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团队精神建设与执行力 主讲人:北京国际青年营 团队培训师 屈永尧 审判团队建设成功与否,关键是执行力问题。在法院管理中,
如何提高审判团队执行力,打造一支英勇善战的骁骑,是一项重要课题,而中层管理人员则是打造高效执行审判团队的核心。关于审判团队建设“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审判团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集体智慧的重要性。 审判团队管理就好比我们建造工程时,要把一车散沙、石子、水泥按比例搅拌均匀,凝固成高强度产品,将众多独立单元变成一个坚强有力的团体。要想让我们的事业长青,必须通过审判团队建设将个人力量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实现1+1>2的效果。但是,审判团队建设中,若想实现审判团队合力1+1>2,首先必须实现1+1=1。建章立制,付诸实践。荀子曰“木直中绳、其曲中规”,通过建立制度实现行为约束,这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一个审判团队的管理者首先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并且是一个率先垂范者。好的规章制度,是审判团队每位成员逐渐形成的行为习惯和办事规范;是审判团队成员自发的一种积极状态;是一个审判团队行为风格与准则的体现;是组织发展壮大的保障,所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身体力行,是审判团队建设的前提,其最终目的是付诸实践。但切忌把制度当成空谈,朝令夕改,破坏制度的严肃性。 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在审判团队建设中,成员必须做到思想统一,虽然不同角色的成员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目标和期望值,会有所差别。作为审判团队领导者,要按照成员间不同的心态和对问题的理解,依据总体方针,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整个审判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集体的凝聚力,即1+1=1。 各司其责,完成一件事。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不致干枯;一个人,只有融于社会,才能更好生存。没有哪种力量会比审判团队所爆发的合力更强大,而要产生这种力量,就需要审判团队中每个成员不断充电,努力提高个体能量。成员各司其职,勤奋严谨,才能提高审判团队的素质与水平,进而赋予整个审判团队旺盛的生命力、顽强的战斗力和竞争力。我们盖楼修路架桥,要协调各类相关资源,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及时调整、剔除那些不利于法院发展的劣根,也要不断引进优质资源来充实我们的队伍。 互帮互助,和谐氛围。一个令人愉快、和谐的审判团队氛围是高效率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审判团队中,各个成员只有以诚相待,建立互帮互助的工作作风,才能形成和谐的工作氛围。如果审判团队中有人遇事冷漠,袖手旁观,习惯于当甩手掌柜,倘若任其长期存在,成员关系必将恶化,审判团队内部人心涣散,“格林曼效应”无限扩大,最终必将削弱审判团队生命力和爆发力,导致1+1<2。要想营造进取、和谐的工作氛围,审判团队领导必须公正、公平、严明。做到奖罚分明,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有了这种工作氛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审判团队都能克服。最关键的是,审判团队成员工作心情愉快,真正把审判团队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当作人生的乐趣。没有一个优秀的审判团队作为现实支撑,要想把公司建成一流法院,取得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能是镜花水月,一场幻梦。关于如何提高执行力“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执行力通俗点讲,就是对计划目标实现结果的能力,具体到我们公司,则是战略目标一步步得以实现的能力。一个法院,一个审判团队,战略目标一经确定,如何去执行和实现,就变得尤为重要。实现目标是结果,执行是过程。控制好过程,才能快速准确、高质量地完成结果。所以,执行力的提高,是法院实现目标的关键,而法院的骨干力量——广大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又是关键中的关键。中层管理者要目标鲜明、职责规范。要确保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到位,关键是这部分人员必须明确在努力实现总体目标这条路上,自身所肩负的职责。中层管理者的职责要有鲜明的特点,能够精确地概述,并与普通员工的职责区分开,不能简单含糊,一概而过。各部门负责人在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职责时要内容详实,便于量化考核,刚性执行,否则将致使许多计划实施起来有始无终,工作杂乱无章。只有个人职责明确了,才能按时间、按质量、按数量执行,逐步实施。中层管理者要有行为标准,清晰举措。任务明确了,必须制定实现任务的措施。执行力提高不了,在工作中发生执行偏差,主要原因在于具体执行者不清楚该执行到什么标准,心里没谱,往往以为已经做得很好,而实际上相去甚远。所以,中层管理者应该对下属做好执行前的交底安排。就像我们承接一个工程项目的启动阶段,要召开施工部署会,只有让具体执行者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才能确保目标一致,执行有效。在这个过程中,中层管理者要明确目标、清晰举措。每项工作应该环环相扣、层层把关、逐一落实。中层管理者要强素质,能者上,庸者下。要确保公司目标的如期实现,必须打造一支思想统一、业务精湛的中层管理队伍,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法院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即在用人上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知人善任要根据不同人的能力,安排相应的岗位,不能重蹈诸葛亮痛失街亭的覆辙。作为法院决策者,姑息能力不足者盘桓原位,不是爱他而是害他,更是在伤害我们的事业。中层管理者要端正态度,激发“玩命干”劲头。与执行力密切相关的除了审判团队成员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外,关键是态度。很多时候,审判团队面对的问题其实不是问题,而是面对问题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好的心态可使人勇于进取,所向披靡,消极的心态则使人沮丧被动,一溃千里。所以,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好不好,取决于他们的意愿和心态。现阶段,要想提高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须多渠道激励,让大家自发形成“玩命干”的劲头。特别说明一点,“玩命干”不是舍命蛮干,而是为了追求卓越敢于付出、勇于奉献、关键时刻敢于“亮剑”。这是当前我们的法院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道路上,必须秉持的做事态度。如何激发“玩命干”的劲头?首先要有鲜明的奖惩制度,要树立“只要我努力工作,公司一定可以给我相对公平、合理回报”的信心。但是仅有这些还不够充分。其次,还要从内因入手挖掘潜力。内因包括事业心、成就感、责任感、获得感、职场兴趣等,最根本一点就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深植于人类原始本能的欲望——想赢敢赢——超越自己、战胜对手,要有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的精神。竞争本身就是最强大的动力,每一位中层管理者都要有这样的意识。要让自己率领的审判团队积极参与外部竞争,唯有这样才能不断强化“玩命干”的劲头。中层管理者要构建“正能量场”。提高法院整体执行力的核心是有效的协作与沟通。在一个法院里,如果每个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都很强,但相互之间沟通合作不畅,往往导致内耗增多,事倍而功半。因此,提高中层管理者整体执行力,很关键一点是顺畅沟通、默契协作,要努力在法院内部构建起“正能量场”,不断提高整体合力,实现1+1>2的效应。中层管理者要消灭负能量。最后,我要强调一下,要想提高我们法院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搞好审判团队建设,必须坚决消灭下面这些负能量。抱怨——抱怨是审判团队中最易传播、辐射最快最广最具杀伤力的“负能量”。 抱怨让自己和他人陷入负面情绪中,消极怠工,一个人会传染一个部门,一个部门会传染整个公司。消极——消极怠惰,对法院发展缺乏信心,患得患失。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对审判团队氛围非常不利,多数人在奋力拼搏而他在扰乱“军心”。尤其是对于有攻坚任务的审判团队来说,这种消极队友表现出的态度和言论威胁最大。浮躁——我们处在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人都急于“成功”。审判团队里,急于邀功、做事不踏实的人很容易破坏审判团队的协作和平衡。冷淡——人际关系冷淡对审判团队建设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表现为工作协作中,与其他部门有意不配合,疏远同事,甚至故意设置障碍等。 冷淡问题不及时处理就会演变成审判团队“冷暴力”,导致整个审判团队人际关系恶化,人心背离,缺乏战斗力,从内部拖垮审判团队绩效。审判团队建设,如果没有执行力做保障,尤其是对底线管理的公平执行,这个法院就谈不上文化优秀,最多是特色,希望每位管理者深思。希望我们的法院管理者能够在不同的岗位上努力打造过程1+1=1的审判团队,最终实现1+1>2的效果。在法院飞速发展的时代,执行力将对一个法院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将是构成法院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成为决定法院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没有执行力,无论战略蓝图多么宏伟或者组织机构多么科学合理,都无法发挥其本身的威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法院的执行力如何,将决定法院的兴衰。执行力是使法院达成计划和目标的必然途径,因而也是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1打造审判团队精神,提高法院执行力的背景 1.1执行力的定义执行力可分为狭义与广义,狭义的执行力可以是指一个人的执行力或某一件事的执行力等;广义的执行力是指一个组织、一个法院的执行力,也即法院、组织在达成目标过程中所有影响最终目标达成效果的因素,对这些影响效果的因素都进行规范、控制及整合运用的话,法院就可提高执行力。 1.2打造审判团队精神,提高法院执行力是法院发展的需要执行力是支撑法院持续发展的“四种力量”(决策力、领导力、管理力、执行力)中重要和关键的一环,所有的思想和行为,所有的规章和标准都需要真正地不择不扣的落实执行方能奏效。 首先要通过审判团队创建培养审判团队精神来实现内部个体与审判团队共同愿景的统一,并有效解决执行力运行过程中常规出现的4种问题来增强执行力。①心理问题,即在上级传达了决策内容之后,自己出于畏惧或着其他顾虑,不懂的地方没有及时询问;②经验问题,即在上级传达了决策内