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考察目的和指导思想
为加强对教学质量的了解和质量跟踪,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命题范围,使考试能够准确地评价学生在新的数学课程方面的发展情况,促进课程改革的工作继续深入的开展.注重学以致用,联系实际,培养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和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使学生能够打下较好的数学基础,为中考和今后的学习作好准备。

本学期数学期末考试仍以《数学课程标准》和统一教学要求为依据进行命题。

二、试卷分析
1、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2、题量、题型和分值设置
全卷120分.总题量26题,其中选择题10题,每题3分;填空题8题,每题3分;解答题9题,共89分. 与中考题量设置一致. 本次试卷难度比为7:2:1。

3、考试范围 : 九年级(上)的全部内容和下学期的二次函数。

4、试题来源
知识点源于《数学课程标准》相应年级的要求,以九年级上的知识内容和九下的二次函数为主要载体。

试题注重基础,试题题型大部分来自课本,其中基础题主要根据是课本中的练习题A组习题的题型.个别题加以改造.此外包含一些变式题或自编题.在体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命题的教育价值立意.同时对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应用、观察探索、创新思维、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进行考察. 整体在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之上,又考察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其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试卷难易程度、题量适中,照顾了中下水平的学生。

力图达到较高的
及格率和均分。

基础性的题目较多,预设难度为0.60-0.65。

中档题的难度以中等生的难度为参照,中等生可较好发挥,但难题的高度较高,要考高分有一定的困难,满分较难。

三、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54人参加考试,优分12人,及格24人,低分21人,均分60,成绩一般。

四、得失分析
1.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主要得失分分布情况
(1)得分情况:总体看来,学生答题比较好的主要集中在能够直接应用课本的基础知识的题目,学生对单个基础知识点的考查题答得较为理想, 选择题的答题情况总体较好,学生1,10题基本都能完成,第7题错的较多。

填空题最好的是第1题、第2题和第5题,这些题目的主要特征是只有一个知识点的计算类题目是纯技能考查,只涉及单个概念和计算,只要平时训练到位基本都能得分。

其次是3、4、6,其中3题是学生较为熟悉的题型。

解答题基础的计算题和分析及作图都较为理想,计算题较好,23题是基本应用题,虽然解决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但大部分学生还是能正确理解题意列出方程。

比以往应用题的得分率略高。

(2)失分情况:主要问题集中在函数、几何、综合类题目. 1.表现在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不够清楚,如代数式和方程的概念混淆,不会分析应用。

2基本运算能力不过关,出错较多。

3.审题粗心,不能按要求解题,錯解漏解,答非所问。

4. 涉及阅读理解类题目整体得分率较低,对题目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比较差,存在题意理解上的困难。

5、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图形变换不能落实到解题的实践
中,综合解题能力较差,对于代数和几何结合的综合题题型和由若干个知识点综合的题型解题思路不清,不懂分离简化出基本图形,思维不够严密。

七、今后教学的措施
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探讨好的教学方法,让优生更优,差生成绩上升。

3、一定要学习研究《课标》,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研究单元教材,掌握重点
和难点。

4、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归类,掌握各部分的结构,认识各知识之间的阶
段性连续性,确定所教教材在本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5、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智力背景。

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在班上的分类情况。

研究学生的非智力背景。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分类情况。

6、对教学内容优化处理对差生辅以谈话法、直观法和作业练习法。

7、对圆
与二次函数的教学加强研讨和重视,袮补本次未能考试的不足。

总之要总结经验, 针对本班情况,制定好下阶段教学任务、目标,补救措施。

为中考打下较好的基础。

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引导学生掌握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掌握数学知识,教师要钻研教材,用好教材,用最好的教学方法教学。

拚弃偏题怪题。

弃绝题海战术。

让学生学有所得,教有所获。

师生共同努力,力争中考取得好成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