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
春秋铁铲
战国铁锄
一、“神农”的传说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历程: (1)原始社会: (2)春秋战国: (3)汉代: ①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也也大大 超过前代; ②出现了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 大镰和播种工具耧车; ③东汉时,耦犁(二牛抬杠)在某些地方 逐渐被一牛挽犁取代。
地主
地 租
新 抑 制 (均田、限田) 的 兼 封 并 建 国 家
自耕农
沦为
佃农
新的自耕农
激化矛盾
农民起义
悯农诗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你如何解读 古代农民的生 活境况?
秦代收“泰半之赋 ”, 使“男子力耕不足粮饷, 女子纺绩不足衣服,人民 只能,衣牛马之衣,食犬 彘(猪)之食。”
骨耜
磨制石斧
石锄
一、“神农”的传说 ——农业的起源和农业的地位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 的演进 1、历程: (1)原始社会: 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人民 利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 (2)春秋战国: 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 铁制技术。
一、“神农”的传说 ——农业的起源和农业的地位 1、中国农业的地位 (1)地域;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农作物: 粟、稻。 2、神农的传说: (1)贡献: 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神农能 殖嘉谷”。 (2)实证: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3)历史地位: ①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 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②中国古代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 的基础上取得的。
曲柄锄
耧车
耦犁(二牛抬杠)
一牛挽犁
一、“神农”的传说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历程: (1)原始社会: (2)春秋战国: (3)汉代: (4)唐代: 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可以 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 耕土的深浅;同时还出现了灌溉工具筒车。
马均
一、“神农”的传说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历程: (1)原始社会: (2)春秋战国: (3)汉代: (4)唐代: 2、评价; (1)积极: 耕作技术的改进,促进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 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局限: 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 业工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一、“神农”的传说 ——农业的起源和农业的地位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问题 四、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水利事业的发展 1、原始社会后期: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浮雕
四、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1、远古时代。 大禹治水。 2、战国。 (1)李冰-都江堰 (2)郑国-郑国渠
李冰
都江堰
思考: (1)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何特 点?
(2)有什么功能? (3)有何意义?
郑国
郑国禹和他的继承人 1、远古时代。 大禹治水。 2、战国。 (1)李冰-都江堰 (2)郑国-郑国渠 3、汉代。 (1)井渠; (2)王景治黄河。
井渠
井渠
汉明帝派王景治黄河
一、“神农”的传说 ——农业的起源和农业的地位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问题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赋税和徭役 1、沉重的赋税 (1)原因: 征收赋税是古代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 府的财政收入提供物质保障的主要手段。
一、“神农”的传说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 1、土地制度: 2、土地兼并 (1)原因: (2)表现: ①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 削农民; ②土地高度集中,“富者连阡陌,贫者无 立锥之地”。
一、“神农”的传说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 1、土地制度: 2、土地兼并 (1)原因: (2)表现: (3)影响: ①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 序的严重破坏; ②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出 现民众暴动。
一、“神农”的传说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 1、土地制度: 2、土地兼并 3、田制改革 (1)地主阶级: 开明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 造成的社会矛盾。 (2)农民阶级: 直接或者间接提出“平均”的口号,包含 平均地权的内容。
封 建 国 家
轻 徭 薄 赋
徭 役 兵 役 田 赋 人 头 税 田 赋
四、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1、远古时代。 2、战国。 3、汉代。 4、灌溉工具: (1)隋唐五代: ①立井水车; ②高转筒车。 (2)宋代: 水转翻车。 (3)明清: 风力水车。
立井水车
高转筒车
水转翻车
风力水车
1、有利因素:耕作方式的演进生产工具的 革新;水利事业的发展;…… 2、不利因素:沉重的赋税、徭役;土地兼 并严重;……
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国防工程、城市建设工程。
②奢侈工程: 宫室工程、陵墓工程。 (3)特点; 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恶劣,死亡率高。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沉重的赋税 2、沉重的徭役; 3、影响: (1)积极: 农耕者的艰辛劳动是古代帝国统治和繁荣的基 础。 (2)消极: ①赋税使农民破产失去土地;徭役使农民被迫 长期离开土地;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 严重破坏。 ②引发的社会动乱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 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一、“神农”的传说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沉重的赋税 (1)原因: (2)表现: ①主要形式: “秦半之赋”;田亩税;人头税。 ②其他税种: 杂税;附加税;临时性的征收。 (3)特点: ①征收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 ②名目繁多,“征发无度”。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沉重的赋税 2、沉重的徭役; (1)概念: 古代封建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 (2)表现: ①公共工程:
3、自然条件、技术、水力、土地制度、政策 劳动力等
结合图文材料和本课所学,谈谈我国古代农 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个体经营为基本形式(小农经济) ; (2)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实行精耕细作; (3)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 (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 (5)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小农经济的特点: (1)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商周) 土地制度 土地公有制 国王、贵族 土地所有制 表现形式 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 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井田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封建社会 以私有制为主 君主土地私有制 (战国以来) 体的多种土地 地主土地私有制 所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一、“神农”的传说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 1、土地制度: (1)商周时期: (2)战国时期: (3)北魏到唐前期: 2、土地兼并 (1)原因: 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允许土地买卖; ②贵族、官僚及其豪强霸占良田。
一、“神农”的传说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 1、土地制度: (1)商周时期: (2)战国时期: (3)北魏到唐前期: 推行均田制。 ①内容: 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②破坏: 贵族官僚地主依持各种特权把大量公田据为 己有,农民稍遇天灾人祸,就被迫出卖土地,破产 逃亡,均田制在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不得不废弛。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农业 商业 手工业 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
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以为币用, 不识其始终。
汉景帝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民间俗语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黍
稷
麦
粟
稻
猪
马
牛
羊
狗
鸡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 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 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的传说 ——农业的起源和农业的地位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问题 1、土地制度: (1)商周时期: 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 际上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 秦国商鞅推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 了土地私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