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历史学习要记住两个字:理解。
历史书的每一课其实都是由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的。
下面由为你提供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结构图,希望大家喜欢。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结构图欣赏1、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1978)进行→1985年的城市
2、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
背景:农村改革前,我国农村经济落后,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农民缺乏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前提:以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特点: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
作用(意义):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
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⑤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4、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原因:为了引进和吸收外资、侨资;引进新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对外开放的根本)
5、对外开放过程
(1)经济特区的建立;;打开对外开放的突破口;;“1979年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
(1988年增设了海南省)(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2)开放沿海14个城市;;1984年
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上海、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3)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并在内地省份设立一些开放城市
1991年,设立上海浦东开放区(现已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体现
5、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和调整?
答:分别是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二1、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提出,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
总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所以说他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中共十三大(1987年召开)
主要内容:①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立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②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南巡讲话(1992年);;“1992年在南海边写下了美丽的诗篇”
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
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主要精神: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发展经济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
(“三个有利于”)
历史意义: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十四大(1992年召开);;确定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内容: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十五大(1997年召开);;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