。
第十条公司档案管理人员应忠于职守、维护史实、遵纪守法,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开发档案信息资料,并为档案的利用提供便利。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2015年10月1日起执行。
附表1:(监理档案容及组卷顺序)附注1:(建筑工程)各类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复试报告的报验资料:1、钢材试验报告;2、水泥试验报告;3、砂试验报告;4、碎(卵)石试验报告;5、外加剂试验报告;6、防水材料(防水涂料、卷材)试验报告;7、砖(砌块)试验报告;8、预应力筋复试报告;9、预应力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复试报告;10、钢结构用钢材复试报告;11、钢结构用防火涂料复试报告;12、钢结构用焊接材料复试报告;13、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复试报告;14、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副的复试报告;15、幕墙用铝塑板、石材、玻璃、结构胶复试报告;16、装饰装修用门窗复试报告;17、装饰装修用人造木板复试报告;18、装饰装修用花岗岩复试报告;19、装饰装修用安全玻璃复试报告;20、装饰装修用外墙面砖复试报告;21、节能工程材料复试报告;22、散热器、供热系统保温材料、通风与空调工程绝热材料、、风机盘管机组、低压配电系统电缆的见证取样复试报告;23、其它物资进场复试报告。
附注2:(建筑工程)一、建筑与结构工程施工试验报验资料:1、锚杆试验报告;2、地基承载力检验报告;3、桩基检测报告;4、土工击实试验报告;5、回填土试验报告(应附图);6、钢筋机械连接试验报告;7、钢筋焊接连接试验报告;8、商品砂浆配合比申请书、通知单;9、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及统计评定记录;10、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申请书、通知单;11、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及统计评定记录;12、混凝土抗渗试块试验报告;13、砂、石、水泥放射性指标报告;14、混凝土碱总量计算书;15、外墙饰面砖样板粘结强度试验报告;16、后置预埋件抗拨试验报告;17、超声波探伤报告、探伤记录;18、钢构件射线探伤报告;19、磁粉探伤报告;20、高强度螺栓抗滑移系数检测报告;21、网架节点承载力试验报告;22、钢结构防腐、防火涂料厚度检测报告;23、木结构胶缝试验报告;24、木结构构件力学性能试验报告;25、木结构防护剂试验报告。
26、幕墙双组分硅酮结构胶混匀性及拉断试验报告;27、幕墙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雨水渗透性能及平面变形性能检测报告;28、外门窗的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雨水渗透性能检测报告;29、墙体节能工程保温板材与基层粘结强度现场拉拨试验;30、外墙保温浆料同条件养护试件试验报告;31、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验收记录;32、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记录;33、围护结构现场实体检验;34、室环境检测报告;35、节能性能检测报告;36、其它建筑与结构施工记录与检测文件。
二、给水排水与供暖工程施工试验报验资料:1、灌(满)水试验记录;2、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3、通水试验记录;4、冲(吹)洗试验记录;5、通球试验记录;6、补偿器安装记录;7、消火栓试射记录;8、安全附件安装检查记录;9、锅炉烘炉试验记录;10、锅炉煮炉试验记录;11、锅炉试运行记录;12、安全阀定压合格证书;1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联运试验记录;14、其它给水排水及供暖施工记录与检测文件。
三、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试验报验资料:1、接地电阻测试记录;2、绝缘电阻测试记录;3、电气接地装置平面示意图表;4、电气器具通电安全检查记录;5、电气设备空载试运行记录;6、建筑物照明通电试运行记录;7、大型照明灯具承载试验记录;8、漏电开关模拟试验记录;9、大容量电气线路结点测温记录;10、低压配电电源质量测试记录;11、建筑物照明系统照度测试记录;12、其它建筑电气施工记录与检测文件。
四、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试验报验资料:1、统合布线测试记录;2、光纤损耗测试记录;3、视频系统末端测试记录;4、子系统检测记录;5、系统试运行记录;6、其它智能建筑施工记录与检测文件。
五、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试验报验资料:1、风管漏光检测记录;2、风管漏风检测记录;3、现场组装除尘器、空调机漏风检测记录;4、各房间室风量测量记录;5、管网风量平衡记录;6、空调系统试运行调试记录;7、空调水系统试运行调试记录;8、制冷系统气密性试验记录;9、净化空调系统检测记录;10、防排烟系统联合试运行记录;11、其它通风与空调施工记录与检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