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下看中美贸易战,反之,从中美贸易战看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因素1、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资2、资本的进入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3、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5、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和金融深化6、资本的进入有利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转型(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1、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
如1995年墨西哥爆发了重大的国际债务危机。
2、外资进入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3、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4、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6、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7、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
1、贸易全球化的表现:贸易全球化主要体现在:第一,国际贸易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第二,国际贸易规模庞大,世界贸易依赖度高。
2、投资全球化:国际直接投资全球化表现在: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率高于国际贸易增长率和世界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3、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一国的金融活动跨越国界日益与国际间的金融活动融合在一起,即资金的筹集、分配和运用,超越国家疆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金融全球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水平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状况;二是垂直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利率和汇率的国际联动和影响。
4、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的表现:表现在当今约90%的国家都有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其足迹已几乎遍及全球。
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因素主要有:第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
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打破了种种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第二、跨国公司的发展。
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国际间分工,并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第三、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体制,转而向市场经济过渡。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滞胀而减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更加强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美国曾经对那些国家发起贸易战1、拖垮苏联的贸易战苏联和美国这一场贸易战可谓旷日持久。
双方自二战结束后开始就明争暗斗,1949年正式开始,80年代进入白热化。
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在暂时稳住美元霸权后,开始对苏联发动更加全面的贸易战。
具体做法是,抓住每一次机会限制西方对苏联的技术出口,遏制并打击苏联可以换取外汇的经济领域。
经过精心策划,美国把苏联的石油产业作为打击对象。
2、四招重创日本尽管美国和日本现在是贸易上的好伙伴,两者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间也曾产生过贸易摩擦,而且与现今中美贸易摩擦有相似之处。
日本在1955年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后逐步实行“走出去”战略,伴随着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与美国频繁发生贸易摩擦。
在出口导向经济战略引导下,日本连续10多年对美保持贸易顺差,并且数额逐年增加。
1970年,日本出口贸易额为189亿美元,16年后增至2108亿美元,基本与美国(2173亿美元)持平。
在此期间,日美之间贸易摩擦进一步尖锐,范围也逐步扩大。
50年代摩擦的焦点是纺织品,60年代转而变为钢铁,70年代时,彩电成为摩擦的中心。
美国不断对日本实行贸易限制的同时,日本也同样限制来自美国的农产品进口,包括牛肉、有机食物等。
80年代,美日贸易的摩擦对象导向汽车产业,严重触及美国国内的支柱产业。
1978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超过150万辆,在1980年达到192万辆。
美国从日本进口的汽车占汽车总进口的80%,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20%。
来自日本的竞争使得美国政府不得不为本国汽车行业提供10亿美元的补助。
1979年,美国政府要求日本完全开放国内汽车市场,日系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建厂以及自愿接受出口规模限制。
1980年5月,日本政府统一减少对美汽车进口关税,并在1983年同意对出口美国汽车辆数设定上限,1981年的出口上限为168万辆,1991年为230万辆。
尽管如此,日本对美出口仍然优势巨大,恰逢美国国内经济出现衰退,经历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的重创,还面临着财政赤字与贸易赤字的双重困扰,美国对日本的经济优势逐步丧失。
3、因香蕉和欧盟龃龉相比东欧和日本,美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摩擦的起源更“生活化”一些,双方因香蕉进口配额的矛盾在食品领域展开贸易战。
1993年,欧盟成立统一的内部市场,制定了一整套香蕉进口制度,通过许可证制度、配额制度等对香蕉进口进行限制,并给予欧盟国家原来在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国家以特殊优惠待遇。
这引起了美国的强烈反对美国认为欧盟的规定偏袒了与欧洲国家关系密切的一些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的香蕉生产国,因此向世贸组织起诉欧盟。
中美贸易战中美贸易争端,又称中美贸易战,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
贸易争端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
前者基本上是竞争性的,而后者是市场不完全起作用的,它们对两国经济福利和长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
中美贸易关系自从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
一年一度的最惠国待遇审议,与贸易有关或者无关的人权问题,正是中国“入世”前中美贸易关系特点的真实写照。
中国“入世”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贸易摩擦出现的频率反倒有所增加,美国成为了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
美国公司对海外竞争对手提出的倾销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国。
尽管庞大的美国市场和迅速崛起的中国市场,以及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使得这两个国家相互之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如此激烈的贸易摩擦,不禁让人担心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
美国贸易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平衡。
如果美国制裁华为,华为怕吗?任正非的回答字字铿锵!华为在国内应该是响当当的科技企业了,但是即便强大如华为,依然不可能完全自己自足,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美国制裁华为,华为能扛得住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先来看看各方看法。
观点一:纯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华为确实离不开美国。
核心原因在于,即使化为拥有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但目前也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芯片还是依赖于高通芯片。
观点二:华为的核心供应商主要还是在美国。
华为的核心供应商微软、英特尔、英伟达、AMD、德州仪器、高通、亚诺德半导体、美光等都在美国,而且华为在可以预估的短期内依然无法找到美国之外的供应商进行取代。
观点三:目前是全球化供应商时代,华为离不开美国,美国同样离不开华为。
且不说这些美国供应商能够从华为公司赚钱,这对企业来说就是商业利益。
而且在技术层面,华为也有厉害的一面。
比如华为在通讯利于的专利储备,也是美国要不开的。
观点四:美国想要制裁华为,也得找到相应的证据,不能空口白话直接制裁,这样肯定会产生国际官司,华为还能胜诉,所以关键还是华为自己坐得端行得正。
观点五:关键看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态度。
任正非的原话是“正视强大,看到差距,坚定学习,不要民粹,要持续保持危机感,不能盲目乐观,不能狭隘的理解民族主义。
”从任正非的表态来看,还是非常低调和谦逊的,被美国制裁的可能性非常小。
如果美国制裁华为,华为怕吗?任正非的回答字字铿锵!华为终究还是没能躲过中兴一样的命运,但华为却早就已经预见了这样的事情。
并且在未雨绸缪这方面,华为做得很好。
因为在很久以前,它就已经是做好了准备。
提前已经备好了一年所需要的关键零部件等。
事情发生之后,立马将备胎芯片转正等。
处理的速度十分快,同时也让外界见识到华为的力量。
不过华为被美国制裁后,不少人也十分疑惑,为什么我们不抵制苹果?而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
美国抵制华为,百害无一利美国制裁华为这件事,从很多角度上看,都是百害无一利的。
毕竟华为可是美国不少企业的大客户,就比如说高通,前段时间还想着能和华为和解。
这样的话,自己就能从华为生活获取不少的利益了。
不过如今制裁这件事一出,虽说只要是能通过美国的申请,高通就能继续和华为合作。
但根据美国发给高通的邮件来看,这种希望是很渺茫的。
不过对于华为而言,却并没有这么慌张。
它自己有技术,高端芯片自己产,并且还囤积了一年的重要零部件。
再者说来,美国断了华为和美国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这个给了其余供应商机会。
所以华为也不用太过于担心,没有供应商这件事。
当然,也不能说这些事情对于华为而言,完全没有影响。
只不过相比于美国的一些企业而言,情况要好许多。
而当华为在遭受这些不公平待遇的时候,也有人疑惑,为什么我们不抵制苹果?抵制苹果并非明智的选择所谓一报还一报,既然美国制裁华为,那么我们也抵制苹果好了。
很多人或许是这么想的,但是抵制苹果,并非是最明智的选择。
至于说为什么这么说,答案其实很简单。
因为一旦苹果退出了中国市场,对于中国的市场,也将造成一个不小的动荡。
因为苹果在中国市场上挣钱的时候,还有不少的企业也是依靠着苹果来挣钱的。
一旦苹果被抵制离开了中国市场,那么也将意味着有大量的人员将失业。
比如富士康和蓝思科技,他们的发展都是和苹果的生存息息相关。
再者说来,苹果每年给国内带来的税收也是很客观的。
所以说,如果抵制苹果,最终结果很有可能是两败俱伤。
这种事情,根本就不划算,又何必做下去?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的原因一、美国面临高失业率的压力美国因为劳动力成本奇高,所以在全球化的贸易生态下,美国的制造业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它们用更低的成本生产商品,然后再进入美国销售,跨国公司得到了更多的利润,而美国工人却失去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同时由于工业机器人的大量使用,使得一般工人的岗位被挤压。
二、中国制造业高端冲击美国的产业优势这些年美国对制造业对海外转移不太关注,是因为美国掌握很多高端技术和高端制造业的垄断地位,它可以凭借其独一无二的技术优势,得到暴利;中国2025的出台,加上中国在研发方面投入直追美国,美国的优势地位将不复存在,一但中国进入美国的垄断领域,美国的垄断利额将难以为继。
所以,美国要以贸易战为压力,迫使中国放弃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研发,这当然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